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之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7154X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了药物不良反应概论、青霉素类、头孢类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第1章 药物不良反应概论 1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1

目录 1

第二节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 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5

三、其他因素 8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 9

一、甲型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9

二、乙型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11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大“药害”事件 12

一、目前常用的ADR监测系统 17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17

二、ADR监测技术的开发 18

三、ADR监测的社会性与国际合作 19

四、药物不良反应资料的获取 20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 20

第六节 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 23

一、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24

二、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32

三、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 35

第2章 药源性疾病 37

第一节 药源性肝脏疾病 37

一、引起急性肝损害的药物 39

二、引起其他类型肝损害的药物 41

三、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对策 43

第二节 药源性肾脏疾病 47

一、常见的药源性肾病 48

二、药源性肾脏疾病的对策 56

第三节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 59

一、药源性心力衰竭 59

二、药源性心律失常 62

三、药源性高血压 66

四、药源性低血压 69

五、药源性肺动脉高压 70

六、其他药源性心血管疾病 71

第四节 药源性造血系统疾病 72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73

二、粒细胞减少/缺乏症 75

三、血小板减少症 76

四、溶血性贫血 77

五、过敏性紫癜 78

六、白血病 79

七、其他药源性血液病 80

八、药源性造血系统损害的一般对策 80

第五节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82

一、药源性消化性溃疡、出血 82

二、药源性肠梗阻 87

三、假膜性肠炎 91

四、药物性食管损伤 93

五、药物性口腔损害 94

六、药物性胰腺炎 98

第六节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100

一、鼻塞 100

二、气道阻塞 101

三、反射性支气管狭窄 102

四、呼吸抑制 103

五、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103

六、肺水肿 104

七、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105

八、红斑狼疮样肺部病变 105

九、吸入性肺炎 105

十二、肺血管炎 106

十三、肺动脉高压 106

十、机会性肺部感染 106

十一、肺血管栓塞 106

十四、肺出血 107

十五、胸膜病变及纵隔病变 107

第七节 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 107

一、药源性甲状腺疾病 107

二、药源性肾上腺功能障碍 110

三、药源性性腺功能障碍 112

四、药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综合征 114

第八节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115

一、药源性剥脱性皮炎 124

第九节 药源性皮肤病 124

二、药源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126

三、固定性药疹 128

四、药源性光敏性皮炎 129

五、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130

六、药源性狼疮样综合征 132

七、药源性银屑病和银屑病样型皮疹 133

八、药源性皮肤色素沉着 133

九、苔藓样药疹 134

十、紫癜型药疹 134

十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35

十二、其他药源性皮肤病 135

一、过敏反应症状 136

第十节 药物过敏反应 136

二、药物过敏反应分型 137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因素 137

四、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138

五、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143

第十一节 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145

一、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45

二、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147

三、可能引起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药物 148

四、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 149

第十二节 药物依赖成瘾 149

一、阿片类药物 150

二、兴奋剂 155

三、致幻剂 158

四、镇静催眠药 159

第十三节 药源性性功能障碍及不孕不育 161

一、药源性性功能障碍 161

二、致药源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 163

三、药源性不孕不育 166

第十四节 药源性眼损害 169

一、药源性视力障碍 169

二、药源性色觉异常 178

三、药物性眼球运动障碍 178

第十五节 药源性耳损害 179

二、致药源性耳损害的药物 180

一、药源性耳损害的发生机制 180

三、药源性耳损害的治疗 186

四、药物性耳损害的预防 187

第十六节 药源性低血糖症 187

第十七节 药源性骨质疏松 190

一、糖皮质激素 191

二、抗癫痫药物 194

三、甲状腺制剂 194

四、肝素 195

五、其他 196

第十八节 药物的致畸作用 196

一、药物致畸的发生机制 196

三、致畸的药物 197

二、药物致畸作用的显著特征 197

第十九节 药物的致癌作用 201

一、激素类药物 202

二、抗肿瘤药物 204

三、免疫抑制剂 205

四、解热镇痛药 205

五、抗生素类 206

六、抗甲状腺药 206

七、几种抗高血压药 206

八、其他药物 207

第3章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208

第一节 青霉素类 208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210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1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212

第五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214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15

第七节 磺胺类药物 216

第八节 喹诺酮类 217

第九节 麻醉镇痛药 218

第十节 解热镇痛药 219

第十一节 抗精神病药 221

第十二节 苯二氮革类 223

第十三节 抗癫痫药 224

第十四节 强心苷 225

第十五节 β受体阻滞药 226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 228

第十七节 钙通道阻滞剂 230

第十八节 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 230

第十九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31

第二十节 血管扩张药 231

第二十一节 调血脂药 232

第二十二节 利尿药 234

第二十三节 糖皮质激素 236

第二十四节 避孕药 238

第二十五节 抗恶性肿瘤药物 239

第4章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242

第一节 有毒无毒的源流 242

一、“毒”字的本意 243

第二节 有毒与无毒的含义 243

二、有毒的含义 244

三、无毒的含义 245

四、有毒与无毒的含义 245

第三节 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246

一、含不含有毒成分 246

二、整体是否有毒 246

三、用量是否适当 247

第四节 全面认识有毒无毒 247

第五节 药物因素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 249

一、品种与部位 249

二、产地与来源 249

三、采集时间 250

四、贮存条件 251

六、剂型 252

五、炮制方法 252

七、制剂工艺 253

第六节 用法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 254

一、配伍 254

二、给药途径 255

三、用药次数 256

四、用药时间 257

五、施用面积 258

第七节 人体因素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影响 259

一、体质 259

二、年龄 261

四、种族 262

三、性别 262

五、皮肤状况 263

第八节 环境污染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 264

第九节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265

第十节 中药有毒与无毒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66

一、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化有毒为无毒 266

二、区别对待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 267

三、严把质量关,是减毒的根本措施 268

四、用法得当,是减毒的重要环节 268

五、准确辨证,是减毒的必要保证 269

六、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270

结语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