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外流行概况 1
一、我国流行概况 1
第一章 SARS流行病学 1
二、其他国家流行概况 9
第二节 流行病学三环节 13
一、传染源 13
二、传播途径 14
三、易感人群 15
第三节 流行特征 15
一、地区分布 15
二、时间分布 15
三、人群分布 16
四、死亡率 16
第四节 影响流行的因素 16
二、SARS-CoV不太可能是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 17
三、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果子狸是这次SARS流行的病毒来源 17
第五节 SARS冠状病毒动物宿主的调查 17
一、SARS-CoV对人类是一种全新的病毒 17
四、SARS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18
第二章 SARS病原学 21
第一节 SARS病原体的擒获 21
第二节 SARS-CoV病毒的基本特征 23
一、形态结构 23
二、分类 23
三、抗原性及变异 23
五、稳定性和抵抗力 24
四、培养特征 24
第三节 SARS-CoV病毒的基因组 25
一、SARS-CoV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策略 25
二、SARS病毒基因组的基本特征 26
三、SARS-CoV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29
四、不同种冠状病毒的比较 30
五、SARS-CoV不同分离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30
六、结语 34
一、基因组概况 35
第四节 SARS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5
二、R蛋白 37
三、S蛋白 42
四、E蛋白 47
五、M蛋白 54
六、N蛋白 58
第五节 SARS-CoV重要功能蛋白质特征 62
一、S蛋白 62
二、M蛋白 66
三、HE蛋白(Haemagglutinin-esterase) 70
四、N蛋白 71
第三章 SARS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 78
第一节 SARS病毒引起的免疫防御反应 78
一、免疫识别 78
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78
三、特异性免疫反应 80
第二节 SARS病毒感染和黏膜免疫 81
第三节 年龄和SARS 82
第四节 SARS的病理学特征 83
一、SARS患者的大体解剖特点 83
二、SARS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84
三、实验病理学特点 88
四、超微结构变化 91
第五节 SARS病毒感染的结果和可能的致病机理 93
一、靶器官细胞破坏、死亡 93
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 93
三、细胞转化 94
四、包涵体形成 94
五、免疫病理损伤 94
第六节 与其他相关病毒的免疫学机制比较 95
一、TGEV 95
二、鼠肝炎病毒(MHV) 96
三、艾滋病病毒 96
一、潜伏期 100
第一节 临床表现 100
第四章 SARS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100
二、临床表现 101
第二节 临床病程 104
第三节 胸部影像学 105
第四节 病原学检测技术的临床评价 112
第五节 诊断标准 113
一、中国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五月三日修订) 113
二、《香港医院管理局(HA)关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指导原则》(四月十日制订) 114
三、世界卫生组织(WHO)《SARS病例定义》(五月三日修订) 115
四、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美国SARS病例定义(暂定)》(6月5日更新) 115
五、诊断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116
第六节 鉴别诊断 118
第七节 危险因素、预后转归和康复出院标准 119
一、危险因素 119
二、预后转归 120
三、康复出院标准 121
第八节 儿童SARS的临床特点 122
第五章 中医对SARS的认识 126
第一节 中医对SARS的认识 126
第二节 SARS的病因与发病 127
第三节 SARS的病机变化 128
一、发热期 128
二、喘憋期 128
三、恢复期 128
一、SARS实验室诊断方法 130
第一节 WHO推荐的SARS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标准 130
第六章 SARS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130
二、实验室结果解释的一些标准 131
第二节 中国卫生部关于实验室检验的建议 132
第三节 样本的采集、运送、处理与保存 133
一、标本的采集 133
二、标本的运输 134
三、标本预处理与处理 134
六、标本的保存 135
五、标本检测后处理 135
四、检测结果报告 135
第四节 SARS-CoV病毒的分离 137
一、原理 137
二、用途 137
三、方法的建立 137
四、操作 138
五、SARS病毒鉴定 139
第五节 SARS-CoV病毒抗体的检测 141
七、注意事项 141
六、结果判定 141
一、原理 142
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142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6
四、双抗原夹心法(DAGS) 150
五、上转发光检测技术 152
第六节 SARS-CoV病毒核酸的检测 162
一、SARS-CoV序列测定 162
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 164
三、RT-PCR微孔板杂交 170
四、生物芯片检测 172
第七节 生物安全实验室 177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 178
二、WHO公布的SARS相关生物安全规则 179
三、中国国家卫生部规定的生物安全规则 181
第七章 SARS的治疗 184
第一节 对症支持疗法 184
一、激素的应用依据 186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86
二、激素的应用指征 187
三、激素的应用剂型、剂量和疗程 188
四、激素的撤除 189
第三节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190
一、利巴韦林 191
二、干扰素 192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应用 193
三、Kaletra 193
第五节 恢复期血清疗法 194
第六节 中医药治疗 196
第七节 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 201
一、收治SARS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要求 201
二、无创通气的应用 202
三、有创通气的应用 203
第八节 心理治疗 204
第九节 其他治疗药物和方法 205
一、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 205
二、蛋白水解酶阻断剂(protease inhibitors) 206
三、多肽药物 206
第八章 SARS患者的康复医疗 210
第一节 SARS患者康复医疗的概念和意义 210
第二节 SARS康复评价 211
第三节 SARS患者的康复医疗 214
一、SARS患者的康复内容 214
二、康复医疗的措施 215
第四节 SARS患者的心理保健 221
第五节 SARS家属的支持作用 222
第六节 “行为处方”对调整心理状态的作用 222
第七节 SARS患者康复的后果 223
第八节 SARS恢复期的中医调养 223
第九章 SARS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 225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 225
一、应激的概念 225
二、应激的反应 226
三、应激与心理健康 228
四、应对机制 228
第二节 “非典”应激中的社会心理问题 230
一、“非典”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230
