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卡里访华 1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致中共公开信 1
A 1
阿保机求后梁册封 1
阿倍仲麻吕与中日交往 1
阿达米访华 1
阿赫蒂萨里访华 2
阿古柏入侵新疆事件 2
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代表团访华 2
阿尔希波夫访华 2
阿富汗在华侨民问题 2
阿美士德使清 3
阿利耶夫访华 3
阿基诺访华 3
阿卡耶夫访华 3
阿拉法特访华 3
埃切维里亚访华 4
“埃米里”号事件 4
阿山事件的交涉 4
阿尤布·汗访华 4
阿尤布·汗就中国爆炸原子弹致周恩来总理函 4
阿兹兰访华 4
埃雷拉访华 4
艾尔文访华 5
艾尔沙德访华 5
埃亚内斯访华 5
瑷珲条约签订交涉 5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5
爱薛 5
艾登关于台湾主权的讲话 5
安德雷奥蒂访华 6
艾森豪威尔关于台湾海峡局势的特别咨文 6
艾奇逊承认中国新政权的三项条件 6
艾切森、谢伟思给国务院的报告 6
岸信介—蒋介石会谈 7
安世高 7
安绯得里底号商船来华 7
安南国王请明赐封 7
安南行记 7
安庆教案 7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 8
澳门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8
昂纳克首次访华 8
澳门约法五章 8
奥其尔巴特访华 9
奥尔特加访华 9
奥地利商船来华 9
奥尔布赖特访华 9
奥尔特访华 9
八一三事变 10
八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0
B 10
八岔岛事件 10
八观 10
巴卢库访华 11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 11
巴尔访华 11
巴拉迪尔访华 11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讨论 11
巴哲格使清 12
巴伊科夫使清 12
巴特尔法 12
巴西军事政变当局逮捕九名中国工作人员事件 12
巴夏礼 12
百济王遣使贺隋平陈 13
百济朝晋 13
罢免安格联事件 13
白晋受命聘请教士 13
白马寺 13
白齐文事件 13
白衣大食与唐礼仪之争 13
班洪事件 14
班达拉奈克夫人代表亚非六国访华 14
百济与南北朝关系 14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访问尼泊尔 14
班超 14
杯葛事件 15
保钓运动 15
邦戈访华 15
邦国小大相维 15
包令 15
北京条约签订交涉 16
北海事件 16
卑弥呼受封亲魏倭王 16
北朝和亲柔然 16
北京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7
北京政府查抄苏联使馆事件 17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 17
北京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照会 18
北京政府外交 18
贝·布托访华 19
北洋通商大臣 19
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 19
北齐北周和亲突厥 19
北使记 19
北塔山事件 19
本愿寺传教所被焚事件 20
贝娅特丽克丝访华 20
贝里沙访华 20
贝鲁特访华 20
贝文就台湾问题致艾奇逊的信 20
秘鲁议会制订《中国法》 21
闭关政策 21
彼得林使明 21
比利时商船来华 21
比耶迪奇访华 21
毕盛 21
币制实业借款合同 21
波兰协助中国营救在巴西被扣人员 22
玻利维亚总统萨莫拉访华 22
便桥会盟 22
骠国献乐 22
宾 22
宾礼 22
宾先巴支使清 22
宾至如归 22
兵交使在 22
伯杰访华 23
伯多罗俄使清 23
波罗兄弟出使罗马教廷 23
波斯王卑路斯亲唐 23
波中友协成立 23
博杜安一世访华 24
渤泥国王遐旺访明 24
伯力会议议定书 24
伯纳姆访华 24
渤海臣唐 24
渤泥国王访明 24
不卑不亢 25
卜鲁斯 25
博利沙科夫访华 25
博孜艾格尔山口事件 25
勃兰特访华 25
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讲话 25
布拉藻斯卡斯访华 26
布尔布隆访天京 26
不承认蒋介石一切卖国协定的声明 26
不空通师子国 26
不怕鬼 26
布尔布隆 26
布什访华 27
布里坦访华(1996) 27
布赖恩照会 27
曹汝霖 28
曹操 28
C 28
采金案 28
参天可汗道 28
参战案 28
查希尔访华 29
查理·义律 29
策勒村事件 29
朝觐 30
朝贡国 30
察东事件 30
澶渊之盟 30
长崎国旗事件 30
朝贡 30
陈诚 31
扯冬地区武装冲突事件 31
朝鲜关于保证朝鲜和平状态的六点建议 31
朝鲜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 31
朝鲜援清抗俄 31
陈毅在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上的主旨发言 32
陈毅 32
陈家康 32
陈侃使琉球 32
陈友仁—欧马利会谈 33
陈友仁—兰普森会谈 33
陈友仁 33
成吉思汗 34
成都事件 34
陈轸 34
城下之盟 34
成都教案 34
重庆三国联合军事会议 35
重庆教案 35
赤壁之战 35
赤棘之盟 35
饬拿烟犯颠地 35
春秋战国外交 36
穿鼻草约 36
崇厚 36
储才馆 36
村山富市访华 37
崔国因 37
唇亡齿寒 37
淳于髡 37
茨尔文科夫斯基访华 37
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代表团访华 37
大沽事件 38
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38
D 38
达赖喇嘛出走印度 38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8
大阪博览会侮华事件 38
大食与唐通使 39
大秦通使西晋 39
大和国通使东晋南朝 39
大鸿胪 39
大觉国师义天访宋 39
大秦通汉 39
岛夷志略 40
单独对英政策 40
大唐西域记 40
大宛与汉交往 40
戴秉国 40
丹麦商船来华 40
德洛尔访华 41
德兰诺瓦案 41
德庇时 41
德庇时沉默政策 41
德尔诺夫舍克访华 41
德国军事顾问团 41
“等待尘埃落定”政策 42
德政府不批准售台潜艇 42
德帕瓦茨访华 42
德斯坦访华 42
德乌帕访华 42
邓小平访法 43
邓小平的口信 43
邓小平 43
邓小平—布什会晤 43
邓小平访问日本 44
邓小平访问尼泊尔 44
邓小平访美 44
邓小平访问马来西亚 44
邓小平访问缅甸 44
邓小平关于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决策 45
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 45
邓小平访问泰国 45
邓小平访问新加坡 45
邓小平首次提出中苏高级会晤的建议 46
邓小平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997年进驻香港的谈话 46
邓小平外交思想 47
邓小平同华莱士的谈话 47
抵制美货运动 48
邓小平一揽子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设想 48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48
第二次雅克萨交涉 49
第二次鸦片战争 49
第三世界是反霸主力 50
第二中间地带 50
第二次亚非会议 50
