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可取代的煌煌学术巨著——《批评的解剖》再版译序 1
参与争鸣的导言 3
参与争鸣的导言 3
历史批评:模式的理论(论文之一) 45
虚构的模式:引言 45
悲剧的虚构模式 49
喜剧的虚构模式 62
主题的模式 75
引言 101
伦理批评:象征的理论(论文之二) 101
字面和描述的阶段:象征是母题和符号 104
形式阶段:象征是形象 117
神话阶段:象征是原型 136
总释阶段:象征是单元 165
原型批评:神话的理论(论文之三) 185
引言 185
原型意义理论(一):神谕的形象 199
原型意义理论(二):魔怪的形象 208
原型意义理论(三):类比的形象 214
叙事结构的理论:引言 225
春季的叙事结构:喜剧 232
夏季的叙事结构:传奇 268
秋季的叙事结构:悲剧 298
冬季的叙事结构:嘲弄和讽刺 324
修辞批评:体裁的理论(论文之四) 353
引言 353
反复性节奏:口述史诗 364
持续性节奏:散文 387
得体的节奏:戏剧 396
联想的节奏:抒情诗 399
戏剧的特定形式 419
特定的主题形式(抒情诗和口述作品) 435
特定的连续形式(散文体虚构作品) 450
特定的百科全书型形式 469
非文学性散文的修辞 486
权宜的结论 505
权宜的结论 505
附录:重要术语表 525
校阅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