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陈万里,王春来主编;王良周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23527
  • 页数:128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二节 境域 59

第一节 隶属 59

第一篇 建置 59

第一章 隶属 境域 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60

第一节 宋至清代区划 6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63

第一节 螺城镇 68

第三章 乡、镇、场建置 68

第二节 螺阳乡 69

第三节 黄塘乡 71

第四节 洛阳镇 73

第五节 东园镇 74

第六节 百崎回族乡 75

第七节 张坂镇 76

第八节 涂寨镇 77

第九节 山霞乡 79

第十节 崇武镇 80

第十二节 净峰乡 81

第十一节 小岞乡 81

第十三节 东岭镇 82

第十四节 辋川镇 84

第十五节 山腰乡 85

第十六节 后龙乡 87

第十七节 南埔乡 88

第十八节 涂岭乡 89

第十九节 山腰盐场 91

第一章 地质 126

第二篇 自然地理 126

第一节 地层 127

第二节 侵入岩 128

第四节 构造 129

第三节 变质岩 129

第五节 矿产 131

第一节 类型 133

第二章 地貌 133

第二节 山脉山峰 134

第三节 海区底质地貌 138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39

第三章 气候 139

第二节 常年性天气 140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146

第一节 地表水 147

第四章 水文 147

第二节 地下水 152

第三节 海区 153

第一节 土壤 155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55

第二节 植被 159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63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163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6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65

第二节 水灾 166

第一节 旱灾 166

第三节 风灾 167

第四节 其他灾害 168

第一节 人口源流 171

第一章 人口演变 171

第三篇 人口 171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72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76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 17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78

第三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结构 181

第二节 文化素质 181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82

第六节 民族构成 183

第五节 姓氏构成 183

第一节 婚姻 184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184

第四章 人口管理与控制 185

第二节 家庭 185

第一节 人口统计 186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8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89

第一章 经济总量 190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90

第一节 农业经济 192

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经济 194

第四节 财政金融 195

第三节 商业和交通邮电业经济 19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96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96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 200

第三节 产业结构 201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3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203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206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206

第一节 收入 207

第四章 人民生活 207

第二节 消费 20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10

第一章 粮油作物 210

第五篇 农业 210

第二节 油料作物 217

第一节 水果 218

第二章 经济作物 218

第二节 蔬菜 221

第三节 茶 222

第四节 蔗麻 223

第三节 海肥 224

第二节 绿肥 224

第三章 肥料 224

第一节 有机肥(农家肥) 224

第一节 植物保护 225

第四章 农技农艺 225

第三节 无机肥(化肥) 225

第二节 农技推广 230

第一节 畜类 231

第五章 畜禽饲养 231

第二节 禽类 23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33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33

第三节 畜禽防疫 233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34

第一节 开荒和围海造田 235

第七章 农田建设 235

第二节 改良土壤 237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 240

第一章 林木资源 240

第六篇 林业 240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243

第三节 古树 名木 245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46

第二章 营林育林 246

第二节 造林绿化 248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54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255

