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公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泉,项仁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212230X
  • 页数:2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对传统《机械制图》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进行整合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标准与基本技能,投影法与三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极限配合与表面质量,测量技术基础,零件图,装配图等。本书采用我国最新颁布的有关制图标准,着重识图与绘图的技能培养,同时配有《机械制图与公差习题集》。

绪论 1

目录 1

第1章 制图标准与基本技能 4

1.1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4

1.1.1 图纸幅面与格式(GB/T14689—1993) 4

1.1.2 比例(GB/T14690—1993) 6

1.1.3 字体(GB/T14691—1993) 7

1.1.4 图线 9

1.1.5 尺寸标注(GB/T4458.4—2003) 10

1.2 绘图工具与使用 13

1.2.1 图板 13

1.2.2 丁字尺和三角板 13

1.2.3 铅笔 13

1.3.1 线段等分 14

1.2.4 圆规与分规 14

1.3 平面几何作图 14

1.3.2 椭圆画法 15

1.3.3 弧线连接 15

1.3.4 斜度与锥度 17

1.3.5 平面图形作图步骤 18

1.3.6 作图示例 19

第2章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21

2.1 投影法概念 21

2.1.1 中心投影法 21

2.1.2 平行投影法 21

2.1.3 几何要素的投影 22

2.2 三视图概念 23

2.2.1 三投影面体系 24

2.2.3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25

2.2.2 三视图的形成 25

第3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7

3.1 点的投影 27

3.1.1 点的投影特性 27

3.1.2 空间点的位置及标记 28

3.2 直线的投影 30

3.2.1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30

3.2.2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30

3.2.3 一般位置线的投影特性 31

3.3.1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33

3.3.2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33

3.3 平面的投影 33

3.2.4 求直线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33

3.3.3 一般位置面的投影特性 35

3.3.4 平面上的点与线 36

3.3.5 换面法求垂直面的实形 36

第4章 基本体投影及表面交线 38

4.1 平面基本体 38

4.1.1 平面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 38

4.1.2 平面基本体表面上的点与线 39

4.1.3 平面基本体的截交线 41

4.2 回转基本体 43

4.2.1 回转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 43

4.2.2 回转基本体表面上的点与线 46

4.2.3 回转基本体的截交线 47

4.2.4 回转基本体的相贯线 53

5.1.1 轴测图的形成 58

5.1.2 轴测角与轴向伸缩系数 58

第5章 轴测图 58

5.1 轴测投影基础 58

5.1.3 轴测图的投影特性 59

5.1.4 轴测图的分类 59

5.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59

5.2.1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59

5.2.2 平面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60

5.2.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61

5.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64

5.3.1 斜二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64

5.3.2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65

6.1.1 组合体的概念与类型 66

6.1.2 组合体相邻表面的画法 66

6.1 组合体基础 66

第6章 组合体 66

6.1.3 形体分析法 67

6.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图步骤 68

6.2.1 形体分析 68

6.2.2 选择主视图 69

6.2.3 确定比例与幅面 69

6.2.4 布图、画底稿 69

6.2.5 检查描深 69

6.3 组合体三视图尺寸标注 70

6.3.1 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70

6.3.2 组合体尺寸类型与标注 71

6.3.3 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73

6.4 组合体读图 74

6.4.1 读图的基本要求 75

6.4.2 形体分析法读图 75

6.4.3 线、面分析法读图 76

6.4.4 补缺线与补视图 78

第7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81

7.1 视图 81

7.1.1 基本视图 81

7.1.2 向视图 82

7.1.3 局部视图 83

7.1.4 斜视图 83

7.2 剖视图 84

7.2.1 剖视图概念 84

7.2.2 剖视图类型 86

7.2.3 剖切面类型 89

7.3 断面图 91

7.3.1 断面图的概念 91

7.3.2 断面图类型与画法 92

7.3.3 断面图标注 94

7.4 其他表达方法 95

7.4.1 规定画法 95

7.4.2 简化画法 96

7.5 第三角画法简介 99

7.5.1 第三角投影原理 99

7.5.2 第三角视图画法 102

7.5.3 机件第三角视图的识读 104

第8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107

8.1 螺纹及其连接 107

8.1.1 螺纹的形成及基本要素 107

8.1.2 螺纹的类型 109

8.1.3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记 110

8.1.4 螺纹紧固件 113

8.2 键连接与销连接 119

8.2.1 常用键及其标记 119

8.2.2 常用键连接的规定画法及尺寸标注 120

8.2.3 常用销连接画法 121

8.3 齿轮 122

8.3.1 齿轮的类型与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122

