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华严经疏钞 1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严编藏会整编
  • 出 版 社: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
  • 页数:580 页
图书介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五 1

十定品第二十七 1

壹 来意 1

贰 释名 6

参 宗趣 6

肆 释文 7

(壹)总科因果 7

(贰)别显因果 8

壹 总彰大旨 8

贰 引教成立 9

参 决断有无 16

(参)释文 18

壹 序分 18

(壹)总显三成就 18

(贰)别显三成就 19

壹 约主显时 19

贰 约主彰处 19

参 就德显主即摄二十一种功德中二十别句 19

(参)别显众成就 26

贰 请分 28

(壹)普眼请问 28

(贰)如来许问 29

(参)举法正问 29

(肆)叹问利益 29

参 示说者分 30

(壹)示人令问 30

(贰)闻名获益 31

(参)推名不见 31

壹 渴仰推求不见 31

贰 重观察不见 32

(壹)审问重示 32

(贰)推求不见 32

(参)释不见所由 32

参 以三昧力推求不见 34

(壹)新获三昧 34

(贰)以定推求 34

(参)自陈不见 34

(肆)释不见所由 34

一 约法总标 34

二 以近况远 34

三 徵释所由 34

四 彰见之益 34

五 归敬弥增 35

(肆)教起见方 36

(伍)依教修行 37

(陆)为现身相 37

壹 为众现身 37

贰 众睹喜敬 38

参 现瑞成益 38

肆 叹德深广 38

伍 如来印述 38

肆 本分 40

(壹)举益令说 40

(贰)列所说名 41

(参)叹定胜德 43

壹 约人以叹 43

贰 约修以叹 43

参 直就法叹 44

肆 约证以叹 45

伍 结劝成益 46

伍 说分 47

(壹)承旨总告 47

(贰)别释十定 47

壹 普光明三昧 47

(壹)标 47

(贰)释 47

一 智无尽 47

二 心无边 48

三 定自在 49

四 智巧现 50

(一)标 50

(二)徵 50

(三)释 50

一 法说 50

(一)别明展转深细 50

(二)总显离相分明 50

二 举喻 50

三 以劣况胜 51

五 观超绝 52

(一)法 52

(二)喻 52

(三)合 52

(参)总结 52

贰 妙光明三昧 53

(壹)标 53

(贰)释 54

一 法 54

(一)身云展入 54

(二)身智俱入 54

(三)明其卷入 54

(四)展卷无碍 54

二 喻 54

(一)宝山光影喻 54

一 喻 54

(一)日光现影 54

(二)两影互现 55

(三)得名不同 55

(四)重现无尽 55

(五)体离二边 55

二 合 58

(二)幻师善巧喻 62

一 总喻 62

(一)喻 62

一 总明能幻 62

二 依本时处现幻时处喻互相入 62

三 本末互不相碍喻不坏相 63

(二)合 64

一 一多相容不同合上现多时处 64

二 智鉴不昧合前能幻之术 65

三 合不坏本末之相 65

四 徵释所由 65

(一)徵 65

(二)释 65

1 知人无我故 65

2 知法无我故 66

3 得同体大悲故 66

五 结成上义 66

(一)结上多入一 66

(二)结上不坏性相 66

(三)结上明鉴 66

二 别喻 68

(一)幻不坏本喻别喻不坏相 68

(二)幻必依处喻喻前现多时处 68

(三)幻师不迷喻喻前能幻 69

(参)结 71

参 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 71

(壹)标 71

(贰)释 71

一 法 71

(一)遍刹入定 71

(二)入时次第 71

(三)总结多门 72

(四)心契定体 72

(五)不废起通 72

二 喻 72

三 合 72

(参)结 72

肆 清净深心行三昧 73

(壹)标 73

(贰)释 73

一 明定内深心行 73

(一)明起行 73

一 举内 73

二 起行 73

(一)明外事供养行 73

(二)明三业供养行 74

(二)辨深心 74

一 法说 74

二 喻况 74

(一)妄念无知喻 74

(二)阳焰似水喻 74

二 明定起深心行 74

(一)法 74

(二)喻 75

(三)合 75

(参)结 75

伍 知过去庄严藏三昧 76

(壹)标 76

(贰)释 76

一 对境辨智 76

二 正显智知 77