二、“非典”引起明显心理障碍 231
三、“非典”引起精神障碍和自杀行为 232
四、“非典”期间的社会心理现象 232
五、“非典”时期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233
第三节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战胜“非典” 235
一、如何调整公众心态 236
二、怎样积极应对SARS 236
三、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 237
四、“非典”之后的心理启示 238
第十章 SARS的预防 239
第一节 SARS的人工免疫预防 239
一、SARS的人工主动免疫预防 239
二、SARS的人工被动免疫 240
第二节 公众在家庭和居住环境下的预防 240
第三节 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242
第四节 临床检验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 242
第五节 消毒措施 243
一、消毒剂须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来选择 243
二、预防“非典”要根据不同的场所采用不同方式预防 243
三、过氧乙酸的正确使用方法 243
五、消毒纸巾的作用 244
四、注意事项 244
第六节 中医药预防 245
一、养生避疫,未病先防 245
二、饮食药膳 245
三、针灸推拿 245
四、药物熏蒸 245
五、中药防治 245
第一节 SARS疫苗研制的可行性 248
第十一章 SARS疫苗的研制 248
第二节 其他疫苗的进展对SARS疫苗研制的启示 249
一、疫苗的免疫原性 249
二、疫苗的佐剂 250
三、疫苗的免疫记忆性 252
第三节 SARS疫苗研制的现状 253
一、SARS灭活疫苗 253
二、SARS基因重组蛋白疫苗 254
三、SARS DNA疫苗 255
四、SARS多肽疫苗 256
五、SARS减毒活疫苗 257
第四节 SARS疫苗引起免疫应答的初步推测 258
一、B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 258
二、不同性质的疫苗抗原对抗体生成的影响 259
三、T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 259
四、SARS疫苗的黏膜免疫应答 260
第五节 SARS疫苗研制的问题与展望 261
一、SARS疫毒感染致病与免疫防御的阐明,是认识疫苗研究的基础 261
三、SARS疫苗的深入研究,是有效疫苗的保证 262
二、SARS病毒敏感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评价疫苗的条件 262
第十二章 SARS:21世纪生物恐怖预演? 267
第一节 突发疫情依然是全球生物安全的严重威胁 267
一、突发疫情严重威胁全球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 267
二、生物恐怖已经构成现实威胁,是对国家生物安全的重大挑战 268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典型生物恐怖事件 269
第二节 生物恐怖的特点 271
一、潜在性 271
六、欺骗性 272
五、协同性 272
二、散发性 272
四、突发性 272
三、隐蔽性 272
第三节 SARS的流行考验了我们应对危机与生物恐怖事件的处理能力 273
一、我国在突发疫情检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73
二、我国亟待加强的能力建设 274
第十三章 SARS危机应对的启示 277
一、预防控制传染病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 277
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管理机制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亟待提高 279
三、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信息发布机制急需健全 281
四、发挥国际组织作用,加强国际间和国内各方面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共享 282
五、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强化国民的健康素质和教育素质 283
六、善待环境,尊重野生动物,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83
附录1 SARS大事记 285
附录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291
附录3 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 293
附录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表 294
附录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295
附录6 SARS患者相关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推荐治疗原则(草案) 296
一、预防 296
二、建议立即请精神科会诊的情况 296
三、对症药物处理 296
附录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 299
一、培训目标 300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300
附录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方案 300
三、培训教材 301
四、培训组织与安排 301
五、培训考核与评估 302
附录9 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 303
附录1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群体性发热疫情控制工作的通知 304
附录11 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医院建筑示范图 305
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 309
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09
一、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09
附录12 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 309
四、实验室安全指南 310
附录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 311
附录1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317
附录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 320
附录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及结果应用注意事项 322
附录17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324
附录18 农村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329
附录19 卫生部关于下发《对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返乡民工监测的指导原则》的通知 336
附录20 交通工具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及处理原则(试行) 337
附录21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339
附录22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342
附录23 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344
附录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45
附录25 SARS领域的相关网站 352
附录26 不能忘却的纪念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