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探秘 经络整体调整对皮肤医疗·美容·抗衰老的突出效果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定忠,李秀章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6543508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编 经络治疗学总论 3

第一章 经络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 3

第一节 经络研究十二项发现的简介 3

第二节 经络诊断 3

一、低电阻点诊断法 4

二、压痛点诊断法 4

三、经络皮部触摸诊断法 4

四、经络环皮部挑治诊断法 4

五、皮疹察视诊断法 4

三、同名经交叉对应制约规律 5

二、上下调整制约规律 5

一、左右对称调整制约规律 5

第三节 经穴治疗四大规律 5

四、体表内脏相关制约规律 6

第二章 经穴疗法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7

第一节 经穴疗法的基本作用 7

一、经穴疗法具有双向调整作用 7

二、经络具有功能调整及病理修复作用 11

第二节 个体差异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2

第三节 器官差异对时效的影响 12

第四节 病理状态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3

第五节 循经感传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3

第六节 穴位特异性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3

第九节 不同疗法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4

第七节 针刺手法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4

第八节 针刺时辰对调整作用的影响 14

第三章 经穴疗法对各系统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的调整作用 15

第一节 经穴疗法对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 16

一、对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的调整作用 16

二、对低级神经中枢功能的调整作用 16

三、对外周神经的调整作用 16

第二节 经穴疗法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作用 16

一、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整作用 17

二、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功能的调整作用 17

三、对垂体——甲状腺功能的调整作用 17

六、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调整作用 18

五、对垂体——性腺功能的调整作用 18

四、对迷走神经——胰岛功能的调整作用 18

第三节 经穴疗法对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 19

一、对心脏功能的调整作用 19

二、对血管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 20

三、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20

第四节 经穴疗法对血液成分的调整作用 21

一、对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21

二、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的影响 22

三、对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影响 22

四、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22

五、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22

第五节 经穴疗法对呼吸系统的调整作用 23

一、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3

六、对血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23

七、对血液中酶系统的影响 23

二、对肺通气、换气的影响 24

第六节 经穴疗法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 24

一、对食道、胃、肠、阑尾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 24

二、对唾液、胃液、胰液及小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的影响 25

三、对肝脏功能、胆汁分泌及胆囊运动的影响 26

四、对粪便成分及肠内菌群的影响 27

第七节 经穴疗法泌尿系统的调整作用 27

一、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 27

第八节 经穴疗法对经穴内外化学离子的调整作用 28

一、针刺对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28

二、对膀胱的储尿、排尿功能的影响 28

二、针刺对钾、钠、氯等多种离子的代谢产生的影响 29

第九节 经穴疗法对体温的调整作用 29

第十节 经穴疗法的抗炎作用 29

一、对炎症渗出过程的影响 29

二、对炎症病灶变质过程的影响 30

三、对炎症病灶增生过程的影响 30

第十一节 经穴疗法对免疫反映的影响 30

一、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30

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1

第十二节 经穴疗法的抗过敏作用 33

第十三节 经穴疗法的止痒作用 33

第十四节 经穴疗法的止痛作用 33

第一节 十四经的经穴图 35

一、十四经路线分布的剖解与记忆 35

第四章 十四经经穴图及常用腧穴 35

二、十四经经穴图 36

第二节 常用穴(按部位介绍) 51

第五章 经穴疗法的方法学 72

第一节 皮肤病的针刺疗法 72

第二节 皮肤病的火罐疗法 75

第三节 经穴磁疗法 78

第四节 经络环皮部挑治医疗、美容法 80

一、疗法的创建 80

二、操作方法及经穴选择 80

三、适应范围及选穴 81

四、注意事项 81

五、巩固效果 81

第五节 经络皮部按摩疏理法 82

六、生活配合 82

第二编 皮肤病经穴治疗各论 85

第一章 过敏性皮肤病 85

第一节 荨麻疹类 85

一、荨麻疹 85

二、皮肤划痕症 86

三、血管神经性水肿 87

