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1
一、关于传播 1
(一)传播——弥漫在身边的空气 1
(二)传播的形态 6
二、关于传播学 13
(一)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13
(二)传播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14
(三)传播学奠基人及其学术贡献 20
第二章 信息与传播过程 26
一、信息及信息产业 26
(一)信息的定义 26
(二)信息与讯息 28
(三)信息的特点、分类和功能 28
(四)信息革命与信息产业 32
(一)信息论 34
二、信息传播研究的方法论 34
(二)控制论 37
(三)系统论 41
三、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 44
(一)传播的要素及其过程 44
(二)传播的偏差 47
链接-1 沟通不畅酿后果——该死的误解(上) 53
链接-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状况与信息社会的距离 55
第三章 传者与受者 66
一、传者与受者的对应关系 66
二、传播者 70
(一)传播的目的 71
(二)影响传播者的因素 73
(三)传播者的任务 77
三、受者 79
(一)受者的三重身份 79
(二)受者研究 80
(三)受者的心理特点 86
链接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状况分析 98
第四章 符号与运用 107
一、符号是什么 107
(一)信号(signal)与象征符号(symbol) 109
(二)信号与象征符号的共性与区别 110
(三)符号的使用 111
二、语言符号系统 112
(一)语言的共性 112
(二)语言与思维 116
(三)语言与传播 119
三、非语言符号系统 127
(一)体语 129
(二)视觉非语言符号 131
(三)听觉非语言符号 133
(四)领域与时间 134
四、艺术符号 137
链接-1 语调身态有含义——该死的误解(下) 138
链接-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符号概述 139
第五章 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 148
一、人际传播 148
(一)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 150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54
(三)人际传播产生的动因 155
(四)人际传播与媒介效应 160
(五)人际传播中的障碍 164
(六)人际传播的负面影响 165
二、组织传播 168
(一)组织传播的概念 168
(二)组织传播的分类 169
(三)组织传播的功能 171
(四)组织内的传播网络 172
(五)组织传播理论流派 174
第六章 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 179
一、媒介是什么 179
二、媒介的发展与演变 180
(一)原始媒介 181
(二)语言媒介 181
(三)文字媒介 182
(四)电子媒介 183
三、新媒介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84
(一)互动性 184
(二)多媒体 185
(三)海量信息 185
(四)全球化传播 185
四、媒介理论 186
(一)媒介时空倾向理论 186
(二)媒介即讯息 188
(三)媒介环境理论 197
(四)大众文化与传媒 203
链接 传播与社会生活变迁的个案剖析 207
第七章 传播的功效与社会发展 219
一、传播的社会功能 219
(一)传播的正功能 221
(二)传播的负功能 225
二、传播效果的研究 228
(一)魔弹论 230
(二)有限效果论 232
(三)适度效果论 236
(四)强大效果论 239
三、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242
(一)发展传播学的基本观点 242
(二)信息的不平衡与发展的不平衡 245
链接-1 “知沟”的另一端——以独龙江乡为例探讨信息扶贫 247
链接-2 大众传媒已成为美军实施信息战的重要手段 255
第八章 大众传播技巧研究 257
一、关于态度 258
二、关于传播技巧 259
(一)我国的传播技巧研究 259
(二)西方古代对传播技巧的研究 262
(三)西方传播学对传播技巧的研究 264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控制 279
一、大众传播的内部控制 280
二、大众传播的外部控制 281
(一)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控制的思想与模式 282
(二)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控制的具体体现 286
(三)经济对大众传播的控制 290
(四)文化对大众传播的控制 295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流派及其学术渊源 299
一、过程学派 300
(一)过程学派的社会学渊源 301
(二)过程学派的基础方法论 302
(三)过程学派的研究特色 304
二、效果学派 310
(一)效果学派的学术背景 310
(二)效果学派的总体特征 314
三、符号学派 315
(一)符号学的四个理论方向 316
(二)传播学与符号学 319
四、批判学派 324
(一)法兰克福学派 324
(二)意识形态理论学派 325
(三)政治经济学派 326
(四)文化研究学派 326
(五)技术决定学派 328
参考书目 329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