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11
(一)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谈起 11
(二)对偶范畴是辩证法的生命 21
(三)中国绘画中充满着对偶范畴及其一系列命题 27
(四)研究中国绘画对偶范畴的目的和意义 29
绘画主体方面的对偶范畴 31
第一章 绘画认识论 31
一 意—境、意—象、情—景、意—趣、意—匠 34
二 造化—心源 46
绘画客体方面的对偶范畴 52
第二章 绘画造型论 52
三 受—识、观物—取象 54
四 形—神 64
五 似—非似 69
绘画本体方面的对偶范畴 75
第三章 绘画章法论 78
六 开—合、聚—散 79
七 主—宾、动—静 92
八 整—乱、一画—众画 95
九 虚—实、疏—密、简—繁、有—无 97
十 气—势 100
第四章 绘画笔法论 107
十一 书—画 107
十二 点—线、笔感—笔力 110
十三 提—按、顿—挫 120
十四 行—止、疾—徐 124
十五 曲—直、凹—凸 127
十六 方—圆、转—折、中锋—侧锋 131
十七 刚—柔、清—浊、润—燥 134
第五章 绘画墨法论(色彩论) 140
十八 类相—自相 141
十九 黑—白、浓—淡、干—湿 149
二十 水墨—色彩、浅绛—青绿 157
二十一 冷—暖、强—弱、主—辅 164
二十二 节奏—韵律 170
第六章 绘画创作论 174
二十三 古人—造化、迹—意、延续—开拓 175
二十四 有法—无法、熟—生 183
二十五 生知—学知、渐悟—顿悟 189
第七章 绘画鉴赏论 199
二十六 观道—味象、应目—会心 200
二十七 雅—俗、南宗—北宗、天朴—雕琢、野逸—富贵、文—硬 207
二十八 气—韵、意境—格调、神—逸、妙—能 215
第八章 绘画发展论 224
二十九 变—常、盛—衰 235
三十 成就—误区 248
三十一 古—今——中—外 258
后记 郑奇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