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谢彬筹 1
当代群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刍议 黎沛源 1
扬南粤声韵 长时代新风——佛山市首届粤曲卡拉OK新作品群众演唱大赛综述 黄白龙 8
增强信心,繁荣业余戏剧创作——佛山市’94业余戏剧作品研讨会综述 黄白龙 12
谈佛山秋色歌舞的源流与发展 邓绮竹 16
佛山秋色舞蹈现状及其对策的思考 钟新棠 20
赋予“车心”舞蹈新的构思 麦家驹 24
浅谈舞蹈飞钹在发展中出新 陈源 26
充满乡土风情味的秋色舞蹈——《采莲欢歌》 莫锦玲 29
浅论幼儿舞蹈的直观性 邵应龙 30
浅谈群众舞蹈工作的几点认识 方国基 32
群众舞蹈创作的一些特点 黄仲文 34
对儿童舞蹈创作的认识 辜雯 36
试谈业余舞蹈的特点 李燕凌 38
佛山秋色——广场舞蹈的好形式 邓波 40
水乡舞韵总是情——组舞《情醉水乡》导演随笔 邓波 45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的组织工作 黄白龙 49
南海歌潮——记广东省南海市群众歌咏活动 陈长杰 53
珠江之滨 集合着一群 朱允祜 陈长杰 58
珠江三角洲镇(区)文化站发展模式坐标定位初探 陈长杰 64
在舞蹈创作中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 李燕凌 72
托起心中的太阳——佛山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花会幼儿舞蹈演出侧记 刘成 75
“特级站”特在哪里——广东省南海市“特级文化站”调查 朱允祜 陈长杰 77
“戏是磨出来的”——谈音乐剧小品《车站晨曲》的创作 黄白龙 85
营造国办群众文化新形象 展示公益性质的主导地位——佛山市群众艺术馆整治改造后引发的几点启示 黄白龙 钟新棠 88
新时期文化馆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与管理 陈长杰 93
“南海文化现象”透视——关于近年来广东省南海市群众文化精品创作成果的调查 陈长杰 98
浅析镇(区)文化市场的现状与管理 吴勐超 105
浅谈舞蹈《闹秋》的创作 李燕凌 108
论佛山民间舞的存在与发展 李红 110
浅议新形势下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之路——从佛山民间艺术团的经验说起 肖翎 114
关于基层文化站的发展模式 梁炜彬 116
试运用控制论原理实现群众文化系统的有效管理 钟新棠 119
介入商品经济下的群众音乐潮,把群众音乐导向健康的轨道 陈勇新 127
浅谈舞蹈作品创作过程——结构 刘成 132
一次成功的实践——喜看’99佛山秋色大巡游 李红 134
浅谈家长在儿童学习钢琴中的作用 潘湘惠 137
试论群众舞蹈创作的特征与其优势 黄仲文 140
浅谈瑶族舞蹈《陪嫁》的创作 黄瑞金 145
弦歌丝竹唱名城——从佛山市群众粤曲大赛说起 黄白龙 148
关于网络文化与文化网络的思考 马曼宁 15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群众文化事业对策 马曼宁 158
中美文化产业的比较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马曼宁 164
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实施“母鸡效应”的探索 陈长杰 170
社区文化建设应作为群文工作的重要内容 袁新荣 179
新时期“两馆”领导素质刍议 陈勇新 182
浅析社会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链动作用 邹裕 18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群众艺术馆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主力军 张丽 191
如何使儿童对陶艺活动感兴趣 刘信棠 195
《龙族律动》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影响 朱秋娜 199
试析幼儿舞蹈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陈尉 202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办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 钟新棠 205
繁荣社区文化事业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社区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措施新的构想浅析 钟新棠 215
赋予群众文化“两馆一站”事业发展新的支点和动力——从文化大省、文化名城建设要求所引发的思考 钟新棠 223
群众艺术馆艺术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邹裕 228
老年文化——新世纪群众文化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 邹裕 234
从佛山新年音乐会引发的思考 陈勇新 238
浅谈“半声”练习在童声训练中的作用 陈柳 242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