三 所知时分 77

四 显知相状 78

五 出定获益 78

(参)结 78

陆 智光明藏三昧 80

(壹)标 80

(贰)释 80

一 明定业用 80

(一)总知诸佛 80

(二)知多名号 80

(三)知当所作 81

(四)知彼因圆果满 81

(五)知现所作 81

(六)明知分齐 82

二 彰定利益 83

(一)令心入持益 83

(二)得善巧益 84

一 法 84

二 喻 84

三 合 85

(三)得不空益 85

(四)十王敬养益 85

(参)结 87

柒 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三昧 87

(壹)标 87

(贰)释 87

一 明定体用 87

(一)徵 87

(二)释 88

一 释一切世界 88

二 释其庄严 88

(一)总列十门 88

(二)别显严相 89

一 广众会 89

(一)见他 89

1 见众会体相 89

2 明见分量 89

3 见佛作用 90

(二)见自 90

(三)能见 90

1 法 90

2 喻 90

3 合 90

二 广上庄严 91

(一)以法说 91

1 标章门 91

2 依章别释 91

(1)释无量光色 91

(2)释无量形相 92

(3)释上圆满成就 93

(4)释上平等清净 93

(二)以喻显 94

1 空无增减喻 94

2 月无增减喻 94

3 随心现境喻 94

二 明定利益 95

(一)速成行愿益 95

(二)法印同佛益 96

(三)以德成人益 97

(四)智德包含益 97

(五)身威超胜益 99

(六)令他圆满益 100

(七)转作佛事益 100

(参)结 101

捌 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 101

(壹)标 101

(贰)释 102

一 明能入智 102

二 显入出之相 102

(一)徵起 102

(二)释相 102

一 法辨十类相对明入出以表无尽 102

(一)诸类正报相对明入出 102

(二)六趣依报明入出 103

(三)一多相对 103

(四)四洲大海相对 103

(五)大种事法相对 103

(六)诸方相对 104

(七)众数多少相对 104

(八)染净相对 105

(九)诸界相对 105

(十)杂明诸类相对 105

二 喻显喻前十类各有法合 107

(一)鬼力持人喻 107

(二)咒起死尸喻 107

(三)罗汉现通喻 107

(四)地一苗多喻 107

三 明入定之益 108

(一)得赞同佛果益 108

(二)身智光照益 109

(三)业用无作益 109

四 明境界自在 110

(一)法(前第二段但明入起今兼明逆顺有无等) 110

(二)喻显 112

一 幻现六境喻 112

二 修罗窜匿喻 112

三 农夫下种喻 113

四 受胎生长喻 113

五 龙下云上喻 114

六 梵宫普现喻 114

五 总结究竟 117

(参)结 118

玖 法界自在三昧 118

(壹)标 118

(贰)释 118

一 显定体用 118

(一)总显名体 118

(二)彰入定处 118

(三)明定功用 118

一 了三世间 118

二 多劫修行 118

三 入出无碍 119

四 结成自在 119

二 明定成益 121

(一)生多功德益 121

(二)具无尽德益 122

(三)诸佛摄受益 123

(四)诸佛护念益 124

(五)得十海深广益 125

(六)得殊超胜绝益 126

(七)得诸力干能益 126

(八)结能圆满益 128

(九)自德无边故他不能说益 128

(十)三昧无边自无不了益 129

三 以喻寄显 129

(一)总举喻体 129

(二)对喻别合 131

一 合流沙入海喻 131

二 合绕池入海喻 133

三 合池间宝华喻 134

四 合宝树绕池喻 134

五 合大池清净喻 135

六 合栴檀香岸喻 135

七 合底布金宝喻 136

八 合龙王无恼喻 136

九 合四河润泽喻 137

十 合四河无尽喻 138

十一 合入海无障喻 138

十二 合入海无厌喻 139

十三 合众宝交影喻 139

(一)喻 139

(二)合 139

一 正合 139

二 徵释涉入所由 140

四 总结双行 140

(参)结 142

拾 无碍轮三昧 142

(壹)标 142

(贰)释 142

一 明入时方便 142

(一)因用无碍是无碍义 142

(二)住果圆满即是轮义 142

二 明入已智用 144

(一)摄佛功德 144

一 总明妙悟皆满 144

二 别明二十一种功德(合後二段分为二十) 146