钓鱼岛问题 51
典属国 51
第五届联大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审议 51
第一次雅克萨交涉 51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1
典客 51
典客署 51
东罗马与北朝的交往 52
东海路 52
钓鱼台国宾馆 52
丁韪良 52
东方远征军 52
东风压倒西风 52
东海大陆架问题 52
董必武 53
东西洋考 53
东南保护章程 53
东西南北问题 53
杜勒斯的联合行动计划 54
杜尔访华 54
董寄生、王名远设羁縻府州 54
窦纳乐 54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4
杜梅访华 55
杜鲁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55
杜勒斯访台 55
杜勒斯关于用武力确保金门、马祖等阵地安全的声明 55
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 55
杜鲁门关于建立驻华美国军事顾问团的指令 55
对无约国新政策 56
对美国在华企业和财产的处理 56
段祺瑞 56
对法国在华企业和财产的处理 56
俄传教士团驻北京 57
E 57
对英国在华企业和财产的处理 57
多尔蒂科斯访华 57
堕罗钵底(堕和罗)与唐交往 57
俄国入侵阿尔泰 58
俄国侵占唐努乌梁海 58
俄法洋款合同 58
俄英在华修筑铁路范围协定 59
俄英西藏协定 59
俄国“武装航行黑龙江”事件 59
俄罗斯与台湾关系总统令 59
俄蒙协约 59
俄英私分帕米尔协议 59
二十一条 60
鄂多立克东游录 60
额尔金 60
遏制而不孤立政策 60
法国台湾通航问题 61
法国强租广州湾事件 61
F 61
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61
伐交 61
法官方人士会见达赖事件 61
法国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的声明 61
法售台湾护卫舰船体事件 62
法使卢布鲁克觐见蒙哥大汗 62
法国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独立的声明 62
法军舰访华 62
法权会议 62
法使安德烈访问蒙古 62
蕃学 63
蕃坊 63
法售台湾幻影战斗机事件 63
法显西行 63
防夷新规八条 64
防范外夷规条 64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4
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64
范阿赫特访华 64
范雎 64
范文同访华 64
肥城教案 65
菲律宾强迫遣送华侨去台湾案 65
“放蒋出笼”政策 65
菲律宾非法占据南沙岛礁问题 65
菲律宾扣押中国渔民事件 65
佛国记 66
奉俄协定 66
废除苛例证明书 66
费内希恩访华 66
芬博阿多蒂尔访华 66
分庭抗礼 66
丰臣秀吉诏谕 66
冯嫽 66
福特政府的过渡性对华政策 67
符节台 67
拂林与唐通使 67
符宝郎 67
符浩 67
傅秉常 68
傅安 68
弗拉尼茨基访华 68
弗雷访华 68
扶南国与南朝的交往 68
抚局 68
富尔访华 69
富布赖特听证会 69
富弼 69
高表仁使倭国 70
刚果自由邦遣使来华 70
G 70
干陀利与南朝的交往 70
甘罗 70
甘棠与唐交往 70
甘英 70
冈萨雷斯访华 70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71
高向玄理与唐倭交往 71
高句丽入贡前燕 71
高句丽与南北朝关系 71
高句丽与魏、吴关系 71
高丽王王楷传话宋徽宗 71
高丽文益渐使元 71
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71
葛罗米柯秘密访华 72
葛罗 72
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 72
戈尔访华 72
戈洛夫金使团 72
根特木耳事件 73
根茨访华 73
格拉尼奇访华 73
格拉乔夫访华 73
格罗提渥访华 73
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管 73
宫达非 74
耿飚 74
庚子赔款 74
古拉特访华 75
古德诺支持袁世凯称帝 75
宫之奇 75
《共同纲领》规定的中国外交政策 75
古巴华工条款 75
古巴政府关于中国移民的法令 75
顾维钧 76
顾盛 76
古麻朗国王访明 76
古特雷斯访华 76
古田教案 76
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 77
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 77
关东都督府 77
关内外通车通邮谈判 77
关税会议 77
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 78
关于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和冻结美国公私存款的命令 78
关于处理美国在华财产的指示 78
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指示 78
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79
关于外资企业处理办法的初步意见 79
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 79
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 80
管理北京委员会 80
关余问题 80
管理澳夷章程 80
光华寮案 81
管仲 81
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 81
广州十三行 82
广州三人委员会 82
广东义民申谕英人告示 82
广田三原则 82
广州和约 82
广州入城交涉 82
贵阳教案 83
贵霜通汉 83
广州政府和武汉政府外交 83
归化人 83
国共美三人小组 84
郭泰祺 84
桂良 84
郭嵩焘 84
国民党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言 85
国联中国代表团辞职事件 85
国际关系学院 85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85
国联调查团 85
“过境外交” 86
国信使 86
国民党一大宣言关于对外政策的规定 86
国书事件 86
国务院港澳办关于港英政府批出跨越1997年合约的谈话 86
哈特林访华 87
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访华 87
H 87
哈巴罗夫入侵黑龙江流域 87
哈格莱尔加姆访华 87
哈拉尔五世访华 87
哈里里访华 87
海上之盟 88
海上丝绸之路 88
海关道 88
海国闻见录 88
海靖 88
海兰泡事件 88
海录 88
韩羊皮使波斯 89
韩叙 89
韩国十四点建议 89
韩克华 89
韩念龙 89
诃陵与唐交往 90
杭州号轮事件 90
汉通西南夷 90
汉委奴国王金印 90
汉武帝 90
汉武伐匈奴 90
荷兰商船至明求贡 91
荷兰侵占台湾 91
诃罗单与南朝的交往 91
合纵连横 91
河北事件 91
荷兰二侵澎湖 9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
荷台通航问题 92
荷兰售台潜艇事件 92
荷兰投降书 92
荷兰一侵澎湖 92
何英 93
何如璋 93
何伯访天京 93
何梅协定 93
赫尔利调处国共冲突 94
赫尔利记者招待会 94
赫德 94
赫德关于发展中英关系和英体面地离开香港的讲话 94
赫鲁晓夫访华(1954) 95
赫尔佐克访华 95
