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长篇现象观察 3
一切尚在过渡中——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一 3
观感与期望——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二 7
雅俗鼎立文野并存 ——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三 11
对长篇小说创作要说两个“不” ——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四 16
新旧交替喜忧并存——与友人给“长篇小说热”把脉 18
个人化的眼光与个性化的表现——2003年长篇小说一瞥 25
关于评选与评奖 33
长篇新作短评 41
不同凡响的《尘埃落定》 41
超越审美愉悦的现实主义——读《都市风流》 43
真爱成梦幻的自白、自谴与自省——《英儿》随感录 47
“太阳精神”的礼赞——读《我是太阳》 52
以小见大的长篇巨制——读《第二十幕》 54
蒋子龙的新变——读《人气》 57
在似与不似中演进——读《看上去很美》 60
世纪忧患——读《21大厦》 63
玩笑的背后——读《苦笑记》 66
新的现实新的人物 ——评《痛失》 69
丁天的“变脸” ——从《玩偶青春》到《脸》 72
改革文学的新收获——读《大风起兮》 74
理想主义的挽歌——读《能不忆蜀葵》 77
面对人生难题的不同抉择——读《财富与人性》 80
现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读《虹霓》 83
演练人生——读《桃李》 86
新时势与新英雄——读《大江沉重》 89
小作家的大作品——读《黄土青天》 93
沉重而厚重——读《天高地厚》 96
一出悲壮的“老兵旧传”——读《军歌嘹亮》 99
情感迷惘的反光镜——读《爱无藏身之地》 102
儿女情英雄气——读《百草山》 105
“中年革命”何为?——读《革命革命啦》 109
平朴的魅力——读《粉尘》 112
解除“武装”的背后——读《放下武器》 116
手机的玄机——读《手机》 120
精神的伟力与魅力——读《水乳大地》 124
独一无二的《狼图腾》 127
令人警省的力作——读《国家干部》 129
女性写作点击 135
撩开城市生活的帷幔——读《无雨之城》 135
独特而大气的力作——读“茶人三部曲” 138
爱梦难圆——读《敦煌遗梦》 141
大写无字——读《无字》三部曲 143
有益的人生借镜——读《粉身碎骨》 147
爱之于人——读《情爱画廊》 149
“作女”带来了什么?——读《作女》 155
“拯救”的不止是“乳房”——读《拯救乳房》 158
引人而启人——读《楚河汉界》 162
婚变的悬疑——读《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166
失态的生活被定格之后——读《爱你两周半》 169
日常中的异常——读《练习生活练习爱》 173
谜底背后的谜团 ——读《甲乙丙丁》 176
熠熠生辉的好男人形象——读《圣爱》 180
都市“新生代”的视镜——读《北京的独身男人》 183
有质量的爱情有价值的写作——读《活着的理由》致格格 185
如歌的成长——读《高一岁月》 188
写情的高手——读《9·11生死婚礼》、《贝拉的神秘花园》 191
也说《乌鸦》及有关争论 198
历史小说追踪 203
历史小说的新收获——与蔡葵等谈《雍正皇帝》 203
史笔与史识——读“长城万里图”长篇系列 206
从壮剧到悲剧——读《太平天国》 211
晦暗的历史与闪光的人性——读《流浪家族》 213
风情中的历史——读《古柳泽》 216
反思历史的文学力作 ——读《银城故事》 219
历史题材写作的大手笔 ——评《张居正》 222
立体性的历史画卷——读《漕运码头》 226
大有光彩小有遗憾——读《东方大帝》 229
孔子中的“这一个”——读《圣人》 232
青春的悲苦向谁说?——读《苍凉青春》 239
西部小说论评 239
力度与深度——读《平凡的世界》 242
史志意蕴·史诗风格——读《白鹿原》 249
三读《废都》 261
说不尽的《废都》——与陈骏涛、王绯谈“如何评价《废都》” 264
有意味的“怀念”——读《怀念狼》 285
老村之谜与《骚土》之? 287
阿盛:一个独特的现象——读《人外人》 296
荒原悲歌——读《喧嚣荒原》 299
作家是一些什么人? ——读《所谓作家》 302
不露声色的悲剧——读《猎原》 305
一个成熟的新人——读《虎兄豹弟》 308
《羊的门》荐语 315
荐语、序跋与对话 315
《坚硬如水》荐语 316
《沧浪之水》荐语 318
《人人都说我爱你》荐语 319
《英格力士》荐语 320
不止“撩人”——《目色撩人》序 321
药性中的人性——《淡缘浮世》序 325
引人人胜的情爱故事——《最爱》序 328
意味特别的爱情书写——《爱情快车》序 333
旷世悲情的艺术演绎——《椅人》序 337
时代的脉动——《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贾平凹卷》序 341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