(一)明二行永绝(即於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 146

一 总明大用常恒 146

(一)法说 146

(二)喻显 148

1 喻 148

2 合 148

3 徵 148

4 释 148

(1)法说 148

(2)转以喻况 148

1 虚空持刹喻 148

2 涅槃普灭喻 148

3 佛智普成喻 148

二 别显一用自在 150

(一)依果殊胜 150

1 明相严 150

2 辨德严 150

(二)正报自在 151

1 明身量大小 151

2 明佛加放光 151

(二)明达无相法(即同诸如来於最清净真如能入功德) 154

(三)明住於佛住德 156

(四)明得佛平等德 158

(五)明到无障碍处德 159

(六)明不可转法德 160

(七)明所行无碍德 160

(八)明立不思议德 161

(九)明普见三世 162

(十)明身恒充满一切国土 162

(十一)明智恒明达一切诸法 163

(十二)明了一切行 163

(十三)明除一切疑 164

(十四)明无能测身 164

(十五)明一切菩萨等所求智 165

(十六)明到佛无二究竟彼岸 166

(十七)明具足如来平等解脱 166

(十八)明证无中边佛平等地 167

(十九)明尽於法界 168

(二十)等虚空界穷未来际 168

三 显德胜能 168

(二)证入诸法用 172

一 明证入 172

二 离证相 172

三 徵 172

四 释 172

(一)略别释 172

(二)广以通释 172

一 总标 172

二 别显 172

(三)普德无尽 176

一 正显无尽 176

二 徵 176

三 释 176

四 喻况 177

(一)如意随求喻(喻定心随应出法无尽) 177

(二)生心各别喻(喻缘境无尽) 178

(三)龙王降雨喻(喻入法无尽) 178

(四)结示劝修 184

一 结劝勤修 184

(一)举所修之法 184

(二)示劝修相 185

二 总结显示 188

三 明定满成益 190

(一)外感佛加益 190

(二)内德圆满益 193

(三)上摄佛果益 195

一 正明 195

二 徵 196

三 释 196

(一)正显无余之业 196

(二)明作业行相 197

(三)逐难重释 197

一 略标举 197

二 徵 198

三 广释 198

(一)金刚不坏喻(喻行体坚牢) 198

(二)真金妙色喻(喻善业外饰) 198

(三)日轮光明喻(喻智慧圆明) 199

(四)须弥四峰喻(喻善根超出) 199

(五)大地能持喻(喻大悲荷负) 200

(六)大海含水喻(喻大愿普育) 200

(七)军将明战喻(喻习定防怨) 200

(八)轮王护世喻(喻定清物惑) 201

(九)植种生长喻(喻行增物善) 201

(十)时雨生种喻(喻法雨普成) 202

(四)正同佛果益 204

一 正显同 204

二 问答料拣 205

(一)问 205

一 牒前同佛 205

二 陈己所疑 206

(二)答 206

一 赞问牒疑 206

二 正答所问 207

(一)法说 207

(二)喻况 209

1 举象王依正胜严 209

2 明象王神变自在 210

3 明不坏本而能现 210

(三)法合 212

1 具众行严合前依正 212

2 明因果无碍合前神变自在 212

(1)明修无碍行所为 212

1 为果 212

2 为因 212

(2)正显无碍行相 212

1 总明 212

2 别显 212

(1)显因门果行 212

(2)显果从因行 213

(3)显果门因行 213

3 结成不坏因而现果 214

4 徵释重合 214

(1)徵 214

(2)释 214

1 释果作因意 214

2 释因现果意 215

(参)结名 216

(参)总结十数 21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六 219

十通品第二十八 219

壹 来意 219

贰 释名 219

参 宗趣 222

肆 释文 222

(壹)标告举数 222

壹 列别名 222

贰 辨其通称 222

参 对六开合 222

肆 通妨难 223

(贰)徵数列释 225

壹 总徵 225

贰 别释 225

(壹)善知他心智神通(他心通) 225

壹 标 226

贰 释 233

(壹)先知一刹 233

(贰)以少类多 233

参 结 233

(贰)无碍天眼智神通(天眼通) 234

壹 标 234

贰 释 234

(壹)总明多界相殊 234

(贰)别明多类非一 234

(参)委照分明 234

参 结 235

(参)知过去际劫宿住智神通(宿住通) 236

壹 标 236

贰 释 236

(壹)知凡事 236

一 总 236