赫尔利、魏德迈向美国政府的报告 95
赫尔曼松访华 95
赫塞尔廷访华 96
赫鲁晓夫访华(1959) 96
赫鲁晓夫访华(1958) 96
《红星照耀中国》 97
红溪事件 97
黑瞎子岛问题 97
黑衣大食与唐通使 97
弘安之役 97
洪仁玕 98
洪钧 98
鸿胪寺 98
洪皓 98
后唐与新罗国通使 99
后唐与高丽国通使 99
洪任辉事件 99
侯显 99
侯显使榜葛剌 99
厚往薄来 99
呼伦贝尔问题交涉 100
呼韩邪单于与汉和亲 100
后周双冀出使高丽 100
后周与高丽国通使 100
后周与占城国通使 100
忽必烈 100
胡汉民 101
胡服骑射 101
胡安·卡洛斯访华 101
胡适 102
胡萨克访华 102
胡娜事件 102
胡耀邦访南 103
胡耀邦访法 103
胡思曼访华 103
胡惟德 103
胡耀邦 103
胡耀邦访澳 103
胡志明访华 104
胡耀邦关于收回香港主权的讲话 104
胡耀邦访问新西兰 104
胡耀邦访问英国 104
护乌桓校尉 105
互市监 105
湖北军政府《刑赏令》 105
湖北军政府致各国领事照会 105
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105
虎门销烟 105
华俄道胜银行 106
华北自治运动 106
楛矢石砮之贡 106
花冈事件 106
华北事变 106
华侨 107
华莱士访华 107
华尔洋枪队 107
华工对美的贡献 107
华国锋 108
华元 108
华人 108
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 108
宦乡 109
怀远以德 109
华国锋访南 109
华国锋访问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 109
黄郛 110
黄池之会 110
皇姑屯事件 110
皇民化运动 110
黄金辉访华 111
黄华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 111
黄华 111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问题 112
黄遵宪 112
黄文欢来华事件 112
黄亚胜案 112
黄镇 112
霍克访华 113
会同馆 113
珲春事件 113
惠特拉姆访华 113
会审公廨 113
羁縻府州 114
羁縻 114
J 114
箕子封朝鲜 114
姬鹏飞 114
芨多王朝通使中国 115
基辛格秘密访华 115
基廷访华 115
基希施莱格访华 115
基辛格第二次访华 115
基辛格访华公告 115
济南惨案 116
吉田书简 116
即墨事件 116
吉佩定 116
加勒比海危机和中苏关系 117
嘉定和议 117
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 117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17
罽宾通使北魏 117
季李法案 117
季札 117
甲申政变的中日交涉 118
贾根访华 118
加拿大对中国商品实行普惠制 118
加拿大早期华人移民 118
夹谷之会 118
假虞伐虢 118
贾比尔两次访华 118
贾耽 118
甲午战争 119
甲午战后借款交涉 119
鉴真东渡 120
建国初期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 120
柬埔寨独立前的中柬关系 120
江泽民 121
江萨·差玛南访华 121
践土之会 121
江东六十四屯事件 121
江都和议 121
江泽民访俄(1994) 123
江泽民答美国记者朱克曼问 123
江泽民参加莫斯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 123
江泽民访加拿大 124
江泽民访法 124
江泽民访俄(1997) 124
江泽民访问巴西 125
江泽民访问巴基斯坦 125
江泽民访罗 125
江泽民访苏 125
江泽民访问埃及 125
江泽民访问哈萨克斯坦 126
江泽民访问古巴 126
江泽民访问菲律宾 126
江泽民访问芬兰、匈牙利、德国 126
江泽民访问美国(1997) 127
江泽民访问马来西亚 127
江泽民访问韩国 127
江泽民访问吉尔吉斯斯坦 127
江泽民访问日本 128
江泽民访问挪威 128
江泽民访问墨西哥 128
江泽民访问印尼 129
江泽民访问印度 129
江泽民访问乌兹别克斯坦 129
江泽民访问西班牙 129
江泽民访问新加坡 129
江泽民关于中朝关系讲话 130
江泽民—戈尔大阪会晤 130
江泽民访问越南 130
江泽民访匈 130
江泽民—克林顿茂物会晤 131
江泽民—克林顿马尼拉会晤 131
江泽民会见查尔斯 131
江泽民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采访 131
江泽民接受美有线电视公司记者采访 131
江泽民、李鹏会见布莱尔 132
江泽民李鹏电唁尼克松逝世 132
江泽民—克林顿纽约会晤 132
江泽民—克林顿西雅图会晤 132
江泽民—库奇马互访 132
蒋介石 133
姜恩柱 133
江泽民在哈萨克斯坦议会的演讲 133
蒋介石—田中义—会谈 134
蒋介石访问印度 134
蒋介石访问日本 134
教皇遣马黎诺里访元 135
交涉使司 135
蒋介石—有吉明会谈 135
蒋经国访美 135
胶州湾事件 135
交邻国有道 135
交聘 135
接受日本投降的交涉 136
教皇英诺森四世遣使蒙古 136
解忧公主 137
捷列先科访华 137
杰弗里·豪访华 137
捷尔-彼得罗相访华 137
金法郎案 138
金登干 138
金城公主 138
金春秋使唐 138
金大中访华 138
金与高丽通使 139
金思兰 139
金河公主 139
金蒙和议 139
金仁问 139
金日成访华 139
靖康之变 140
荆轲刺秦王 140
锦州事件 140
近卫三次声明 140
晋辽天福之盟 140
居里访华 141
九一八事变 141
九龙事件 141
巨野教案 142
拒俄运动 142
局外旁观论 142
局外中立条规 142
卡多佐访华 143
卡达尔访华 143
军队集结区 143
军事调处执行部 143
K 143
卡布阿访华 143
卡洛特访华 144
卡里莫夫两次访华 144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访华 144
卡尔逊的《中国的双星》 144
卡拉巴耶夫访华 144
卡拉曼利斯访华 144
凯山访华 145
凯洛格对华政策声明 145
卡·齐亚访华 145
卡斯特罗访华 145
卡斯滕斯首次访华 145
开普三十六款 145
康熙皇帝对教皇禁约的批谕 146
康泰 146
坎代访华 146
康居通汉 146
康隆报告 146
康斯坦丁内斯库访华 146
科尔访华 147
抗战前期美国对华贷款 147
康有为、梁启超访加拿大 147
抗战建国纲领关于外交方针之规定 147
科伦坡建议 148
科伦坡会议 148
科济列夫访华(1992) 148
科济列夫访华(1994) 148
科克访华 148
克比奇访华 149
客省 149
科士达 149
科瓦奇访华 149
科伊维斯托访华 149
客曹 149
克立·巴莫访华 150
克里斯托弗访华 150
克莱斯蒂尔访华 150
克劳斯访华 150
克雷蒂安访华 150
克林顿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讲话 151
克林顿访华 151
克林德事件 151
肯尼迪政府利用中苏分歧的政策 152
克瓦希涅夫斯基访华 152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52
库马拉通加访华 153
库达摄夫被停止俄国公使待遇事件 153
空喀山口事件 153
孔子论士 153
库昌访华 153
库达摄夫 153
拉·甘地访华 154
拉奥在印度议会关于中印边界问题讲话 154
葵丘之会 154
L 154
拉奥访华 154
莱克访华 155
剌萼尼 155
拉赫莫诺夫访华 155
拉莫斯访华 155
拉萨条约 155
拉扎克访华 155
老挝王国政府中立声明 156