8.3.2 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 124

8.3.3 其他类型齿轮的规定画法 125

8.4 滚动轴承 128

8.4.1 滚动轴承的结构与类型 128

8.4.2 滚动轴承的画法 129

8.4.3 滚动轴承的代号(GB/T272—1993) 130

8.5 弹簧 131

8.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 131

8.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132

8.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画法举例 132

9.1.1 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 134

9.1 光滑圆柱体极限与配合 134

第9章 极限配合与表面质量 134

9.1.2 标准公差系列 138

9.1.3 基本偏差系列 140

9.1.4 配合制、公差带、配合代号 142

9.1.5 零件尺寸公差标注与识读 143

9.1.6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145

9.2 形位公差 148

9.2.1 形位公差项目及相关规定(GB/T1182—1996) 148

9.2.2 形状公差带的定义和特点 150

9.2.3 位置公差带的定义和特点 152

9.2.4 形位公差的标注与识读 158

9.2.5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161

9.3 表面粗糙度 164

9.3.1 基本概念 164

9.3.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65

9.3.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66

9.3.4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169

习题 170

第10章 测量技术基础 173

10.1 轴径与孔径的检测 173

10.1.1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 173

10.1.2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 175

10.1.3 轴径的检测 176

10.1.4 孔径的检测 177

10.2 形状误差的检测 178

10.2.1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179

10.2.2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180

10.2.3 圆度误差的检测 180

10.3.1 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181

10.3 位置误差的检测 181

10.2.4 圆柱度误差的检测 181

10.3.2 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182

10.3.3 同轴度误差的检测 182

10.3.4 跳动误差的检测 183

10.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84

10.4.1 视觉比较法 184

10.4.2 光切法 184

10.5 螺纹中径误差的检测 184

10.6 圆柱齿轮的检测 185

第11章 零件图 187

11.1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87

11.1.1 零件图的作用 187

11.1.2 零件图的内容 188

11.2.1 主视图的选择 189

11.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89

11.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190

11.2.3 视图表达方案选择示例 191

11.3 零件的工艺结构 191

11.3.1 加工工艺结构 191

11.3.2 铸造工艺结构 193

11.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94

11.4.1 尺寸基准的选择 194

11.4.2 尺寸标注步骤 195

11.4.3 尺寸标注注意事项 196

11.4.4 常见零件结构的尺寸标注 198

11.5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00

11.5.4 其他要求 201

11.5.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01

11.5.2 形位公差的标注 201

11.5.1 尺寸公差的标注(GB/T4458.5—2003) 201

11.6 典型零件的特点与读图 202

11.6.1 轴套类零件 202

11.6.2 轮盘类零件 204

11.6.3 叉架类零件 205

11.6.4 箱壳类零件 206

第12章 装配图 209

12.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09

12.1.1 装配图的作用 209

12.1.2 装配图的内容 210

12.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211

12.2.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211

12.2.2 装配图简化画法和特殊画法 211

12.3.2 装配尺寸 213

12.3.1 性能(规格)尺寸 213

12.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13

12.3.3 安装尺寸 214

12.3.4 外形尺寸 214

12.3.5 其他重要尺寸 214

12.4 装配图的零件编号、明细栏与技术要求 214

12.4.1 序号(GB/T4458.2—2003) 214

12.4.2 明细栏与标题栏 215

12.4.3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216

12.5 装配工艺结构 216

12.5.1 接触面结构 216

12.5.2 便于拆装结构 217

12.5.3 防松定位结构 218

12.6 零部件测绘 219

12.5.4 密封结构 219

12.6.1 分析测绘对象 220

12.6.2 拆卸部件 220

12.6.3 画装配示意图 220

12.6.4 画零件草图 221

12.6.5 画装配图 222

12.6.6 画零件工作图 224

12.7 读装配图 225

12.7.1 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225

12.7.2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225

12.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28

12.8.1 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 228

12.8.2 确定零件的尺寸 229

12.8.3 确定技术要求 229

附录 本教材所涉及的相关国家标准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