目录序:音乐与音乐研究 潘兆和 1
谈内蒙古民歌 安波 1
歌剧的题材、形式和提高问题 李劫夫 11
鲁艺的一架钢琴 寄明 瞿维 25
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民族声乐系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丁鸣 28
对我国音乐民族化的回顾与思考——在沈阳音乐学院1990年音乐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其慧 34
静静的河——在纪念著名川派古琴家顾梅羹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力伟 37
音乐美学及评论音乐审美四题 张前 40
创作中音乐遗产的继承和革新 马炬 56
论音乐的持久性 谷音 66
创造的原动力——柏格森的直觉理论与德彪西的“艺术直觉” 彭永启 80
散板音乐的美 王红梅 99
他是群众的知音 群众是他的知音——漫谈劫夫同志的歌曲创作 安波 112
音乐园地里的辛勤耕耘者——安波 丁鸣 120
多义的“民族化” 何迺欣 127
春天里的歌——抒情歌曲漫议 李震 134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 高厚永 148
东北民歌中的劳动歌曲和小调 杜素琴 171
论散板 谭家盛 180
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 冯志莲 195
曲艺唱功 王凤贤 201
关于乔派坠子的音乐特色 杨叶 207
乐亭大鼓唱腔结构分析 周景春 216
二人转唱腔音乐:曲牌中段式、段落的调式变化与交融 李玉珍 229
我对“一曲多用”的看法 路逵震 235
戏曲音乐构成三要素 常维孝 240
中国戏曲音乐引论 房鸿明 246
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构造的发展 高厚永 253
《江河水》一曲的由来和发展 杨久盛 266
再论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法 张玉梅 275
汉语规范化与地方音乐风格的淡化 王学仲 281
专题研究:满族音乐试论满族音乐历史发展的三大文化圈 凌瑞兰 288
满族萨满神歌考略 杨久盛 302
中国音乐史商代的乐器和音阶调式 李纯一 309
《长生殿》刍议 杜六石 318
伟大的革命音乐家,伟大的音乐革新家——纪念聂耳逝世五十周年、冼星海逝世四十周年 王霭林 328
歌曲《苏武牧羊》寻根始末 傅景瑞 344
爱国音乐家阎述诗 凌瑞兰 349
一部被遗忘的军乐历史文献——评介李映庚的《军乐稿》 杨久盛 357
姜夔自度曲的词曲搭配 马莉嘉 369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马颖 377
专题研究:古琴古琴曲《流水》题解 顾梅羹 391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题解 顾梅羹 394
孔子“成于乐”论在古琴艺术发展中的历史嬗变 凌瑞兰 397
琴曲打谱之美学探微 朱默涵 409
专题研究:东北音乐史东北古代音乐传入中原的文化考察 凌瑞兰 417
东北抗联歌曲述要 凌瑞兰 427
东北新韵初探 李玉珍 434
西方音乐史马勒和中国唐诗——《大地之歌》初探 孙学武 446
西方“风格史”研究种种——读史札记纂录 孙学武 465
整体、实证与简明——一位美国音乐学家的历史讲授方式述评 彭永启 471
史学·史识·史观——钱仁康先生西方音乐研究学术撰述评介 彭永启 董蓉 481
阅读与思考——关于新版格劳特《西方音乐史》及其历史写作 彭永启 董蓉 500
表情性的探求——试论库普兰羽管键琴作品中的“标题”与装饰音(引言与结语) 董蓉 516
历史进程中的“国际化风格”——从奇科尼亚到拉索(引论) 梁雪菲 527
译文论拉赫玛尼诺夫的抒情旋律 孙静云 539
和音三度系列与调性三度系列 李名岗 谢珊 553
和作曲家谈新样式与普遍性 谷音 569
汉斯力克其人 孙学武 574
现代音乐与塔涅耶夫 张怀惠 585
论现代音乐 岩风 591
后现代音乐 何迺欣 598
达律斯·米约的生平与创作 卜兵 611
附录音乐研究所(室)暨音乐学系编年史(1950~2005)彭永启 马莉嘉 马颖 620
编后记 彭永启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