老告军民总管府的设立 156
赖伊解决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斡旋活动 156
兰布卡访华 156
兰陵公主 156
朗伊访问中国 156
劳雷尔访华 156
礼部 157
礼宾院 157
老西开事件 157
雷布金访华 157
里根访华 157
里根谈中美关系五原则 157
李奉广案 158
李凤苞 158
礼尚往来 158
礼仪之争 158
理藩院 158
李登辉拟出席广岛亚运会事件 158
李鸿章出使欧美 159
李鸿章被刺事件 159
李光耀访华 159
李鸿章 159
李克农 160
李衎出使安南 160
李鸿章访加拿大 160
李鸿章基金 160
李经方 160
李鹏访澳 161
李鹏 161
李鹏访加拿大 162
李鹏访法 162
李鹏访俄(1995) 162
李鹏访俄(1996) 162
李鹏访俄(1998) 162
李鹏访问奥地利、德国、罗马尼亚 163
李鹏访苏 163
李鹏访罗 163
李鹏访马耳他 163
李鹏访问哈萨克斯坦 164
李鹏访问芬兰 164
李鹏访问巴基斯坦 164
李鹏访问白俄罗斯 164
李鹏访问蒙古 165
李鹏访问卢森堡 165
李鹏访问荷兰 165
李鹏访问吉尔吉斯斯坦 165
李鹏访问科威特 165
李鹏访问土库曼斯坦 166
李鹏访问泰国 166
李鹏访问缅甸 166
李鹏访问日本 166
李鹏访问瑞士 166
李鹏访问印度 167
李鹏访问意大利 167
李鹏访问乌兹别克斯坦 167
李鹏访问新西兰 167
李鹏—拉·甘地商谈解决边界问题基本原则 168
李鹏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 168
李鹏访问印尼 168
李鹏访问越南 168
李鹏访匈 168
李鹏—戈尔哥本哈根会晤 168
李鹏—叶利钦联合国会晤 169
李鹏西班牙之行(1992) 169
李鹏两次拉美之行 169
李鹏、梅杰就中英关系交换信件 169
李提摩太 170
李泰国 170
李鹏与梅杰曼谷会晤 170
李鹏在联合国会见布什 170
李鹏在塔什干的演讲 170
李先念访罗 171
李先念访加拿大 171
李先念 171
李先念访问尼泊尔 172
李先念访问孟加拉国 172
李先念访马耳他 172
李先念访美 172
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 172
利利奇访华 173
历法冤狱 173
李先念关于阿尔巴尼亚党七大的谈话 173
李耀文 173
李义表使天竺 173
李肇星 173
联合国拒绝讨论台湾重返联合国问题 174
联大2758号决议 174
利尼访华 174
莅盟 174
联邦德国议院限制对华关系问题 174
联大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 174
“两德模式” 175
“两朝模式” 175
联合国延期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175
梁敦彦 175
两晋十六国外交 176
“两个中国” 176
辽与回鹘通使 177
辽与高丽通使 177
辽、金、夏外交 177
辽夏通好 177
辽与大食联姻 177
列班·扫马出使欧洲 178
廖—高贸易办事处 178
廖承志 178
列强承认南京国民政府 179
列强承认民国问题 179
列强承认北京政府 179
林则徐 180
林富奏宽弛海禁 180
列强对华“合作政策” 180
列卫廉 180
临城劫车案 180
蔺相如 181
林则徐致英国女王照会 181
林则徐接见遇难英国船员 181
刘敬 182
刘华秋 182
领事代征制 182
岭外代答 182
另起炉灶 182
刘少奇访问缅甸 183
刘少奇访问巴基斯坦 183
刘丽川致各国领事函 183
刘少奇 183
刘晓 184
刘述卿 184
刘少奇访问越南 184
刘少奇秘密访苏 184
刘式训 184
隆中对 185
隆兴和议 185
刘新权 185
刘毅《致脱省、喼省照会》 185
刘玉麟任南非英属地总领事 185
刘振华 185
刘知远拒向契丹称儿臣 185
卢汉铁路借款合同 186
卢沟桥事变 186
卢布鲁克东方行记 186
卢布与人民币比值问题 186
陆徵祥 187
禄东赞使唐求婚 187
卢卡申科访华 187
鲁冠南事件 187
鲁肃 187
罗贵波 188
律劳卑事件 188
旅秘华侨旧客回秘办法 188
旅大事件 188
旅大租地条约 188
吕贝尔斯访华 188
马尔登访问中国 189
M 189
罗杰斯在参院外委会谈美对华政策 189
罗卡尔关于冻结同中国关系的讲话 189
罗斯福—蒋介石会谈 189
罗外交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189
马关条约 190
马格鲁德使团来华 190
马尔科维奇访华 190
马尔罗尼访华 190
马嘉理事件 191
马及墩事件 191
马哈蒂尔访华 191
马亨德拉访华 191
马欢至天方朝觐 191
马利诺夫斯基挑衅事件 192
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岛礁 192
马戛尔尼使华 192
马可·波罗行记 192
马拉访华 192
玛格丽特二世访华 193
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 193
马列托亚访华 193
马神甫事件 193
马歇尔离华声明 193
麦克马洪线 194
麦克阿瑟—蒋介石会谈 194
玛讷撒尔聂使清 194
买办 194
麦德乐使清 194
麦克阿瑟关于台湾问题的备忘录 194
满蒙五路秘密换文 195
满剌加国与明的交往 195
麦莲访天京 195
麦恰尔访华 195
蛮夷邸 195
满剌加国王访明 195
毛泽东 196
毛遂 196
满洲悬案问题 196
曼德拉访华 196
曼利访华 196
毛泽东访苏(1949~1950) 197
毛泽东电贺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成立 197
毛泽东—崔庸健会晤 197
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 197
毛泽东访苏(1957) 198
毛泽东关于中国进入联合国和同西方国家建交等问题的谈话 199
毛泽东关于支持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谈话 199
毛泽东—哥穆尔卡会晤 199
毛泽东关于反对美国军事援蒋法案的声明 199
毛泽东外交思想 200
毛泽东谈情报局事件 200
毛泽东关于中国在联合国只能有一个代表的谈话 200
毛泽东关于中苏边界谈判的谈话 200
毛泽东—赫尔利会谈 200
毛泽东《黄华与司徒雷登谈话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
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 202
毛泽东与美记者谈话 202
毛泽东五二○声明 202
毛泽东与埃及首任驻华大使谈话 202
毛泽东与包瑞德的谈话 202
毛泽东、周恩来同柯西金会晤 203
毛泽东致库阿特利支持电 203
毛泽东与谢伟思的谈话 203
毛泽东《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声明》 203
毛泽东支持刚果(利)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 203
毛泽东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斗争声明 203
梅斯内尔访华 204
梅内姆访华 204
茂物会议 204
梅里访华 204
美法关于中法建交的交涉 205
美对台出售F-16战斗机 205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魏德迈的指示 205
美参院“台湾前途”决议案 205
美常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致吴丹的备忘录 205