二 别 236

(贰)知佛事 236

一 约界显多 236

二 约人显多 237

参 结 237

(肆)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知劫通) 239

壹 标 239

贰 释相 239

(壹)知凡 239

一 明所依劫 239

二 显能依事 240

(贰)知佛 240

参 结 240

(伍)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天耳通) 243

壹 标 243

贰 释 243

(壹)总显德业自在 243

(贰)别示一方业用 244

一 举多佛欲显闻广 244

二 显闻忆持 244

(一)闻持教法 244

(二)显持圆满 244

一 举所持 244

二 辨能持相 244

(参)举一例余 244

参 结 244

(陆)住无体性无动作往一切佛刹智神通(无体性智通) 246

壹 标名 246

贰 释相 246

(壹)明广大 246

(贰)明无量不起等义 246

(参)明不断义 247

参 结 248

(柒)善分别一切言辞智神通(善分别言音通) 249

壹 标 249

贰 释相 249

(壹)知言辞 249

(贰)发言辞 249

参 结 250

(捌)无数色身智神通(色身庄严智通) 250

壹 标 250

贰 释相 250

(壹)知无色以色即空故 250

(贰)明能现色以空即色故 258

(参)双明无色现色所为不碍悲故 262

一 结前文义 262

二 显其所为 262

参 结 263

(玖)一切法智神通 263

壹 标名 263

贰 释相 263

(壹)明知法(即内证事理) 263

一 约离言显实 263

二 约二空显实 270

(贰)明演法(即外益众生) 273

一 牒前成智为起用所依 273

二 正明演法 273

三 寂用无碍 273

(一)寂不碍用 273

(二)用不碍寂 274

(三)寂用无二 274

参 结 274

(拾)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灭定智通) 274

壹 标名 274

贰 释相 274

(壹)明即定体用自在 274

一 标示入定 274

二 明不碍用 275

(贰)明入定时分自在 275

一 长短随心 275

二 威仪不忒 276

三 不碍起用定散双行 276

参 结 276

(参)总叹胜能 280

(肆)结数辨果 281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七 283

十忍品第二十九 283

壹 来意 283

贰 释名 283

参 宗趣 283

肆 释文 286

(壹)长行 286

壹 举数叹胜 286

贰 列名显要 286

(壹)徵数 286

(贰)列名 287

壹 总科 288

贰 别显 288

(壹)释法 288

一 当句释 288

二 料拣通局 288

(一)释通 288

(二)释局 288

(贰)释喻 291

一 会六释 291

二 料拣通局 292

(一)叙昔 292

一 光统 292

二 贤首 294

三 摄论 296

四 远公 306

五 金刚论叙般若论 308

六 大品智论 316

七 楞伽 316

(二)疏为会通 316

(参)显要 318

参 依名广释 318

(壹)音声忍 318

壹 徵起 318

贰 释义 318

参 结名 318

(贰)顺忍 324

壹 徵起 324

贰 释义有四种止观 324

参 结名 324

(参)无生法忍 327

壹 徵起 327

贰 释义 327

(壹)总明 327

(贰)徵释 327

一 徵 327

二 释 328

(一)释初徵意 328

一 正答前徵 328

二 释上答文 328

(二)释第二徵意 329

一 举总摄别 329

二 以初摄後 330

三 重释前义 332

(一)双标二门 332

(二)开章别释 332

一 唯约理 332

二 双约理智 334

三 唯约智 336

(三)结弹古义 336

参 结名 337

(肆)如幻忍 337

壹 徵起 337

贰 释义 337

(壹)略释 337

一 了幻缘相 337

(一)总科 338

(二)别释 338

一 别释第一段 338

(一)正释一切法言 338

(二)引证通义 338

(三)释经妨难 338

(四)引文决择 338

二 合释前之二段 340

(一)总开义门 340

(二)对经显义 342

(三)释通妨难 342

(四)别明义理 344

一 成有无 344

(一)性有相无谓巾 344

(二)用有体无谓术 344