四、丘疹性荨麻疹 87

第二节 药物反应类 87

一、药物热 88

二、过敏性休克 89

三、限局性药疹 90

四、全身性药疹 91

3.剥脱性皮炎 93

2.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93

1.重症多形红斑样药疹 93

五、重型药疹 93

第三节 皮炎、湿疹类 94

一、刺激性皮炎 94

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95

三、湿疹 96

四、皲裂性湿疹 97

五、婴儿湿疹 97

六、异位性皮炎 97

七、自身敏感性皮炎 98

八、脂溢性皮炎 98

九、汗疱疹 98

十、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00

十一、瘀积性皮炎 101

第二章 神经官能性皮肤病 103

第一节 皮肤瘙痒症 103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104

第三节 痒疹 106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 106

第五节 皮肤神经官能病 107

一、痒点 107

二、皮痛 107

三、灼痛 107

四、感觉过敏与感觉减退 108

五、感觉异常 108

六、股外侧皮神经炎 108

第一节 多形性红斑 109

第三章 红斑及鳞屑性皮肤病 109

1.寻常型银屑病 110

第二节 银屑病 110

2.脓疱型银屑病 111

3.关节型银屑病 111

4.红皮症型银屑病 111

第三节 玫瑰糠疹 112

第四节 白色糠疹 113

第五节 扁平苔癣 113

二、跖疣 115

四、尖锐湿疣 115

三、扁平疣 115

一、寻常疣(俗称刺瘊) 115

第一节 疣 115

第四章 病毒性皮肤病 115

第二节 疱疹病毒病 117

一、单纯疱疹 117

二、带状疱疹 118

第三节 水痘 118

第四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19

第五节 手足口病 121

第六节 麻疹 121

第七节 风疹 122

第八节 幼儿急疹 122

第九节 传染性红斑 123

第十节 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 123

二、深脓疱病或臁疮 124

一、寻常性脓疱疮 124

第五章 球菌性皮肤病 124

第一节 脓疱病 124

第二节 毛囊炎 125

一、细菌性毛囊炎 125

二、须疮 125

三、项部瘢痕疽性毛囊炎 125

第三节 疖与疖病 126

第四节 痈及蜂窝织炎 128

一、痈 128

二、蜂窝织炎 128

第五节 丹毒 129

二、外阴肛周汗腺炎 130

一、腋窝汗腺炎 130

第七节 化脓性汗腺炎 130

第六节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 130

第八节 化脓性甲沟炎 131

一、急性甲沟炎 131

二、慢性甲沟炎 131

第六章 杆菌性皮肤病 132

第一节 麻风病的分析 132

第二节 结核病的分析 132

第七章 真菌性皮肤病 133

第一节 头癣 133

第二节 体癣与股癣 134

第三节 花斑癣 135

第四节 手足癣 136

第五节 甲癣 137

第六节 癣菌疹 138

第七节 念珠菌病 138

1.皮肤念珠菌病 139

2.黏膜念珠菌病 139

第八章 物理性皮肤病 140

第一节 光线所致皮肤病 140

一、日晒伤 140

二、慢性光毒反应 140

三、多型性日光疹 140

四、植物—日光性皮炎 141

三、夏季皮炎 142

二、火激红斑 142

一、红痱 142

第二节 湿热所致皮肤病 142

第三节 寒冷所致皮肤病 143

一、冻疮 143

二、网状青斑 144

第四节 机械所致皮肤病 144

一、鸡眼 144

二、胼胝 145

三、褥疮 145

四、手足皲裂 145

五、黑踵 145

六、摩擦红斑 146

二、石棉状糠疹 147

一、皮脂溢出及脂溢性脱发 147

第一节 皮脂腺疾病 147

第九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147

三、痤疮 148

四、酒渣鼻 149

第二节 汗腺疾病 149

一、多汗症 149

二、臭汗症 150

第三节 毛发疾病 150

一、雄激素源性脱发 150

二、斑秃 151

三、局限性瘢痕性脱发 151

四、脆甲 152

七、逆剥 152

六、甲下角化病 152

五、甲营养不良 152

二、薄甲 152

三、反甲 152

一、甲脱落 152

第四节 甲病 152

八、嵌甲 153

第十章 皮肤血管炎 154

第一节 白细胞脆裂性血管炎 154

一、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154

二、过敏性紫癜 154

三、荨麻疹性血管炎 154

第二节 大小血管及周围炎症 155

一、结节性红斑 155

二、白塞氏病 156

一、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158

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158

第三节 毛细血管及周围炎症 158

第十一章 皮肤脉管疾病 159

第一节 毛细血管扩张症 159

第二节 淋巴水肿 159

第三节 雷诺氏病 159

第四节 静脉曲张综合症 160

第十二章 内分泌障碍性疾病 162

第一节 阿狄森氏病 162

第二节 黑棘皮病 162

第三节 月经疹 163

二、原有皮肤病加重 163

一、经前综合症 163

三、药物性黑棘皮病 163

二、肢端黑棘皮病(肢端异常黑棘皮病) 163

一、肥胖性黑棘皮病 163

三、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 164

第十三章 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165

第一节 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165

一、皮肤淀粉样变 165

二、糖尿病性皮肤病 166

第二节 营养障碍性疾病 167

一、维生素A缺乏症 167

二、核黄素缺乏症 167

三、维生素B6缺乏症 168

五、坏血病 169

四、维生素B12缺乏症 169

六、烟酸缺乏症 170

第十四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172

第一节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172

一、雀斑 172

二、黄褐斑 172

三、Riehl黑变病 172

四、其他全身性疾病伴发黑素沉着 173

五、纹身 173

第二节 色素减退的皮肤病 173

一、白癜风 174

二、其他皮肤病后白斑 174

三、贫血痣 174

一、盘状红斑性狼疮 175

第十五章 结缔组织病 175

第一节 红斑性狼疮 175

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176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176

