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1 论变异 1
1.1 变异——一种社会语言现象 1
10.2 时刻要记住规范化 13 2
1.2 语言“化石” 2
1.3 语言变异 5
1.4 语汇变异 9
1.5 字形变异 10
1.6 汉字的字量 16
1.7 变异图表 20
2 论变异与规范 22
2.1 混乱·规范·变异 22
2.2 应用社会语言学 24
2.3 从无序到有序 26
2.4 约定俗成 27
2.5 两个领域 28
2.6 新语词 30
3.1 借词现象与文化接触 34
3 论借词 34
3.2 严复造字 35
3.3 任何语言都不能“自给自足” 37
3.4 泾浜、克里奥尔、马赛克现象 39
3.5 西方人与文明古国 40
3.6 文化和语言相互接触的轨迹 42
3.7 消极和积极因素 45
3.8 高名凯和岑麒祥 46
3.9 《汉语外来语词典》的出版 47
4.1 语言与文化 55
4 论语言接触 55
4.2 民族信心与异文化 56
4.3 “塔” 57
4.4 输出和输入 60
5 论语言“马赛克”现象 63
5.1 香港的语言环境 63
5.2 语言“马赛克” 64
5.3 “马赛克”现象与新语词 66
6 论术语 68
6.1 术语和术语学 68
6.2 电工革命和列宁的公式 70
6.3 现代意义的术语学 71
6.4 电工革命和信息革命 72
6.5 第三世界的迫切任务 73
6.6 应用社会语言学者的举例 74
6.7 术语的国际化问题 76
6.8 术语学在中国 76
7 论汉字 80
7.1 “化石”和“轨迹” 80
7.2 “汉字文化圈” 81
7.3 马、牛、羊 82
7.4 有关“牛”的种种概念的代码 83
7.5 文化浪潮“沉积”一层借词 89
7.6 科技新造字 92
7.7 非正规(非规范)汉字 93
7.8 汉字书写系统的简化过程 96
7.9 权威的汉字库 97
7.10 论《汉语大字典》出版的意义 99
8 论语言工程 106
8.1 语言工程 106
8.2 几个术语的界定 108
8.3 定量分析 109
8.4 从定量到定性 110
8.5 选取语料的最优量 112
8.6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13
8.7 先后两次现代汉语字频测定 114
8.8 现代汉语词频测定 117
8.9 新闻用汉字频率测定 119
8.10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通用字表的制定 119
8.11 测定汉字部件的语言工程 121
8.12 测定姓氏、姓名用字的语言工程 122
9.2 人机对话(自然语言理解) 126
9.1 语言科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 126
9 论自然语言处理 126
9.3 人工智能和语言歧义性 128
10 论“驾驭”文字的艺术 130
10.1 所有文本里都有个恶魔 130
10.3 要会“驾驭”字词 136
10.4 记忆往往骗人 139
10.5 不要强加于人 142
10.6 学会作文字宣传 145
10.7 练笔是一种有益的文字实践 146
11 论信息量 149
11.1 信息量公式 149
11.2 最大信息量 150
11.3 推论 152
12.2 信息反馈 154
12 论对话 154
12.1 双向信息流 154
12.3 对话与社会生活 156
12.4 人机对话 158
13 论名言/警句 161
13.1 编引语词典 161
13.2 浓缩了的信息 162
13.3 引语词典的作用 163
14 论社会语言学在中国 165
14.1 社会语境的巨大变化 165
14.2 历史的传统 168
14.3 实践性的特点 169
14.4 近十年的成就 170
15.1 引论 174
15 对社会语言学若干范畴的再认识 174
15.2 辩证法 175
15.3 经典作家与语言学 176
15.4 《资本论》的启发 178
15.5 《语言学与经济学》 179
15.6 语言与阶级 182
15.7 语言拜物教 184
15.8 语言污染 188
15.9 科学术语 190
15.10 语言与思维 193
15.11 语言与文化 195
书目举要 201
外国人名汉译对照表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