第一节 森林防火 255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55

第四章 林业生产 257

第一节 木材生产 257

第一节 机构 258

第五章 林业机构与管理 258

第二节 林副产品 258

第二节 管理 260

第一节 水域 渔场 265

第一章 渔业资源 265

第七篇 水产 265

第二节 水产资源 266

第一节 捕捞作业 267

第二章 海洋捕捞 267

第二节 转场生产 274

第三节 捕捞工具 278

第一节 海水养殖 280

第三章 水产养殖 280

第二节 淡水养殖 283

第一节 水产品购销 285

第四章 购销 加工 285

第二节 保鲜加工 2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9

第五章 管理 289

第二节 渔政管理 290

第一节 盐场 295

第一章 盐业生产 295

第八篇 盐业 295

第二节 盐埕 296

第三节 制盐 299

第四节 食盐精加工 300

第一节 盐价 301

第二章 销售 301

第五节 盐类化工产品 301

第二节 运销 303

第一节 机构 306

第三章 管理 306

第二节 盐工 307

第三节 盐政管理 309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 312

第一章 食品饮料工业 312

第九篇 工业 312

第三节 酿造业 313

第二节 油脂加工业 313

第五节 糖果糕饼业 315

第四节 制糖业 315

第六节 水产品加工业 316

第一节 火力发电 317

第二章 电力工业 317

第七节 饮料业 317

第二节 水力发电 318

第三节 电力联网 320

第四节 管理 321

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 322

第三章 机械工业 322

第二节 铸造业 323

第四章 金属制造业 324

第三节 汽车配件 324

第一节 砖瓦业 325

第五章 建材工业 325

第三节 石板材业 326

第二节 陶瓷业 326

第四节 壳灰业 327

第六章 纺织工业 328

第五节 水泥业 328

第一节 印刷业 330

第七章 印刷、纸品业 330

第二节 纸品业 331

第一节 服装业 332

第八章 服装、制鞋、皮革业 332

第二节 制鞋业 333

第九章 船舶制造业 335

第三节 皮革业 335

第十章 化学工业 336

第十一章 橡塑工业 337

第一节 竹制品 338

第十二章 竹木制品业 338

第一节 木雕 339

第十三章 工艺美术 339

第二节 木制品 339

第二节 竹编 340

第五节 书画 341

第四节 石雕 341

第三节 纸雕 341

第六节 其他工艺 342

第四节 制盐 343

第三节 玻璃制品 343

第十四章 其他工业 343

第一节 饲料 343

第二节 电器 343

第五节 渔网 344

第一节 溪流整治工程 345

第一章 水利建设 345

第十篇 水利 345

第二节 蓄水工程 347

第三节 引水工程 352

第四节 提水工程 355

第五节 围垦工程 357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 360

第二章 水利管理 360

第二节 灌溉管理 361

第三节 水利工程保安加固 362

第四节 水费征收 36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64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364

第一节 市政设施建设 365

第二节 房屋建设 369

第三节 环境卫生 375

第四节 园林绿化 376

第一节 镇驻地建设 377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77

第二节 乡驻地建设 383

第三节 村庄建设 390

第三章 建筑业 39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92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394

第三节 施工设备 395

第四节 建筑技术 396

第五节 主要建筑工程 39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00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00

第二节 综合治理 401

第二节 规划管理 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2

第五章 建设管理 402

第三节 用地管理 403

第五节 建筑管理 404

第四节 房产管理 404

第一章 石雕种类 406

第十二篇 石雕 406

第一节 建筑石雕 407

第二节 器用石雕 408

第三节 工艺石雕 409

第一节 石材 415

第二章 石雕生产 415

第二节 石雕机具 416

第三节 石雕企业 417

第一节 古道 425

第一章 陆路 425

第十三篇 交通 425

第二节 公路 426

第三节 桥梁 429

第一节 港口 431

第二章 水路 431

第三章 陆路运输 435

第二节 渡口 435

第一节 客运 436

第二节 货运 438

第三节 搬运装卸 440

第四章 水路运输 442

第二节 客运 443

第一节 航线 443

第三节 货运 445

第一节 行政管理 450

第五章 管理 450

第二节 路政管理 451

第三节 运政管理 453

第四节 航政管理 454

第五节 交通监理 456

第二节 邮政代办所(局) 459

第一节 驿站 驿铺 459

第十四篇 邮电 459

第一章 机构 459

第四节 邮电局 460

第三节 电报局 460

第一节 邮路 462

第二章 邮政 462

第二节 设备 464

第三节 业务 465

第三章 电信 470

第二节 电话 472

第一节 电报 472

第二节 思想教育 476

第一节 经营管理 476

第四章 企业管理 476

第一节 集市 478

第一章 集市网点 478

第十五篇 商业 478

第二节 商业网点 480

第一节 副食品购销 482

第二章 商品购销 482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484

第三节 药品购销 487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 489

第五节 农用物资购销 491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494

第一节 对外贸易 495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 495

第二节 劳务输出 4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8

第五章 管理 498

第二节 计划管理 499

第四节 储运管理 500

第三节 财务管理 500

第一节 集市贸易 502

第一章 粮油市场 502

第十六篇 粮油经营 502

第二节 网点 503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504

第一节 公粮征收 506

第二章 粮油征购 506

第二节 粮食统购 507

第三节 花生统购 509

第一节 城镇粮油供应 511

第三章 粮油供应 511

第二节 农村粮油供应 513

第一节 仓储 515

第四章 粮油储运加工 515

第三节 粮油调运 516

第二节 粮油保管 516

第四节 粮油加工 5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0

第五章 管理 52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521

第三节 票证管理 522

第一节 计划编制 52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23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523

