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我的小说过程 1
写作生涯回忆 8
一 序言 8
二 我没有遇到好老师 10
三 跌进小说圈 13
四 礼拜六派的胚子 15
五 我的无名处女作 17
六 躐等的进修 18
七 第一次投稿 20
八 第一部长篇 21
九 失学之后 23
十 一节流浪小史 24
十一 写作出版之始 27
十二 北京的初期 29
十三 新闻工作的苦力 31
十四 通讯文字收入甚丰 32
十五 关于《春明外史》(一) 33
十六 关于《春明外史》(二) 36
十七 关于《春明外史》(三) 38
十八 《金粉世家》的背景 39
十九 《金粉世家》的出路 41
二十 《啼笑因缘》的跃出 43
二十一 北平两部半书 45
二十二 《斯人记》 45
二十三 《春明新史》 46
二十四 世界书局的契约 47
二十五 加油 48
二十六 武侠小说的我见 51
二十七 忙的苦恼 53
二十八 《新闻报》的续约 55
二十九 《太平花》 55
三十 抗日的方向 56
三十一 《东北四连长》 57
三十二 《啼笑因缘》的尾巴 59
三十三 二次加油 60
三十四 西北行 62
三十五 西北回来 64
三十六 参加《立报》 66
三十七 办《南京人报》 67
三十八 被腰斩的一篇 69
三十九 在南京苦撑的一页 70
四十 入川第一篇小说 72
四十一 《游击队》 73
四十二 抗战小说 74
四十三 《八十一梦》 75
四十四 生活材料 77
四十五 茅屋风光 78
四十六 《上下古今谈》 81
四十七 散文 82
四十八 斗米千字运动 83
四十九 夜生活 86
五十 意外的救星 87
五十一 土纸书 88
五十二 榨出来的油 89
五十三 胜利后的作品 91
五十四 伪书 93
五十五 我死了 96
五十六 故事的利用 97
底稿、尾声 98
总答谢——并自我检讨 100
我的创作和生活 106
一 十三岁仿作武侠小说 107
二 上了经馆和学堂 108
三 从垦殖学堂出来,去演话剧 110
四 和郝耕仁去卖药 113
五 到芜湖当报馆编辑 115
六 到北京去 117
七 《春明外史》问世 119
八 《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发表 122
九 从《啼笑因缘》起决心赶上时代 125
十 卖版税和办美术学校 127
十一 两度去西北 129
十二 抗日战争前后 131
十三 回到了北平 135
十四 解放后 137
附录一 张恨水年谱 141
附录二 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 张明明 183
序 张伍 185
写作的起因 187
“我亦潜山人”和“恨水” 190
家乡的习俗 192
青少年时期的漂泊 199
苏州 203
有关《啼笑因缘》的诞生 208
有关《啼笑因缘》的二三事 210
西北、《燕归来》 224
成名作与代表作 230
在北京 246
北华美术专门学校 255
抗战前夕 257
“国难小说” 259
《山窗小品》和我的童年 265
养花 278
养猪 280
严厉的父亲 281
“三剑客” 284
吃“平价米” 286
好学 291
穷且益坚 295
《八十一梦》 301
聆听周总理的教诲 305
几个传说 311
五十岁生辰 314
“中间偏左,遇礁即避”的编辑方针 319
《沁园春·雪》 321
三不能和三不精 323
横穿六省回到老家 326
在北平过第一个年 330
画颐和园 335
论戏和演戏 339
晚年作品 346
《新民报》北平社时期 351
难得清闲 353
看摇煤球 358
父亲的书 360
雪中炭 363
《冬日竹枝词》 365
恢复写作生涯 371
游江南、西北 373
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75
周总理与中央文史馆 378
写曲 381
读父亲没写出来的书 389
注意“小动作”的处理 392
一个点 394
读者 396
父亲的饮食习惯 398
四川饭店和星期聚餐 401
悼亡吟 404
“七老” 410
两地相思 413
短聚 417
后记 420
寄自美国马利兰州的话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