美国对华鸦片贸易 206
美国的“合作政策” 206
美放宽对华贸易出口管制 206
美废除《排华法》 206
美副国务卿关于中苏冲突的讲话 206
美国对辛亥革命的政策 207
美国对华政策1948年秋冬的重新审查 207
美国对华政策辩论 207
美国对华政策十大要点 207
美国国务院就“二十一条”致中日照会 208
美国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第二次照会 208
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 208
美国公理会教士来华 208
美国拒绝支持广州革命政府 209
美国拒绝代收胶州湾 209
美国会关于授权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力的紧急决议 209
美国就门户开放政策致英德俄法意日的照会 209
美国就《天羽声明》致日本照会 209
美国迫中国法币与美元挂钩 210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10
美国卡尼舰队 210
美国排华法案 210
美国派航母舰队驶近台湾海峡 210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 211
美国调解中日战争 211
美国人李仙得助日侵台 211
美国“台湾中立化”方针 211
美国调处一二八事变 211
美国宣布管制中国在美资产 212
美国—香港政策法 212
美国斡旋中法战争 212
美国务卿贝克访华 212
美国务院《关于不承认共产党中国政策的备忘录》 212
美国支持国民党垄断受降权 213
美国支持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213
美国与台湾举行副部长级经济对话 213
美国在台协会 213
美国招募华工 213
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213
美国1994年对台政策的调整 214
美国志愿航空队 214
美国支持直系军阀 214
美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 215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215
美海军舰队司令佩里访问基隆 215
美就俄侵占中国东北致俄照会 215
美就日俄战争致中日俄照会 215
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 215
美日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斗 216
美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216
美派遣海军陆战队来华 216
美企图单方面派记者来华采访 216
美限制对华贸易 217
美台军事协调谅解协定 217
美台“断交” 217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217
美台军事联络组 217
美逐步取消对华贸易禁运和放宽到华旅行限制 218
美中关系白皮书 218
美英法三国上海领事通告 218
美政府给顾盛的训令 218
门格斯图访华 219
美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 219
美驻华军事顾问团 219
蒙古驱赶华侨事件 220
蒙代尔访华 220
门户开放政策 220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221
弭兵之会 221
蒙古与花剌子模订立通商和约 221
蒙奇兜勒遣使通汉 221
蒙宋协议 221
盟 221
孟特戈维诺至大都传教 221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222
庙街事件 222
米洛瓦诺夫使团 222
密特朗访华 222
缅甸向联合国控诉蒋介石残余部队侵略缅甸 222
明代海禁 223
明成祖 223
民四条约 223
民夷交易章程 223
明尼赫访华 224
明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224
明代外交 224
明托夫访华 225
明太祖调解安南、占城冲突 225
明仁天皇访华 225
明神宗优礼利玛窦 225
明太祖赐暹罗国王印 225
明太祖的睦邻政策 225
明与榜葛剌国通使 226
明与百花国通使 226
明与阿拨把丹国通使 226
明与阿丹国通使 226
明与阿鲁国通使 226
明与阿速国通使 226
明与俺的干国通使 226
明与八答黑商国通使 226
明与巴喇西国通使 226
明与白葛达国通使 226
明与白松虎儿国通使 226
明与冯嘉施兰国通使 227
明与碟里国通使 227
明与比剌国通使 227
明与卜花儿国通使 227
明与不剌哇国通使 227
明与朝鲜国通使 227
明与达失干国通使 227
明与淡巴国通使 227
明与底里国通使 227
明与迭里迷国通使 227
明与合猫里国通使 228
明与哈烈国通使 228
明与拂林国通使 228
明与甘巴里国通使 228
明与古里班卒国通使 228
明与古里国通使 228
明与剌撒国通使 229
明与剌泥国通使 229
明与忽鲁谟斯国通使 229
明与火占国通使 229
明与急兰丹国通使 229
明与加异勒国通使 229
明与旧港国通使 229
明与柯枝国通使 229
明与米昔儿国通使 230
明与麻林国通使 230
明与览邦国通使 230
明与老挝国通使 230
明与溜山国通使 230
明与琉球国通使 230
明与鲁迷国通使 230
明与日本关于倭寇问题的交涉 231
明与千里达国通使 231
明与默地那国通使 231
明与木骨都束国通使 231
明与那孤儿国通使 231
明与南渤利国通使 231
明与尼八剌国通使 231
明与彭亨国通使 231
明与奇剌泥国通使 231
明与乞力麻儿国通使 231
明与失剌思国通使 232
明与失剌比国通使 232
明与日本通贡贸易 232
明与日罗夏治国通使 232
明与日落国通使 232
明与赛兰国通使 232
明与三佛齐国通使 232
明与沙里湾泥国通使 232
明与沙鹿海牙国通使 232
明与舍剌齐国通使 232
明与锡兰山国通使 233
明与西洋琐里国通使 233
明与苏门答腊国通使 233
明与孙剌国通使 233
明与天方国通使 233
明与帖木儿帝国通使 233
明与竹布国通使 234
明与真腊国通使 234
明与暹罗国通使 234
明与小葛兰国通使 234
明与亦思弗罕国通使 234
明与占城国通使 234
明与沼纳朴儿国通使 234
墨西哥排华事件 235
莫里森与杜勒斯关于中国参加对日和约的会谈 235
明与祖法儿国通使 235
明援朝抗倭战争 235
摩诃末杀蒙古使者事件 235
莫德惠—加拉罕会谈 235
纳尔逊访华 236
N 236
墨西哥自愿放弃领事裁判权 236
姆拉德诺夫访华 236
穆德里尔使明 236
穆天子传 236
南北朝外交 237
纳扎尔巴耶夫访华 237
纳马柳访华 237
南京惨案 238
南怀仁来华 238
南海道 238
南海问题 238
南汉认可交趾自主 238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239
南京大屠杀 239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240
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241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 241
南京政府查封苏联领事馆事件 242
南京条约签订交涉 242
南京事件 242
南京政府争取大国地位的外交 243
南京政府对越南独立的态度 243
南京政府对冈村宁次的处理 243
南京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理 243
南向政策 244