第二节 计划种类 524

第四节 物资调配 527

第三节 计划检查 527

第一节 物价调整 52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528

第二节 物价检查 53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3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533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536

第四节 商标管理 53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538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540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542

第一章 财税体制 542

第十八篇 财税 542

第一节 预算内收入 543

第二章 财政收入 543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543

第二节 预算外收入 544

第三章 财政支出 546

第三节 其他收入 546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 547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550

第四章 赋税 552

第三节 上解支出 552

第一节 农业税 553

第二节 盐税 554

第三节 工商各税 556

第四节 专项基金 561

第一节 财政管理 562

第五章 财税管理 562

第二节 税收管理 563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汇兑庄 566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66

第十九篇 金融 566

第二节 银行 567

第四节 保险公司 569

第三节 信用社合作联合社 569

第一节 种类 570

第二章 货币 570

第五节 其他机构 570

第二节 流通 572

第三节 货币管理 573

第一节 存款 574

第三章 金融业务 574

第二节 借贷 577

第四节 外汇 583

第三节 结算 583

第五节 代理业务 586

第二节 业务 587

第一节 种类 587

第四章 保险 58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惠安县地方组织 588

第二十篇 政党 588

第一节 早期组织及活动 589

第二节 中共惠安县委会 597

第三节 县委重要领导活动 609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 614

第五节 组织建设 61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633

第七节 宣传教育 635

第八节 统战工作 638

第九节 信访 640

第一节 组织沿革 64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惠安县地方组织 641

第三节 基层组织 642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642

第四节 主要活动 643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惠安县基层组织 645

第三章 民主党派惠安县基层组织 645

附:三青团惠安县地方组织 645

第三节 中国致公党惠安县基层组织 646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惠安县基层组织 646

第一节 普选 647

第一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647

第二十一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64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4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650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653

第五节 主要活动 656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58

第一节 县署 659

第二章 县署 县公署 县政府 659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662

第一节 办事机构 663

第三章 人民政府 66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677

第三节 政务纪要 68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694

第四章 人民政协 694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9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99

第一节 行业工会 703

第一章 工人团体 703

第二十二篇 群团 703

第二节 总工会 704

第一节 农民协会 708

第二章 农、渔民团体 708

第二节 渔会 709

第一节 妇女会 710

第三章 妇女团体 710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711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 714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714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717

第三节 青年联合会 717

第二节 学生联合会 717

第一节 商会 719

第五章 工商团体 71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7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723

第六章 学术团体 723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723

第一节 华侨公会 725

第七章 华侨、归侨团体 725

第二节 其他学会、协会、研究会 725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726

第三节 红十字会 727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 727

第八章 其他团体 727

第一节 抗美援朝分会 727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协会 728

第一节 机构 729

第一章 公安 729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 729

第二节 剿匪 73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731

第四节 社会治安 732

第五节 刑事侦查 733

第六节 户籍管理 734

第八节 犯人管理 735

第七节 出入境管理 735

第一节 机构 736

第二章 检察 736

第九节 消防 73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37

第四节 经济检察 738

第三节 法纪检察 73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73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39

第一节 机构 740

第三章 审判 7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7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43

第五节 申诉复查 74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74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746