第二节 硬皮病 179

一、局限性硬皮病 179

二、系统性硬皮病 179

第十六章 大疱性皮肤病 182

第一节 天疱疮 182

一、寻常型天疱疮 182

二、增殖型天疱疮 182

三、落叶型天疱疮 182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183

四、红斑型天疱疮 183

五、疱疹样天疱疮 183

第十七章 先天性及遗传性皮肤病 184

第一节 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 184

一、鲜红斑痣 184

二、草莓状血管瘤 184

三、瘢痕疙瘩 184

第二节 皮肤角化性遗传病 185

一、鱼鳞病 185

二、毛发角化病 185

五、口角唇炎 187

四、单纯性线性唇炎 187

三、剥脱性唇炎 187

二、光线性唇炎 187

一、接触性唇炎 187

第一节 唇部疾病 187

第十八章 黏膜及皮肤黏膜交界处疾病 187

第二节 口腔黏膜疾病 188

一、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 188

二、溃疡性膜性口炎 188

三、口腔黏膜白斑病 188

第三节 舌部疾患 189

一、舌炎 189

二、光面舌 189

三、舌痛症 189

二、女阴萎缩性皮炎 190

第四节 女阴黏膜病 190

一、急性女阴溃疡 190

三、女阴白斑病 191

第五节 男性外阴皮肤黏膜病 191

一、包皮龟头炎 191

二、糜烂性包皮龟头炎 192

第三编 经络皮部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调整概述 195

第一章 内脏疾病 195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195

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哮喘 195

二、肺炎 195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195

一、高血压症 195

一、胃炎、胃痉挛、胃瘫、胃溃疡 196

二、冠心病 19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196

二、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便秘 197

三、肝胆疾病 197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197

一、更年期综合症 197

二、月经病 198

三、产后常见病 199

第五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99

一、神经性疾病 199

二、精神碍障性疾病 199

一、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痛、术后腹胀、术后尿潴留、压力性尿失禁 201

第二节 外科疾病 201

第一节 骨科疾病 201

第二章 骨、外科系统疾病 201

二、急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胆囊炎、前列腺增生 202

第三章 五官科疾病 203

第一节 眼科疾病 203

一、结膜炎、角膜炎、疱疹性角膜结膜炎、脸板腺炎(麦粒肿) 203

二、电光性眼炎、泪囊炎、老年性白内障 203

第二节 耳鼻喉科疾病 203

一、耳鸣、脑鸣、神经性耳聋 203

二、鼻炎、鼻息肉、副鼻窦炎 204

三、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声带息肉 204

第三节 口腔及下颌关节疾病 204

第一节 皮肤的各种形态变化 209

第二节 皮肤的各种机能改善 209

第四编 经络与皮肤美容学 209

第一章 经络美容产生的皮肤变化 209

第二章 经络美容方法的应用 210

第一节 经络环皮部挑治美容法 210

一、整体调整 210

二、辨证加减 210

三、理想的结果 210

第二节 经络皮部按摩疏理法 210

一、单纯美容的保健刮法 210

二、病容调理的美容刮法 211

第一节 经穴与组织发育中心 212

第二节 皮肤胚胎学是经络美容的基础 212

第三章 经络美容与组织新生 212

第三节 表皮增殖、分化与经络美容 213

一、表皮为何能自我更新 213

二、表皮更替时间 213

三、表皮增殖的调节 213

四、表皮脂质代谢与保健美容 213

五、表皮黑素的形成与调节 214

第四章 经络美容改变皮肤老化进程的认识 216

一、表皮变化 216

二、真皮变化 216

三、胶原变化 216

二、现状 221

一、遗传是决定性的内因 221

第二节 影响衰老的因素 221

三、性别比 221

第一章 人类寿命及影响因素 221

一、寿命 221

第一节 人类寿命与老龄化现状 221

第五编 经络与抗衰老 221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222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222

四、精神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222

第二章 人类衰老的宏观及微观表现 223

第一节 皮肤及外形表现 223

第二节 组织器官的改变 223

第三节 细胞及分子的改变 223

第四节 脑的衰老变化 224

第一节 肿瘤的发生 225

第二节 心血管病的发生 225

第三节 免疫病的发生 225

第四节 糖尿病的发生 225

第五节 炎症的加剧与发展 225

第三章 衰老与疾病 225

第四章 衰老形成机制 226

第一节 遗传基因是衰老的内因 226

第二节 自由基对衰老的影响 226

第三节 大分子交联对衰老的影响 227

二、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 228

四、脂褐素的形成与危害 228

三、内分泌功能低下的影响 228

一、蛋白质合成差错的积累 228

第四节 其他影响衰老的因素 228

五、微量元素含量及代谢失衡 229

第五章 经络与抗衰老 230

第一节 生命过程与经络调整 230

第二节 经络在脑部的抗衰老作用 230

第三节 经络调整与自由基的清除 230

第六章 经络抗衰老方法的具体运用 232

第一节 概念上的防范——生活自律 232

第二节 经络抗衰老的方法及效果 233

一、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233

二、经络皮部按摩梳理法 233

三、经穴磁疗法 233

尾声:病人自述感受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