南唐、吴越与高丽通使 244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244
南尼访华 244
泥城之战 245
内蒙自治运动 245
南洋通商大臣 245
南越当局强迫华侨归化法令 245
尼赫鲁在印度议会关于西藏问题讲话 246
尼赫鲁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讲话 246
泥涅斯通质长安 246
尼泊尔解除中国西藏外逃分子武装 246
尼果赖使清 246
尼赫鲁访华 246
尼克松通过叶海亚·汗和齐奥塞斯库向中国传话 247
尼克松试探同中国接触的指示 247
尼赫鲁致周恩来函 247
尼克松对《时代》杂志谈中美关系 247
尼克松访华 247
尼克松派特使里根访台 247
诺克斯计划 248
努尔利访华 248
尼婆罗通使北魏 248
尼亚佐夫访华 248
“逆重要问题”提案 248
涅姆佐夫访华 248
帕夫拉克访华 249
P 249
O 249
欧共体卢森堡外长会议关于部分恢复对华关系的决定 249
欧共体马德里首脑会议关于中国的声明 249
欧共体委员会中断与中国的部长级会晤和混委会事件 249
欧立夫被拘事件 249
欧盟关于完全恢复对华关系的决定 249
帕米尔地区问题 250
帕麦斯顿致中国宰相书 250
帕麦斯顿致律劳卑的训令 250
帕麦斯顿致义律机密件 250
盼师夫人事件 251
判决谷寿夫 251
帕尼奇访华 251
帕潘德里欧访华 251
潘和武起事 251
潘考夫访问台湾 251
裴克斯使团访华 252
裴矩 252
炮轰金门、马祖 252
蓬皮杜访华 253
彭定康“香港政治改革方案” 253
裴世清使倭国 253
佩尔松访华 253
佩特尔莱访华 253
葡萄牙窃据澳门 254
葡萄牙攫取澳门永居权 254
皮诺切特访华 254
聘问 254
婆利国与南朝的交往 254
莆立德《向美国人民报告中国》 254
葡萄牙国王遣使通明 254
蒲安臣条约 255
蒲安臣使团 255
葡萄牙首次使明 255
葡萄牙占据澳门 255
普提雅廷 256
浦寿昌 256
璞鼎查 256
朴维顿事件 256
普里马科夫访华 256
普罗迪访华 256
齐亚·哈克访华 257
齐怀远 257
Q 257
七里沁岛事件 257
七七照会 257
契丹和北汉结盟 258
琦善 258
齐亚·拉赫曼访华 258
耆英 258
钱其琛访保 259
钱其琛 259
恰尔法访华 259
钱其琛访捷(1996) 260
钱其琛访捷(1991) 260
钱其琛访波 260
钱其琛访俄(1992) 260
钱其琛访俄(1994) 260
钱其琛访俄(1997) 260
钱其琛访问吉尔吉斯斯坦 261
钱其琛访问哈萨克斯坦 261
钱其琛访马其顿 261
钱其琛访葡(1997) 261
钱其琛访苏 261
钱其琛访问阿尔巴尼亚 261
钱其琛访问爱沙尼亚 261
钱其琛访问美国(1994) 262
钱其琛访问美国(1990) 262
钱其琛访问克罗地亚 262
钱其琛访问拉脱维亚 262
钱其琛访问立陶宛 262
钱其琛访问马耳他(1998) 262
钱其琛访问南斯拉夫 263
钱其琛访问摩尔多瓦 263
钱其琛访问美国(1997) 263
钱其琛访匈 264
钱其琛访问越南 264
钱其琛访问斯洛伐克 264
钱其琛访问斯洛文尼亚 264
钱其琛访问文莱 264
钱其琛访问乌兹别克斯坦 264
钱其琛与苏哈托、穆迪约诺东京会晤 265
钱其琛会见阿尔萨拉 265
钱其琛访中东四国 265
钱其琛—根舍联大会晤 265
钱其琛—赫德纽约谈话 265
桥本龙太郎访华 266
遣唐使 266
乾隆禁传天主教 266
犍陀罗通使北魏 266
遣返在华老挝难民议定书 266
遣隋使 266
乔治·懿律 267
乔治乌-德治调整对华政策的谈话 267
乔冠华 267
秦桧 268
秦汉外交 268
切尔诺梅尔金访华(1994) 268
切尔诺梅尔金访华(1997) 268
清朝外交礼仪 269
清朝海禁制度的废除 269
秦晋之好 269
秦论 269
秦土协定 269
清代前期外交 270
清初海禁 270
清荷漳州会晤 271
清高宗 271
清与哈萨克部通好 272
清与德国的早期来往 272
清末抵制日货运动 272
清圣祖 272
清与朝鲜国通好 272
清与琉球国通使 273
清与廓尔喀国通使 273
清与浩罕国通使 273
清与坎巨提国通使 273
清与暹罗国通好 274
清与苏禄国通使 274
清与缅甸国通使 274
清与南掌国通使 274
清政府关于朴茨茅斯条约的声明 275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275
清与越南国通好 275
清政府代表参加墨独立100周年庆典 275
清政府对日宣战诏 275
清政府向各国宣战谕旨 276
清政府同古巴建交 276
清政府解禁天主教 276
清政府“局外中立”上谕 276
清政府联俄政策 276
清政府首次派员出国 276
清政府驻外公使表 277
清政府在韦拉克鲁斯设总领馆 277
清政府“一视同仁”的对外政策 277
清政府在巴拿马设置总领事馆 277
清政府在古巴设总领事馆 277
庆历和约 278
取消外国在华驻军权 279
取消外国在华内河航行权 279
求同存异 279
区别对待的政策 279
取消外国在华海关管理权 279
人臣无外交 280
攘外必先安内 28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 280
榷场 280
R 280
日本公明党提出日中复交五原则 281
日本反对中国进行核试验 281
日本策划满蒙独立运动 281
日本对华黑字还流贷款 281
日本对华能源贷款 281
日本对华日元贷款 281
日本侵略台湾 282
日本侵犯厦门事件 282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282
日本强制华侨去台湾案 282
日本在华孤儿 283
日本与汉的交往 283
日本入唐学问僧 283
日本吞并琉球国事件 283
日军在中国遗弃化学武器问题 284
日据时期 284
日本驻台湾总督 284
日夫科夫访华 284
日内瓦会议(1954) 285
日满议定书 285
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286
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 286
日内瓦会议(1961~1962) 286
日汪基本关系条约 287
日台和约 287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287
日内瓦协议 287
日台合作委员会 287
柔克义 288
容闳留学美国 288
日汪密约 288
日汪同盟条约 288
容闳 288
若斯潘访华 289
瑞典商船来华 289
柔远能迩 289
蠕蠕公主 289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289
萨珊王朝通使南北朝 290
萨尔内访华 290
S 290
撒切尔夫人访华 290
萨阿德访华 290
萨采塔基斯访华 290
三国干涉还辽 291
三个世界的划分 291
萨瓦茨基访华 291
赛典赤·赡思丁和好交趾 291
三口通商大臣 292
三和一少 292
三国合作方案 292
三国外交 292
三韩与汉的交往 292
沙德利访华 293
桑佩尔访华 293
“三停一减”主张 293
三降一灭 293
三尊重方针 293
桑吉内蒂访华 293
桑帕约访华 293
歃血 294
沙面事件 294
沙俄武装占领东北事件 294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294
沙基惨案的交涉 294
商团事件 295
“善后大借款”交涉 295
杉山彬事件 295
掸国通汉 295
上海租界租地章程 296
上海租地章程 296
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法院之协定 296
上海关税管理委员会 296
上海美国租界 296
上海中外会防局 296
沈瑞麟 297
沈崇事件的交涉 297
召陵之盟 297
绍兴和议 297
舌人 297
申包胥 297
