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论魏晋玄风 9
(一)何谓“魏晋玄学”? 9
(二)魏晋玄学的产生 13
(三)魏晋玄学的评价 28
第二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上)——玄学发展的阶段 37
(一)正始时期的玄学 38
(二)竹林时期的玄学 47
(三)元康时期的玄学 55
(四)东晋时期的玄学 67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中)——玄学与佛教 75
(一)心无义 81
(二)即色义 82
(三)本无义 85
(四)不真空义 88
第四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下)——玄学与道教 99
第五章 郭象的生平与著作 117
第六章 郭象与向秀 127
第七章 郭象与裴頠 149
(一)“有始”与“无始” 155
(二)“外资”与“独化” 156
(三)“无为”与“有为” 157
(四)“入世”与“超世” 158
第八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周的《庄子》 161
(一)关于“自性”的问题 166
(二)关于“无为”的问题 168
(三)关于“圣人”的问题 171
(四)关于“无”的问题 174
第九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子》的旧说 181
第十章 郭象的哲学方法 197
(一)寄言出意 197
(二)辩名析理 213
(三)否定的方法 221
第十一章 郭象的哲学体系(上) 227
第十二章 郭象的哲学体系(下) 247
第十三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上) 257
(一)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257
(二)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261
(三)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265
(四)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268
第十四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下) 273
(一)“(命)理”与“自性” 273
(二)“独化”与“相因” 276
(三)“无待”与“有待”,“无为”与“有为” 279
(四)“顺性”与“安命” 282
第十五章 郭象与王弼 287
第十六章 郭象与张湛 295
附录一 有关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资料 307
附录二 论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 323
参考书目 343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