第一节 机构 74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46

第四节 公证 748

第三节 律师 748

第五节 民事调解 749

第一节 关隘 750

第一章 军事要地 750

第二十四篇 军事 750

第二节 澳口 751

第一节 城池 752

第二章 军事设施 752

第二节 烽火台 753

第四节 哨所 754

第三节 营寨 7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755

第一节 宋至清驻军 755

第三章 驻军 75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756

第二节 红色武装 757

第一节 民国政府的地方武装 757

第四章 地方武装 757

第五章 民兵 758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 758

第一节 组织 759

第三节 训练 760

第二节 装备 760

第四节 主要活动 761

第二节 征兵制 763

第一节 募兵制 763

第六章 兵役 76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 764

第一节 抗倭 765

第七章 重要战事 765

第二节 邱二娘起义 766

第三节 武装抗捐 767

第四节 惠安暴动 768

第五节 剿匪 769

第六节 反偷渡 770

第七节 海战 771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773

第二十五篇 民政 773

第一节 支前 拥军 774

第二节 抚恤 775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777

第二章 安置 777

第二节 移民和知青安置 778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 779

第三章 福利 救济 779

第二节 灾害救济 782

第一节 扶持老区建设 788

第四章 扶持建设 788

第二节 农村扶贫 789

第三节 扶持少数民族 792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97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 797

第二节 地名管理 798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事务 799

第四节 殡葬改革 800

第一节 工人就业 801

第一章 工人 801

第二十六篇 劳动人事 801

第二节 工人队伍 802

第四节 劳动管理 804

第三节 用工形式 804

第二节 干部调配 806

第一节 干部构成 806

第二章 干部 806

第三节 干部管理 808

第一节 工人工资福利 811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811

第一节 干部离退休 814

第四章 离退休工作 814

第二节 干部工资福利 814

第二节 工人离退休 816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出国 818

第一章 出国 818

第二十七篇 华侨 818

第一节 分布 819

第二章 华侨分布与活动 81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国 819

第三节 社会活动 821

第二节 经济活动 821

第四节 文化教育 822

第五节 社团 823

第一节 参加辛亥革命 828

第三章 参加祖国革命 828

第三节 参加抗日战争 829

第二节 参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 829

第一节 侨汇 830

第四章 支援家乡建设 830

第四节 参加解放战争 830

第二节 投资办实业 832

第三节 文教卫生 834

第一节 分布 840

第五章 侨乡 840

第二节 主要侨乡简介 841

第一节 安置 救济 843

第六章 华侨事务 843

第三节 接待 844

第二节 落实华侨政策 844

第一节 明清往台 845

第一章 惠人往台 845

第二十八篇 惠台关系 8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往台 847

第一节 分布 848

第二章 在台惠人 848

第二节 团体 849

第一节 探亲谒祖 851

第三章 惠台交往 851

第二节 文化交流 852

第三节 经济活动 854

第一节 台眷台属 858

第四章 台眷台属及在惠台胞 858

第一节 对台宣传 859

第五章 对台事务 859

第二节 在惠台胞 859

第三节 接待 安置 861

第二节 落实政策 861

第一节 文学创作 864

第一章 文学 864

第二十九篇 文化 864

第二节 民间文学 865

第一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866

第二章 艺术 866

第二节 戏剧 杂艺 86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870

第四节 艺术团体 871

第一节 报刊 873

第三章 报刊 图书 档案 873

第二节 图书 875

第三节 档案 878

第一节 广播 879

第四章 广播 电影 879

第二节 电影 88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881

第五章 文化设施 8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82

第六章 管理 882

第二节 剧场 影院 882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883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社学 885

第三十篇 教育 88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889

第二章 普通教育 88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9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893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 895

第三章 职业、专业教育 895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898

第四章 成人教育 899

第四节 特殊教育 899

第三节 高等专业教育 899

第一节 业余教育 900

第二节 成人职业教育 904

第三节 其它成人教育 905

第一节 队伍 907

第五章 教师 907

第二节 待遇 909

第三节 进修培训 910

第一节 教育经费 911

第六章 经费 设施 911

第二节 校舍 916

第一节 科研机构 918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918

第三十一篇 科技 91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920

第一节 科学普及 921

第二章 科普活动 921

第二节 科技示范 925

第一节 农业技术科研 926

第三章 科研成果 926

第二节 工业技术科研 929

第三节 医药卫生技术科研 932

第四节 其他科研 933

第一节 农业技术引进推广 936

第四章 技术引进与推广 936

第二节 工业技术引进推广 939

第三节 医疗技术引进推广 940

第一节 人才管理 949

第五章 管理 949

第二节 项目与经费管理 950

第五节 专利报批 952

第四节 情报管理 952

第三节 成果管理 952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95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953