申叔巧谏楚庄复陈 297
施密特首次访华 298
施莱日亚维丘斯访华 298
审判斯高特 298
升泰 298
盛宣怀 298
石敬瑭 299
师子国与唐交往 299
施特劳斯首次访华 299
施肇基 299
师子国与东晋南朝的关系 299
十三世达赖出逃事件 300
十七度线 300
石泉城事件 300
什特劳加尔访华 300
十六国共同宣言 300
使匈奴中郎将 301
使节 301
史迪威事件 301
使馆界 301
示谕夷人速缴鸦片烟土四条 302
室利佛誓与唐交往 302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302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302
市舶使 302
市舶司 302
市场准入谈判 302
收回威海卫租借地交涉 303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 303
世界反帝阵营的力量超过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 303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303
舒凯里访华 304
叔向选使 304
收回在华外国兵营地产 304
守内虚外政策 304
殊奈与唐交往 304
殊域周咨录 304
斯考克罗夫特访华 305
斯卡尔法罗访华 305
“双重承认” 305
“双重代表权”提案 305
丝绸之路 305
斯托访华 306
斯特罗耶夫访华 306
斯科特法案 306
斯库比舍夫斯基访华 306
斯涅古尔访华 306
斯诺访华 306
四明公所事件 307
四海之内皆兄弟 307
斯托扬诺夫访华 307
司徒雷登—黄华接触 307
“四不”政策 307
四大发明西传 307
四方馆 307
松村谦三访华 308
泗水华侨事件 308
四三惨案的交涉 308
四夷馆(北魏) 308
四夷馆(明) 308
宋代外交 309
宋册封大理国王 309
松赞干布向唐求婚 309
淞沪停战协定 309
宋册封安南国王 309
宋徽宗与高丽王书法来往 310
宋对外商政策 310
宋端宗避难沙洲 310
宋对吐蕃首领授官 310
宋庆龄 311
宋蒙议和 311
宋美龄 311
宋美龄访美 311
宋太宗召见奝然 312
宋太宗接见蒲押陀黎 312
宋僧使出访天竺 312
宋授官辛押陀罗 312
宋与拂林国通使 313
宋与丹流眉国通使 313
宋夏和议 313
宋与宾瞳龙国通使 313
宋与渤泥国通使 313
宋与层檀国通使 313
宋与大食国通使 313
宋与蒲端国通使 314
宋与摩逸国通商 314
宋与高丽国通使 314
宋与喀喇汗王朝通使 314
宋与罗斛国通使 314
宋与麻罗跋国通使 314
宋与摩加国通使 314
宋与陀婆离国通使 315
宋与涂渤国通使 315
宋与蒲甘国通使 315
宋与日本国通使 315
宋与三佛齐国通使 315
宋与三麻兰国通使 315
宋与阇婆国通使 315
宋与注辇国通使 316
宋与真里富国通使 316
宋与勿巡国通使 316
宋与于阗国通使 316
宋与俞卢和地国通使 316
宋与詹卑国通使 316
宋与占城国通使 316
宋与真腊国通使 316
宋子文欧美之行 317
宋子文—罗斯福联合声明 317
宋云西行 317
宋子文 317
宋子文访法 317
苏联边防军侵入新疆霍城事件 318
苏拉瓦底访华 318
苏报案 318
苏干剌事件 318
苏哈托访华 318
苏加诺访华 318
苏联通报“反党集团事件” 319
苏联塔斯社关于中印边境事件声明 319
苏联关于朝鲜的宣言草案 319
苏联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 319
苏联关于召开台湾问题十国会议的提议 319
苏联航空志愿队 319
苏联军事顾问团 319
苏联三次对华贷款 319
苏联与国民党政府断交 320
苏联要求中国在援越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 320
苏联伪满让受中东路协定 320
苏联要求安理会开除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 320
苏联直升机降落中国境内事件 321
苏联增兵中苏边境和重新驻兵蒙古 321
苏联与中华民国外交的中止 321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大型企业 321
苏维埃政府三次对华宣言 322
苏秦 322
苏禄三王访明 322
苏貌访华 322
苏美英法外长柏林会议关于召开日内瓦会议的协议 322
隋唐外交 323
绥远事件 323
苏武 323
苏要求为沙俄将领树碑事 323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23
粟特通使北魏 323
粟田真人使唐 323
隋与中亚的交往 324
隋炀帝致倭国皇帝诏书 324
隋通流求 324
孙中山 325
孙文越飞宣言 325
遂溪事件 325
孙权 325
孙权通夷洲 325
索额图 326
梭发那富马访华 326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326
孙中山给齐契林的信 326
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326
“台独” 327
塔斯提事件 327
索马雷访华 327
T 327
台湾重返联合国问题 328
台湾参加世贸组织问题 328
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 328
“台湾地位未定”论 329
台湾“代表权”问题 329
太平天国赐英使文翰谕 330
台湾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地位问题 330
台湾光复节 330
台湾教案 330
台湾事务局 330
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331
“弹性外交” 331
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 331
谈判建交 331
唐蕃会盟 332
唐大和上东征传 332
唐绍仪 333
唐蒙 333
唐家璇 333
唐雎 333
唐与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 334
唐玄宗册封南天竺王 334
唐绍仪访美 334
唐太宗 334
唐与南亚诸国交往 335
唐与回纥的交往 335
唐与新罗的交往 336
唐与吐蕃的交往 336
唐与南诏交往 336
唐与尼婆罗交往 336
特种外交委员会 337
特鲁多访华 337
唐在中亚封王 337
陶德曼调停 337
天津教案 338
天津都统衙门 338
藤森访华 338
藤原清河留唐 338
天会议和 338
天可汗 339
天津紫竹林抗击八国联军之役 339
天津条约签订交涉 339
田曾佩 340
田贝 340
天王赐西洋番弟诏 340
天羽声明 340
天竺通汉 340
同盟会对外宣言 341
通事舍人 341
条支通汉 341
铁列克提事件 341
铁托访华 341
铁托葬礼 341
通事 341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42
图理琛 342
同文馆 342
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 342
图季曼访华 342
托时出使俄国 343
托菲劳访华 343
托多罗夫访华 343
托恩访华 343
托恩访华(1983) 343
瓦伦蒂奇访华 344
瓦尔科尼访华 344
“驼峰”空运 344
W 344
瓦尔德事件 344
外国使团致清政府联合照会 345
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345
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345
