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部分 理论传脉:从马克思主义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它的理论体系 3
一、《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开端 3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特质形态 7
第二章 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3
一、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 14
二、关于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 15
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理论 16
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19
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21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7
一、毛泽东思想创立的历史过程 28
二、毛泽东思想的特质形态 32
三、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创新 35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9
一、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过程 39
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43
三、怎样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地位 49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5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5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必然结果 5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执政党理论的伟大创新 65
第二部分 理论历程 74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千年世纪之交的提出 75
一、江泽民2000年2月的广东之行 76
二、江泽民广东之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关系 83
三、江泽民华东之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的强调 89
第二章 江泽民“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建构 92
一、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93
二、总结党的8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9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105
四、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的重要意义 116
五、提出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论的巨大意义 135
六、江泽民“七一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142
第三章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定位 145
一、从党的发展历程看十六大的伟大意义 14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党章,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149
三、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新认定:从“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 153
四、对十三年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要之道 158
五、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纲领 164
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又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167
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 171
八、顺利实现中央领导整体交接,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走向制度化树立了光辉榜样 173
第四章 胡锦涛“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升华 17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点 175
二、胡锦涛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79
三、胡锦涛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83
四、胡锦涛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89
根本指针 189
五、胡锦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作了新的阐发,并对学习贯彻提出了新要求 194
六、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197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宪法,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02
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写入宪法的建议 203
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 205
第三部分 理论体系 208
第一章 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论 214
一、毛泽东、邓小平对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216
二、强调与时俱进,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发展 223
三、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 234
第二章 统筹兼顾的发展兴国论 244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45
二、深化发展阶段认识,扩展基本路线内涵,提出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 255
三、兼顾各方的统筹发展 265
第三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动力论 27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初框架 281
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87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93
四、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与化解经济风险 301
五、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06
六、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313
一、推进以浦东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317
第四章 引进走出的全面对外开放论 317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326
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334
第五章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 340
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41
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48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57
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66
第六章 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文化论 376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卓越代表 377
二、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体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论 388
三、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创造更加灿烂的新文化 406
第七章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国防军队建设论 419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421
二、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430
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437
第八章 增添民族复兴新力量的广泛团结论 446
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47
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良好氛围 458
三、推进民族大团结,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 464
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472
第九章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一国两制”论 481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81
二、“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丰碑: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494
三、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99
第十章 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战略论 509
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主题的新特点 510
二、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517
三、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526
第十一章 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执政党建设论 536
一、提出“治国必先治党”的新思路,进一步升华了执政党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537
二、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547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557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 567
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79
第十二章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以人为本论 594
一、新的理论概括与历史的辩证发展 595
二、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601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党和政府现阶段工作的要求 610
第四部分 理论结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17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髓在“全面” 618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 62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 627
后记 633
主要参考资料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