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汇的继承和演变 1
一、古今词义的关系 1
(二)词义的发展变化 3
二、怎样确切了解词义 7
(一)对前人的解释要作阶级分析 7
(二)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单词的本意 8
(三)着眼异同,有助于正确掌握词的具体意义 10
(四)学习用字通假现象,有助于避免望文生义 15
(一)区别词义 17
三、文言文异读 17
(二)区别词性 19
(三)古代专名词,如官名、人名、物名等,有的读音须异读 22
(四)因通假形成的异读 24
四、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 27
(一)名词作动词 28
(二)动词作名词 35
(三)形容词作动词 36
(四)使动用法 43
(五)意动用法 46
(六)名词作状语 48
(七)动词作状语 56
(八)名物化和修辞上的借代 58
五、代词、数量词的用法 60
(一)代词的用法 60
1.人称代词 60
2.指示代词 62
3.疑问代词 66
1.数量词修饰名词 69
(二)数量词的用法 69
2.数量词修饰动词 71
六、副词 73
1.几个用法上值得注意的副词 73
A.表示程度副词“益”、“少”、“略” 73
B.表示范围的副词“但”(附:“徒”、“直”、“特”、“第”) 75
C.表示时间的副词“方”、“几”、“既” 76
D.表示情态的副词“固”、“盖”、“乃” 79
2.否定副词 81
3.表敬副词 83
4.两个特殊副词“相”和“见” 85
七、介词 88
1.“以”的用法 88
2.“于”的用法 91
3.“为”的用法 94
4.“与”的用法 96
八、连词 98
1.“而”的用法 98
2.“且”的用法 102
3.“则”的用法 103
4.“虽”(“虽然”)的用法 104
5.“然”(“然而”、“然则”)的用法 106
6.“因”的用法 107
九、助词和句子语气 111
(一)语气助词“也”、“矣”(“已”)、“耳”(“尔”)、“焉”、“乎”、“欤”(“与”)、“邪”(“耶”)、“哉”、“夫”的用法 111
1.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也”、“矣”(“已”)、“耳”、“焉” 111
2.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乎”、“欤”(“与”)、“邪”(“耶”) 116
3.表示感叹语气助词“哉”、“夫” 120
4.语气助词的位置和连用 125
(二)特殊助词“者”、“所”的用法 128
十、句子的构造 131
(一)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131
(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136
(三)句子的特殊成分——复指成分、独立成分 140
(四)复杂谓语 142
(五)怎样分析句子 144
(六)句子成分的省略 144
(一)判断句句式 149
十一、文言中的几种特殊句法 149
(二)被动句句式 152
(三)动词宾语的前置 154
(四)介词结构的位置 155
(五)反问句的句式 156
十二、文言文的普通话翻译 159
(一)翻译的步骤 160
(二)翻译的原则 160
(三)翻译的方法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