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1
一、为什么司法? 1
二、为什么基层? 7
三、为什么中国? 11
四、法律学术的意义 14
五、本书的结构和安排 19
第一编 司法制度 25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27
一、问题和材料 27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30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间 36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40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44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另一角色 48
七、结语 51
附录: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54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 61
一、问题 61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66
三、司法过程中实际体现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73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78
五、最后的评论 81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88
一、问题的界定 88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92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103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106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115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120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124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127
九、结语 136
第二编 司法知识与技术 147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149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149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153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159
四、作为中国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164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171
附录: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172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 176
一、问题的提出 176
二、两个“案件” 178
三、关注的差异 183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186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190
六、现代化与规则 193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197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197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201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205
四、事实,还是法律? 211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215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223
七、反证? 228
八、尾声 231
附录: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232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238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238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241
三、习惯的弥散和认同 247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253
五、余论 260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264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264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267
三、在事实争议上 272
四、在法律争议上 278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283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290
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 297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299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299
二、法律工作者 304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313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316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322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322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327
(一)复转军人 330
(二)大专院校毕业生 333
(三)其他地方单位调进法院的 335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338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347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359
六、“学校[学]的那点儿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369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 376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383
附录: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387
一、问题 393
第十一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司法素质 393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396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400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404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415
附录: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上诉率简析 420
第四编 研究方法的反思 423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425
一、问题的提起 425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429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433
四、启示 437
参引文献 445
索引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