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社会科学综论 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 夏勇 贺卫方 袁行霈 林非 谢冕 茅于轼 孙立平 俞可平 李强 李德顺 王东 陈高华 虞和平 李琮 1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 张曙光 鲍宗豪 刘瀚 温珍奎 叶澜 童兵 秦毅 29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笔谈 李醒民 胡新和 刘大椿 殷登祥 50
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方法论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和上海《社会科学》召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会”综述 孙辉 整理 64
论“当代小科学”及其在中国科研体制改革中的历史地位 赵红洲 73
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 杨奎松 谢维扬 赵世瑜 蔡昉 葛剑雄 马戎 李伯重 李强 苏力 罗志田 张乐天 83
学科制度建设笔谈 方文 韩水法 蔡曙山 吴国盛 郑杭生 吴志攀 萧琛 105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 杨昌勇 129
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前提和技术基础 景天魁 143
略论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若干问题 马洪 154
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陈向明 162
卡文迪什实验室成功经验的启示 阎康年 176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安维复 191
影响古代中国发生期科学技术的若干因素 吾敬东 207
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志昌 223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的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纪要 234
《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作者优秀论文授奖大会及第二次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纪要 240
1980—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作者优秀论文评语摘要 250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1985年迎春座谈会纪要 李存山 整理 265
要为真理而斗争——重读《再思集》怀黎澍同志 丁伟志 271
黎澍学术思想述略 丁守和 徐宗勉 陈铁健 耿云志 蒋大椿 陈文桂(执笔) 282
缅怀黎澍座谈会纪要 黄春生 整理 304
黎澍论学 丁伟志 307
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 钱学森 317
文化研究 317
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方法 宋健 325
近年来我国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概述 张士楚 33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近年来中国文化研究概况述评 王和 343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跃红 359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 庞朴 367
传统:由“知识资源”到“学术资源”——简析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失落及其成因 章清 385
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 金元浦 陶东风 陈晓明 周宪 尹鸿 403
教育研究 421
教育科学应该有一个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的“教育科学的现状与发展”座谈会发言摘要(上) 李克敬 整理 421
教育科学应该有一个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的“教育科学的现状与发展”座谈会发言摘要(下) 李克敬 整理 433
关于教育本质讨论的情况 李克敬 整理 443
现代教育的特点及其本质 成有信 450
论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顾明远 469
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三体问题” 于光远 485
附:《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三体问题”》给我们的启发 周孟璞 曾启智 502
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 查有梁 503
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成有信 522
对“五育”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 桑新民 536
论教育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互补关系 袁振辉 544
评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兼与西方人本主义教育观比较 杨启亮 556
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厉以宁 568
试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依据 厉以宁 583
论教师劳动补偿 王丽 597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李实 丁赛 610
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读《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论述的札记 李克敬 628
美苏高等教育经验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周蕖 653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 虞承洲 冯之浚 张念椿 671
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研究 臧铁军 697
论师范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 曾昭耀 714
论扫盲的战略地位与中国的扫盲战略 李克敬 729
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山东莱芜农科教协调发展的启示 刘荣勤 秦庆武 750
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 郝克明 谈松华 张力 764
农村女童受教育权的保护 孟宪范 李海富 吴利娟 778
一项崭新的教学改革实验对理论的挑战——关于“综合构建法数学教学新体制”的调查报告 冯国文 饶惠椿 795
人口研究 821
评索维的适度人口理论 左牧华 821
人口、经济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田雪原 837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曾毅 金沃泊 849
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再认识 何祚庥 865
对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和讨论——关于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的报道 杨文 整理 873
一九五三—一九八二年我国人口重心研究 李仪俊 885
九十年代中国生育和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研究——县级社会经济、民族和生育政策因素的综合分析 张风雨 903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对生育率的影响 曾毅 舒尔茨 919
农民的生育需求 陈俊杰 穆光宗 935
低生育研究——人口转变论的补充和发展 邬沧萍 穆光宗 947
中国的低生育率 陈卫 963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高凌 985
城市人口控制制度及其变迁——迁移者与政府的博弈 柯荣住 100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口控制 田雪原 1017
大城市的发展及其人口控制 王向明 1029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控制 涂平 1041
北京郊区农村人口婚姻迁移浅析 吉平 张恺悌 刘大为 1051
中国人口迁移模式及其转变 马侠 10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非正式迁移”的状况——基于普查资料的分析 杨云彦 1079
中国人口迁移的规模测算与强度分析 杨云彦 1094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 曾毅 吴德清 1107
论人口年龄构成变动和人口规划方案的选择 田雪原 1119
“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 邬沧萍 姜向群 1133
清代人口研究 周源和 1145
附1:对《清代人口研究》一文的两点意见 吴申元 1173
附2:关于《清代人口研究》的几点质疑 高王凌 1175
军事研究 1178
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研究 王联斌 1178
《孙子兵法》时代特征考辨 蓝永蔚 1195
生态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于光远 1220
生态·环境研究 1220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模式与制度创新 樊胜岳 高新才 1231
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 陈桥驿 1241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述论 陈育宁 1253
新疆坎儿井的来源及其发展 黄盛璋 1267
古楼兰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罗布泊地区墓葬麻黄的文化思考 夏雷鸣 1283
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 王利华 1299
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 韩昭庆 1316
翻译·文献研究 1333
经典著作的翻译与系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部分译文商兑 陈瑞林 1333
中国科技情报发展通论 樊松林 1351
引文分析法及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98年被引排序与分析 何小清 1382
《中国社会科学》1994—1998年作者及引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崔旺来 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