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天勇著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847872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双重转型中的宏观经济学、宏观就业水平与企业规模结构、高负债经济与金融风险以及二元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

自序:务实地研究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结构转型 1

第一篇 双重转型中的宏观经济 3

第一章 高效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在于增长模式的转轨 3

第一节 两种增长模式 3

第二节 效率低下与供给不足 4

第三节 萧条发生的机理 7

第四节 需要转变增长方式 8

第二章 中国特殊的低效率型通货膨胀 10

第一节 低效率与供给不足型通货膨胀压力 10

第二节 资本高投入替代低效率的通货膨胀 11

第三节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路径 12

第四节 政策含义 14

第三章 总需求萎缩的深层梗阻及其扩张途径 16

第一节 融资制度变迁: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 16

第二节 发展中的结构转换:收入与消费的流程梗阻 18

第三节 需求的综合分析:可能陷入长时间萧条 20

第四节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限性 21

第四章 财政和货币政策反思及其转型的框架设计 24

第一节 几年来财政政策的方式和效果 24

第二节 从增长和就业角度评价货币政策 27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转型的框架性建议 31

第四节 2005:就业—收入—消费与经济稳定 36

第二篇 宏观就业水平与企业规模结构 43

第五章 经济运行中的中小企业作用机理 43

第一节 不同资本规模企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 43

第二节 企业规模结构与总消费供求 47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中小企业动力 48

第六章 失业和中小企业数量:中国的真实情况 54

第一节 中国应有的城镇人口从业率 54

第二节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中小企业 56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58

第七章 就业:势态分析、根本出路与中长期方案 63

第一节 势态分析和根本性出路 63

第二节 改革和展望 69

第三篇 高负债经济与金融风险 75

第八章 从国有借贷经济转向社会资本经济 75

第一节 国有借贷经济的形成 75

第二节 国有借贷经济的低效率和高风险 78

第三节 走向社会资本经济 83

第九章 高负债发展模式的金融风险 87

第一节 高负债经济发展模式 87

第二节 泡沫向金融系统的转移和积累 91

第三节 逐年通胀:泡沫的慢性消解方式 95

第四节 金融风暴:泡沫的急性消解方式 99

第五节 一些重要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103

第十章 债转股的流程机理与运行风险 106

第一节 边缘性不良资产和债转股流程 106

第二节 债转股过程的博弈风险 108

第三节 债转股后企业运营的产权软约束风险 111

第四节 债转股运行的两个暗含条件及风险 113

第五节 避免债转股风险的一些政策建议 115

第十一章 “九五”期间债务重组的数量和方式 117

第一节 债务重组的目标和数量 117

第二节 债务重组方式组合的规划设想 120

第四篇 二元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 127

第十二章 中国的农业文明与土地的沉重负担 127

第一节 土地有限与人口增长的抗争 127

第二节 中外史比较:人口增长和农业劳均耕地 130

第三节 以史为鉴:不能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来解决问题 134

第十三章 城市起源和发展的经济学描述 136

第一节 城市起源和发育的经济学动因及其启示 136

第二节 对城市发展战略三个谬误的证伪 143

第三节 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分布的市场机制 146

第十四章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 150

第一节 中国的实践:对托达罗模型的再否定 150

第二节 托达罗模型缺陷的剖析和修正 152

第三节 托达罗模型政策实施结果的经济学反思 154

第四节 城市就业容量的扩张思路 158

第五节 扩大就业的政策含义 160

第十五章 “转移→聚集→网络”经济推动的二元结构转型 162

第一节 要素边际收益与跨地转移经济 163

第二节 从分散到聚集的经济发展 166

第三节 从封闭城乡结构向开放和互联的城市网络结构转型 170

第四节 理论和政策含义 175

第十六章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178

第一节 要素区域流向法则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成长差异 178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要素流动和积累的几个陷阱 180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84

第十七章 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前景 191

第一节 中国就业及发展所需要的最低经济增长速度 191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194

第三节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 195

第四节 资源约束与发展和消费方式 197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