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医家小传 1
专病论治 7
咳嗽 7
一、外感咳嗽治宜疏散外邪,宣肃肺气 7
二、内伤咳嗽则应辨别病位,随证施治 9
哮喘 12
一、夙根诱因,辨明其寒热虚实 12
二、发时治标,宣肺豁痰以平喘 14
三、平时治本,滋补脾肾图根治 15
肺炎喘嗽 17
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清灵拨动理娇脏 17
二、宣肺透邪,肃肺泄热,旨在宣肃开肺闭 22
三、温阳救逆,益阴敛津,固本扶助稚阴阳 25
泄泻 26
一、实证泄泻以祛邪为主 27
二、虚证泄泻以扶正为主 30
三、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 33
胃脘痛 37
一、理气止痛为临证常用之法 38
二、消导和中在儿科运用较多 40
三、治肝可以安胃 43
腹痛 44
一、食积中焦,消食为先,稍佐理气止痛 46
二、肠胃不和、实邪内结,通调和胃并用 49
三、虫证腹痛,化虫必以健脾 50
头痛 52
一、外感头痛以祛风止痛为主 52
二、脾虚痰蒙,脑脉失养,治以健脾化痰、养血祛风为要 53
三、风寒壅阻阳明经络首以疏风散寒通经活络 55
四、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治宜滋阴降火 56
水痘 58
一、水痘多因风温夹湿,治宜疏风解表兼利湿 58
二、水痘毒邪偏重自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疹为先 61
痢疾(细菌性痢疾) 63
一、感受暑湿必予清热利湿,解毒止痢 64
二、饮食不洁,湿热交滞 65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67
一、气虚血滞,治宜补气活血 67
二、阴血不足推动无力,治宜养血益气为先 69
三、心阴耗伤多由热邪引起,故以育阴清热 73
淋证(泌尿系感染) 75
一、食积化热,下注膀胱治以消导清利 77
二、风热外感致淋,治宜疏风清热治淋为法 79
水肿 81
一、湿热内侵,水湿泛溢,治宜清热利水消肿为要 81
二、脾虚失运,气化不利,治宜益气健脾,温阳化水 83
感冒 85
一、外感风热,余邪逗留,滋阴、清解、退蒸并用 86
二、外感伤食要内外兼治 87
三、积久化热,心火内生,解毒化积治其本 91
内伤发热 93
一、湿郁发热 94
二、食积发热 96
三、阴虚发热 98
四、气虚发热 99
麻疹 101
麻疹不透必以清解透表为先,辅以解毒凉血治疗 101
滞颐 103
脾胃火盛,廉泉不固,治以清热泻脾 103
风痧 104
一、治风痧不忘凉血祛风止痒 105
二、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辅以消导 107
瘾疹(荨麻疹) 108
一、丘疹可由饮食不节致使营卫失和而发疹 109
二、风热郁阻,湿邪相搏,治以疏风利湿止痒 110
丹痧(猩红热) 111
清热解毒凉血为治疫毒疫疠之原则 112
一、缘以风温病毒,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法 114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14
二、风温病毒他药无效,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中药效果良好 116
湿温(斑疹伤寒) 117
苦温开泄清热解毒治湿温 119
春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22
春温后期清热解毒养阴凉血为主 123
尿频(神经性尿频) 126
清心泻火,利尿渗湿治尿频 126
遗尿(神经性尿床) 127
清心利尿,泻火醒神治遗尿 128
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 129
一、黄疸多湿热,治需清热利湿疏肝胆 130
二、湿热疫毒,熏蒸肝胆,发溢肌肤而黄者,治以清热解毒巧利湿 132
鼻鼽(过敏性鼻炎) 134
疏风通窍配以脱敏中药治鼻炎 135
尿浊 136
健脾补肾利水除尿浊 137
和胃消食、养阴清热治盗汗 138
盗汗 138
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139
一、辛凉解表,清热开窍 140
二、滋阴清热,凉血熄风 141
三、清热解毒,祛暑解痉 141
积滞(小儿消化不良) 144
一、乳食积滞,腹胀便溏,巧用平胃散 144
二、饮食不当、积滞不消首选保和丸 147
三、脾虚食滞必以枳术丸消导健脾 149
厌食 151
理气健脾、消导和胃法治疗小儿厌食 152
疳证 154
脾虚食滞导致疳证治以健脾和胃 155
诊余漫话 157
常用止咳药临床加减 157
慢性肾炎分证论治是关键 15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的体会 162
临床如何运用四诊 164
厌食常见类型的治疗 166
中草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运用 168
临证阐微 184
肾小球肾炎 189
“小儿心悸”治疗五法 193
小儿外感需辨证用药 198
紫癜治疗四法 201
小儿外感辨证用药 203
和胃消食丸在脾系病证中的应用 209
年谱 215
附录 中药三字经 221
1.解表药 221
2.清热药 222
3.泻下药 224
4.祛风湿药 225
6.利水渗湿药 226
5.芳香化湿药 226
7.温里药 227
8.理气药 228
9.消食药 228
10.驱虫药 229
11.止血药 230
12.活血祛瘀药 230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232
14.安神药 233
15.平肝熄风药 234
16.开窍药 235
17.补虚药 235
18.收涩药 237
19.涌吐药 238
20.外用药 238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