第三十二篇 医药卫生 953

第二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956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 961

第四节 私人诊所 961

第三节 村卫生所(站) 961

第二节 培训 962

第一节 构成 962

第二章 医疗队伍 96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963

第三章 卫生防疫 963

第二节 公共卫生 965

第三节 预防接种 96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967

第四章 疾病防治 967

第二节 地方病调查 970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 971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 971

第一节 妇科病查治 973

第五章 妇幼保健 973

第二节 优生优育 974

第一节 中医 975

第六章 医疗 护理 975

第三节 儿童保健 975

第二节 西医 976

第四节 护理 97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977

第二节 加工炮制 978

第一节 地产药材 978

第七章 药物 978

第二节 医政管理 9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79

第八章 管理 979

第三节 药政管理 980

第四节 经费管理 981

第五节 医疗制度管理 982

第一节 文化遗址 984

第一章 古遗址 984

第三十三篇 文物 984

第二节 古窑址 985

第四节 烟墩遗址 986

第三节 古城址 986

第一节 古代一般墓葬 987

第二章 古墓葬 987

第五节 其他遗址 987

第二节 历史名人墓 988

第一节 寺观庙宇 990

第三章 古建筑 990

第二节 祠堂民宅 992

第四节 塔 经幢 994

第三节 教堂 994

第五节 桥 995

第七节 水利工程 996

第六节 古城墙 996

第八节 亭阁 997

第一节 摩崖石刻 998

第四章 石刻 造像 998

第二节 碑刻 999

第三节 造像 石雕 1000

第一节 革命旧址 1001

第五章 革命文物 1001

第三节 烈士墓 纪念碑 1002

第二节 纪念碑 1002

第一节 陶瓷器 1003

第六章 文物藏品 1003

第二节 金属器 1004

第三节 石器、玉器及其他 1005

第四节 墓志铭 1006

第一节 保护管理 1008

第七章 文物保护 1008

第三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 1011

第二节 陈列 1011

第一节 婚嫁 1012

第一章 人生习俗 1012

第三十四篇 风俗 1012

第二节 丧葬 1016

第三节 喜庆 1018

第一节 衣饰 1019

第二章 生活习俗 1019

第二节 饮食 1021

第三节 住宅 1022

第四节 出行 1023

第三章 节令习俗 1024

第一节 春节 1024

第二节 上元节 1024

第三节 清明节 1025

第四节 端午节 1025

第五节 半年节 乞巧节 1025

第六节 中元节 中秋节 1026

第七节 冬节 除夕 1026

第四章 行业习俗 1027

第一节 农事习俗 1027

第二节 工匠习俗 1027

第三节 开店习俗 1027

第四节 造船和出归航习俗 1027

第一节 信仰“三一教” 1028

第五节 驾驶员习俗 1028

第五章 民间信仰 1028

第二节 其他民间信仰 1029

第一章 语音 1031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1031

第三十五篇 方言 1031

第二节 连读变调 1033

第三节 轻声 1034

第四节 文白异读 1035

第二章 同音字表 1036

第三章 词汇和语法 1055

第一节 词汇 1055

第二节 语法 1061

第四章 语料标音 1062

第一章 道教 1066

第一节 庙观 1066

第三十六篇 宗教 1066

第二章 佛教 106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67

第一节 寺院庵堂 1067

第二节 道士 1067

第二节 僧尼 106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70

第一节 清真寺 1072

第二节 信徒 1072

第三章 伊斯兰教 1072

第四章 基督教 1073

第一节 教堂 107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73

第二节 教徒 107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79

第五章 天主教 1081

第一节 教堂 1082

第二节 教徒 108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083

第三十七篇 人物 1084

第一章 人物传 1084

第二章 人物录 1166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1166

第二节 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1180

第三章 人物表 1184

第一节 抗日阵亡战士表 1184

第二节 职官表 1188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称)名表 1208

附录 1256

一、旧志序文 1256

二、文章、碑文选辑 1260

三、重要文件选辑 1270

后记 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