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论:苏联剧变的思想文化根源透视 1
第一章 苏联早期的文化思潮和理论,文化斗争及其经验 39
一 20年代苏联文化思潮的演变:从“无产阶级文化派”到“拉普” 39
(一)“无产阶级文化派”思潮 40
(二)“锻冶厂”——从“无产阶级文化派”过渡到“拉普”的中间桥梁 65
(三)“拉普”的发展和演变 88
(四)斯大林与“拉普” 130
二 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论与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 132
(一)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理论 133
(二)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布哈林所作的 阐述 138
(三)列宁和布哈林文化思想比较 146
三 列宁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153
(一)把文化建设视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 153
前提之一 153
(二)在对待文化遗产和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重视克服“左”的倾向 157
(三)审慎地领导了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 160
(四)注意按文化事业的客观规律办事,实行对文化的内行领导 164
(一)《决议》产生的背景 167
四 布哈林与俄共(布)1925年文学政策的决议 167
(二)布哈林对《决议》的贡献 171
(三)卢那察尔斯基的贡献 183
第二章 苏联意识形态的“大转变”与文化体制 187
一 苏联二三十年代之交意识形态的“大转变” 187
(一)20年代末期以前苏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方针路线和它的社会科学状况 188
(二)意识形态领域“大转变”的动因 193
(三)意识形态“大转变”的进程 196
(四)意识形态“大转变”的严重后果 201
二 斯大林思想文化体制在“大转变”中形成 203
(一)苏联思想文化体制在意识形态“大转变”中实现转型 204
(二)苏联思想文化体制转变的轨迹和特点 211
第三章 意识形态的“大批判”与苏联思想理论的僵化 217
一 斯大林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217
(一)“大转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219
(二)30年代中后期:“大清洗”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240
二 30年代苏联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 254
(一)“大转变”后的苏联社会科学 254
(二)30年代的苏联文艺 260
三 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 261
(一)战后思想政治运动的缘起 262
(二)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运动 266
(三)战后的政治清洗运动 278
第四章 后斯大林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 289
一 “解冻”思潮的兴起和赫鲁晓夫时期思想文化政策的调整 289
(一)“解冻”思潮的兴起 289
(二)赫鲁晓夫时期发展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97
(一)苏联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变化 307
二 50—60年代苏联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307
(二)苏联“解冻”后的文学艺术 312
三 赫鲁晓夫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及其历史教训 317
(一)思想文化发展的三起三落 318
(二)思想文化和科学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320
(三)思想文化和科学事业曲折发展的后果 323
四 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文化的停滞和倒退 325
(一)向斯大林意识形态模式的复归 325
(二)僵化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335
(三)苏共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及文化政策的倒退 338
五 勃列日涅夫时期贻误科技革命及其严重后果 347
(一)苏联对世界现代科技革命的反应 347
(二)现代科技革命急迫地提上日程 350
(三)停留在口头上的“科技革命” 352
(四)贻误科技革命的有利机遇 356
(五)贻误科技革命的原因 358
第五章 苏联文化体制的演化和文化意识形态管理的历史教训 366
一 苏联的书报检查制度及其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366
(一)意识形态在苏联的重要地位及其模式特征 366
(二)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起源和草创 368
(三)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集中化 373
(四)书报检查权力由政府向党的机关的转移 379
(五)苏联苛严书报检查制度的消极后果 383
二 苏联改革失败的深刻历史文化原因 386
三 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历史的辩证的演化 393
(一)我国学术界在苏联剧变原因上的分歧 393
(二)从“斯大林现象”到“戈尔巴乔夫现象”是历史的辩证的演化 396
(三)有关苏联剧变根源出现歧见的原因 407
四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教训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