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 345
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善后事宜 345
外交报 346
外籍税务司制度 346
外国在华遗留资产问题 346
外国殖民者占据上海租界 346
完璧归赵 347
外务部 347
外交部特派员 347
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关于收回香港地区的讲话 347
外交学院 347
外蒙取消自治 347
晚清使领馆制度 348
晚清教案 348
晚清外交 349
万宝山事件 350
晚清外交礼仪之争 350
汪精卫 351
汪大燮 351
万隆会议 351
万隆精神 351
万斯访华 351
万县惨案的交涉 351
王炳南 352
汪伪政权 352
王宠惠 353
王炳南—约翰逊在日内瓦的接触 353
王莽更换西域印绶 354
王莽改匈奴单于名号 354
王海容 354
王洪轨出使柔然 354
王稼祥 354
王莽颁四条予单于 354
王玄策三使印度 355
王文韶 355
王世杰 355
王殊 355
王孙满 355
王正廷 356
王幼平 356
王延德使高昌 356
王英凡 356
威尔逊在山东问题上袒日压华 357
威德尔船队来华 357
王正廷—加拉罕会谈 357
伪满洲国 358
维亚希访华 358
威廉斯访华 358
威妥玛 358
维德诺夫访华 358
维尔纳访华 358
维里斯特访华 358
魏德迈记者招待会 359
魏德迈给毛泽东的信 359
魏道明 359
魏德迈给陆军部的报告 359
卫氏朝鲜与汉的交往 360
卫满入朝鲜 360
魏德迈使华 360
魏源 360
尉缭子 360
文翰访天京 361
文翰 361
温业湛 361
文成公主 361
倭五王通使刘宋 362
倭王武上书宋顺帝 362
文卡塔拉曼访华 362
文祥 362
文永之役 362
闻丧不伐 362
问鼎 362
倭人贡鬯 362
吴国桢 363
吴八老岛事件 363
乌布利希访华 363
乌苌国通使北魏 363
乌尔马尼斯访华 363
乌尔塔多访华 363
乌热地区问题 363
吴努访华 364
吴奈温访华 364
吴学谦 365
吴煦 365
吴三桂入缅 365
吴山友访华 365
武汉政府对外宣言 366
芜湖教案 366
吴越与日本通使往来 366
吴宗濂 366
五国领事中立布告 367
五代与甘州回鹘通使 367
五大臣出洋 367
五代十国外交 367
伍朝枢 368
五星红旗 368
五国山东问题密约 368
五口通商大臣 368
五卅惨案的外交交涉 368
伍修权在安理会的发言 369
伍修权 369
伍廷芳 369
“务实外交” 370
勿有是 370
戊己校尉 370
西哈努克访华 371
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遣使明朝 371
X 371
西班牙侵占台湾 371
西姆拉会议 372
西罗基访华 372
西辽的属国政策 372
西伦凯维兹访华 372
西域番国志 373
西域都护 373
西姆拉条约 373
西萨旺瓦达纳访华 373
西使记 373
西洋番国志 373
西域道 373
希拉克访华 374
西原借款 374
西域三通三绝 374
西域行程 374
西域行程记 374
弦高智退秦师 375
夏与蒙古关系 375
悉万斤通使北魏 375
席尔瓦访华 375
细川护熙访华 375
细君公主 375
厦门设警事件 375
协定关税 376
小野妹子使隋 376
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者免办入英签证问题 376
香港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376
香河事件的交涉 376
向戌 376
象胥 376
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376
谢里夫访华 377
谢胡访华 377
协约国致北京政府照会 377
邪马台与曹魏交往 377
谢尔访华 377
谢赫·哈西娜访华 377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对华政策 378
辛丑条约 378
谢列兹尼奥夫访华 378
谢瓦尔德纳泽访华 378
《新生》事件 379
新罗与南朝关系 379
新华社评赫尔利对华政策 379
新华社在巴拿马设立分社 379
新华社在哥斯达黎加设分社 379
新华社在尼加拉瓜设立分社 379
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 379
新加坡有条件解除对华禁运 379
徐敦信 380
行人司 380
新四国银行团 380
新西兰关于与台湾通航问题的声明 380
新西兰欢迎中国签署南太无核区条约议定书的声明 380
新议略论 380
星槎胜览 380
行人 380
许景澄 381
徐子才事件 381
徐福东渡 381
徐立德参加广岛亚运会事件 381
徐亚满事件 381
徐以新 381
薛福成 382
玄奘西行 382
续借英德洋款合同 382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382
宣慰使司勘合制度 382
鸦片贸易 383
押蕃使 383
薛焕 383
寻盟 383
Y 383
亚东关系协会 384
雅鲁泽尔斯基访华 384
鸦片战争 384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385
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385
亚非会议 385
亚美尼亚海屯一世觐见蒙哥大汗 386
亚罗号事件 386
亚行模式 386
颜惠庆 38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87
亚瑟·迪安的《美国外交政策与福摩萨》 387
?哒通使南北朝 387
烟台条约签订交涉 387
言以出信 387
洋人携带鸦片入口治罪专条 388
洋行 388
严禁鸦片进口令 388
延平教案 388
晏婴 388
杨尚昆 389
杨儒 389
洋务局 389
杨福昌 389
杨颢使大宛 389
杨洁篪 389
杨尚昆访问泰国 390
杨尚昆访问蒙古 390
杨尚昆访美 390
杨尚昆访问马来西亚 390
杨文昌 391
杨庭璧出使海外诸国 391
杨尚昆访问新加坡 391
杨尚昆访问印尼 391
杨尚昆拉美五国之行 391
耶森斯基访华 392
姚坤出使契丹 392
扬格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讲话 392
扬州教案 392
姚广 392
叶利钦访华(1997) 393
叶利钦访华(1996) 393
也黑迷失 393
叶海亚·汗帮助基辛格秘密访华 393
叶利钦访华(1992) 393
伊里布 394
伊格那提耶夫 394
叶名琛 394
伊本·拔图塔游记 394
伊兹玛伊洛夫使清 395
伊塔事件 395
伊丽莎白二世访华 395
伊丽莎白王太后访华 395
伊利埃斯库访华 395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给美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 395
伊梅尔达·马科斯访华 395
一个冷战结束,两个冷战开始 396
一二八事变 396
一边倒 396
一口通商 397
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解放 397
一个中国的原则 397
一国两制 397
1948年《援华法》 398
“一中一台” 398
一三惨案的中英交涉 398
一条线 398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399
意大利参议员维托雷利访华 399
宜昌事件 399
以夷制夷 399
已程不国通汉 399
裔不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