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胡定华:序 2
楔子 3
史钦泰:序 4
行前说明 5
杨丁元:序 6
按图索骥 7
陈慧玲:序 8
出发 8
第一篇 启动生态之钥(架构篇) 15
第一章 有趣的产业生态 15
这算什么生态 15
曙光乍现 16
借镜“生物生态” 17
产业生态——宏观的企业经营 19
动态的产业分析架构 21
共通的生态定律 34
现有生态的省思 37
产业生态的温床 39
第二章 产业生态的现象与内涵 45
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46
先有下游或上游 49
产业附加价值链 52
政府能附加什么 57
双轴下的省思 60
企业密集度(绿洲效应) 65
产业技术与商品化能力 66
结语 71
第三章 三轴鼎立的技术创新思考 75
高科技产业 76
市场不确定性的根源 78
科技创新的来源与机会 83
互动激荡出新技术 87
信息科技:目前创新的主要动力 90
对传统产业生态的挑战 92
结语 93
第四章 野火烧不尽企业繁衍 97
企业浮生录 97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 100
高科技企业的形成 101
企业的成长 102
成长不容选择 103
成长过程与竞争策略 104
成长过程的组织变化 108
企业的衰退、再生及死亡 111
企业成功的定义 112
第五章 脱缰野马扬尘高科技 117
族谱与掌门人 117
马斯洛夫在讲什么 118
领导者十六字箴言 120
创业者来自何方 121
永远的创业者 122
刘邦的“领导团队” 125
到站心情 128
卡位时间表 130
共苦不同甘 130
高科技企业内的行政部门 131
洞悉竞争者之领导特质 132
领导者是可以训练的吗 133
第六章 资金推动产业洪流 137
英雄难过资金关 137
资本形成与资本市场 138
是谁喜欢建小庙 140
高科技成长资金 142
资金与控制权 146
技术人与股权组合 147
并购与合并 151
寻求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153
如果半导体成长不歇 155
第二篇 生态观察报告(实证篇) 161
第七章 台湾IC产业——蓄势待发的前十年 161
鉴往知来 161
产业发展的因缘 163
前十年的重要策略 171
一、坚持建立“产业技术” 172
二、培育“商品化经验” 173
三、实践“附加价值链分工” 175
四、持续进行研发活动 176
五、衍生“旗舰公司” 177
六、创造企业密集度 178
七、选择阶段性目标市场 179
蓄势待发 182
八、由下游发展到上游 182
第八章 台湾IC产业——风起云涌的后十年 187
企业成长动力 187
人才成长动力 190
技术进步动力 194
投资驱动的时代 197
渐成主流 200
未来的挑战 202
挑战与回应 208
第九章 产业生态的动态过程 213
生态的发生 213
生态的孕育 216
生态的形成 219
生态的成长与扩散 221
生态的排挤 222
国际生态的形成 223
部分地区产业的消失 224
第三篇 悠游产业之间(应用篇) 231
第十章 微观应用:企业策略 231
策略自由度 231
交集与联集 233
一窝蜂的现象与应对策略 234
弱肉强食 237
建立局部的绝对优势 239
远交近攻 240
资金决定气势 241
结语 243
第十一章 宏观应用:生态复制 247
生态复制风潮 247
生态不易复制 250
请注意我们的邻居 251
新加坡 253
狮城的高科技产业 255
由封装走向制造的马来西亚 259
大陆的企业化之路 260
何处是大陆硅谷 263
台湾的南部科学园区 264
画虎画皮难画骨 265
第十二章 经营科技产业大生态 271
有效率的资金环境 271
实体的基本设施与环境 273
高科技人力所拥有的生活品质 274
不断提升人力素质的教育制度 276
产业的“触媒” 276
政府的角色 279
生态酝酿时程表 280
国际产业生态的竞争 282
善用国际资源 284
附录 台湾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简史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