(三)相有实无谓马 344

(四)生即是无死即是有 344

(五)情有理无 344

二 显成四句 346

(一)一重四句 346

1 正显 346

2 拣非 346

(二)重重四句 348

三 别释第三段 351

(一)约相类 351

(二)约圆融 351

一 以理从事 351

二 以理融事(即法性融通门) 352

三 缘起相由力(即缘起相由门) 352

(一)举一门 352

(二)例余门 352

1 以即例入 352

2 以异例同 352

3 以门例门 352

二 成忍行 354

(贰)广释 355

一 喻 355

(一)明性无(即体空义) 355

(二)明其相有(即相差别义) 355

二 合 357

三 成忍行 357

(一)成真智行 357

(二)明动寂无二亦权实不二 358

一 总释经文 359

二 引证 359

三 释不得有无之义 360

四 举喻帖成 360

五 义门料简 361

(一)就第二门似有无性显成四句 361

(二)对第一门辨非一异 362

一 标所依 362

二 别释十句 362

(一)初四句非异 362

1 第一句随缘与差别不异(以本随末就末明不异) 362

2 第二句不变与体空不异(以末归本就本明不异) 365

3 差别之体空与即不变之随缘相成(以本末平等) 366

4 体空之差别与即随缘之不变(本末双泯明不异) 368

(二)次四句非一 370

1 以不变对差别性相相违(本末相违相背故非一) 370

2 以随缘对体空性相相害(本末相反相害故非一) 372

3 明违害不同(存泯不同故非一此是近远非一) 374

4 明不存不泯不同故非一此是成坏非一 374

(三)後二句收上二门明非一异 376

1 明上四非一与四非异以义不杂故非一 376

2 总融前八句以理遍通法无二故故亦非异 376

三 总结义旨 376

(三)例余三门 376

(四)例释前後 376

参 结名 378

(伍)如焰忍 378

壹 徵起 378

贰 释义 378

(壹)指法同喻 378

(贰)别显喻相 378

一 喻体空 378

二 喻相有 378

(参)总以法合 378

一 明了法 378

二 明成忍行 378

参 结名 378

(陆)如梦忍 380

壹 徵 380

贰 释 380

(壹)标法同喻 381

(贰)正举喻相 381

一 开义 381

二 释文 386

(一)总彰文意 386

(二)重释 386

(三)引证 392

(参)以法合喻 392

一 总 392

二 别 392

(一)前八辨梦 392

(二)後一明觉 392

参 结 398

(柒)如响忍 398

壹 徵 398

贰 释 398

(壹)忍行所因 398

(贰)成忍之相 399

一 法 399

(一)指法同喻 399

(二)了知佛声如响 400

二 喻显 400

(一)喻 400

(二)合 400

(三)转喻 400

(四)重合 400

(参)忍成之益 402

一 随机遍说 402

二 权实双行 402

参 结 404

(捌)如影忍 404

壹 标 404

贰 释 404

(壹)法 404

一 七对双遮显性以成止行 404

二 二对双照性相以成观行 406

三 二对遮照无碍成双运自在行 406

(贰)喻 408

一 明所依本质 408

(一)拣所喻通局 408

(二)拣能喻通局 408

二 明能现之处 410

(一)通辨文旨 410

(二)别开喻旨 410

一 水月喻喻於定地所引境界 410

二 光影喻喻於诸识 410

三 影像喻喻非定地果报 410

三 明缘之所起 415

四 明有之非有 416

五 明愚小谓有 418

(参)合 419

一 正合前文 419

二 转以喻合 419

参 结 420

肆 果 420

(壹)得称性之身 420

(贰)结成无碍 420

(参)显此身因 420

(玖)如化忍 421

壹 标 421

贰 释 422

(壹)法 422

一 总标 422

二 别显 422

(一)显所知 422

一 五句染化 422

二 五句净化 424

(二)别显能知 426

一 结前生後 426

二 正显能知 426

三 结上六知 426

(贰)喻 427

(参)合 428

一 化行 428

(一)起化用 428

(二)明化智 429

(三)双非显中 429

(四)结示化旨 429

二 化益 430

参 结 430

肆 果 430

(壹)得利他业用之果 430

(贰)得依自利立胜名果 430

(拾)如空忍 431

壹 标 431

(壹)显所喻通局 431

(贰)明喻相不同 432

一 唯将空喻对六喻辨相不同 432

二 通辨七喻所破差别 432

三 重将空喻对前六喻明空有不同 432

四 通辨七喻能所通局 432

(参)引经论会释 434

一 引智论四义 434

二 引佛地十义 434

三 引八地十义 434

(肆)结成大意 444

一 总明 444

二 引证 444

三 结成 444

贰 释 444

(壹)忍解之相 444

一 别明 444

二 总结 445

(贰)忍行成益 446

一 总明得如空三业业具 446

二 别显德齐虚空 447

三 徵释得益之由 450

(一)徵 450

(二)释 450

一 智证齐空故 450

二 德用满空故 450

参 结 451

肆 果 452

肆 总结十忍 453

(贰)偈颂 454

壹 一百偈颂前 454

(壹)十偈颂音声忍 454

壹 二偈颂所闻佛说 454

贰 八偈颂能闻入法 454

(贰)十偈颂顺忍 455

(参)十偈颂无生忍 457

(肆)十偈颂如幻忍 458

(伍)十偈颂如焰忍 459

(陆)十偈颂如梦忍 460

(柒)十偈颂如响忍 462

(捌)十偈颂如影忍 463

(玖)十偈颂如化忍 466

(拾)十偈颂如空忍 467

贰 七偈结叹 468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八 471

阿僧只品第三十 471

壹 来意 471

贰 释名 472

参 宗趣 473

肆 释文 473

(壹)总科三品 473

壹 直就法科 473

贰 约人料拣 474

(贰)别释此品 474

壹 问 474

(壹)牒佛所说 474

(贰)正明咨问 474

贰 答 475

(壹)赞问成益 475

(贰)诫听许说 478

(参)敬受尊命 478

(肆)正答所疑 478

壹 长行明能数之数广多 478

贰 偈颂显所数之德无尽 486

(壹)六偈明普贤德广说不可尽 486

一 四偈半明能数多 486

二 一偈半显所数广 486

(贰)一百十四偈明佛德深广普贤穷究 488

一 九十二颂明果德无碍因位善穷 488

(一)三十三偈半明果法无碍 488

一 三偈明依报自在 488

二 三十偈半明依正融摄 490

(一)二偈半依中现正 490

(二)十一偈半正中现依 490

一 九偈现莲华光明 490

二 二偈半现净土用 491

(三)五偈依中现正说法 491

(四)一偈明现时常住 492

(五)十偈半明自在调生 492

(二)五十八偈半明因位善穷 493

一 半偈结前生後 493

二 五十八偈正显因德 494

(一)八偈明帝网身土是起行处 494

(二)五偈明三业勤勇行 496

(三)四偈半明应器摄生行 497

(四)五偈半明游方供佛行 498

(五)十一偈半明广修十度行 498

(六)二偈半游刹自在行 500

(七)四偈调伏众生行 500

(八)七偈半三业深净行 501

(九)八偈半愿智自在行 502

(十)一偈结德无尽 503

二 二十二偈明果德深广因能趣入 503

(一)十二偈果 503

一 六偈总叹佛德 503

二 三偈别明依报 504

三 三偈别明正报 504

(二)十偈因德趣入 504

一 六偈半自分行 504

二 三偈半胜进行 505

寿量品第三十一 506

壹 来意 506

贰 释名 508

参 宗趣 509

肆 释文 510

(壹)集经者叙 510

(贰)正说 510

壹 别举十刹相望 510

贰 举略显广 510

参 举其玄极 510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512

壹 来意 512

贰 释名 513

参 宗趣 513

肆 释文 513

(壹)集经者叙 513

(贰)正说住处 514

壹 前十依八方山海 514

(壹)仙人山 514

(贰)胜峰山 515

(参)金刚焰山 516

(肆)香积山 516

(伍)清凉山 517

壹 略释经文 518

贰 彰其所表 518

参 定其方所 521

肆 显其圣灵 523

(壹)略指诸文 523

(贰)自述见闻 523

伍 徵其元由 526

陆 劝物修敬 532

(陆)金刚山 535

(柒)支提山 536

(捌)光明山 537

(玖)香风山 538

(拾)庄严窟 538

贰 後十二处城邑杂居 539

(壹)毗舍离国 539

(贰)摩度罗城 544

(参)俱珍那城 546

(肆)清净彼岸城 547

(伍)摩兰陀国 548

(陆)甘菩遮国 548

(柒)震旦国 549

(捌)疏勒国 551

(玖)迦叶弥罗国 558

(拾)增长欢喜城 562

(拾壹)庵浮梨摩国 562

(拾贰)乾陀罗国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