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汉之际政治与社会思潮 1
第一节 汉为尧后与当时思潮 1
第二节 天命转移与再受命 11
第三节 汉代礼乐发展 20
第二章 两汉之际命定观 35
第一节 命定观与史书写作 35
第二节 命定观与个体意识的自觉 44
第三章 两汉之际政治思想与经书注解的互动变化 65
第一节 王莽政治影响下经学注解上的变化 65
第二节 从《诗经》两则注解的变化看两汉之际社会的儒学化 77
第三节 迭毁礼与称宗之议 88
第四章 从讽谏到颂扬 97
第一节 汉赋:从讽谏到颂扬 97
第二节 颂古与颂今 112
第五章 试论两汉七言 127
附:《汉书》札记 143
小颜与大颜 143
未央宫门阙 143
爵位价值的下降 144
还幸北地 145
文吏 146
食邑八百户 146
阴阳家 147
陈圣刘太平皇帝 148
过魏则宠无忌之墓 149
未央、家马令 149
掌诸归义蛮夷 150
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150
前后左右将军位上卿 151
古者重武官 152
越骑校尉掌越骑 152
凡八校尉秩皆二千石 153
县令长秩千石至六百石 153
三皇五帝 154
共工、秦与王莽 155
置廷平以理其末也 155
余三年食曰登 156
班固以李悝、李克为两人 156
“今”与“令” 157
息什一 159
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 159
煮木为酪 160
金错刀 160
日冬至、日夏至 160
有厮养卒谢其舍 161
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 161
子与午 161
羹颉侯 162
刘歆改名 162
苍尤好书 163
关说 164
袁盎与晁错 164
上悬无极之高 165
白虹贯日 165
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 166
及母同昆弟贵 166
颛为自恣苟简之治 167
仆尚恶闻若说 167
西南夷 167
杂说 168
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169
褚大笑 169
受而著谳法 169
桑霍为我戒 170
游齐诸子间 170
朱买臣 171
体貌甚丽 171
赐帛十匹 172
道阸狭 173
繇十年数 174
大众已集会 174
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 174
其闾门坏 175
师友必于天下英俊 175
贤良文学坐私车应征 176
立亲庙四 176
郡邸守丞 177
入敖仓粟 178
与天下更始 178
五日京兆 179
送至渭城 179
光禄大夫的职秩 180
君侯可不戒哉 181
所剥鼓置都亭下 182
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 182
相及为九卿 183
日与曰 183
我危得之 184
遭命 184
一统类 185
匡衡说《诗》解人颐 186
各以法时律令论之 187
灾变之异 187
公府理讼纳钱一万 188
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 189
六条问事 189
退食自公 190
扬雄给事黄门与王莽并 190
正颇重听 191
举而不知其人数者 192
家二母彘五鸡 192
急如束湿 192
赊贷陂田千余顷 193
失期内顾 193
病满三月免 194
臧不入身 194
奏成于手中 195
阴贼感慨 195
宣帝与陈遂博弈 195
羸车小马 196
遂杀游公父及子 197
令涉自系狱谢建 197
孝惠时郎侍中皆胡服 198
嫣先习兵 198
实无贾 198
为人美丽自喜 199
唐虞以下有山戎、猃允、熏鬻 199
东方尽駹 199
当户且渠 200
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 200
保塞 201
物土贡 202
未合于当时,有阙于后世 203
卫将军护军都尉 203
南郡 204
心附楼船 204
将率不能前 205
少帝恒山 205
上官安 206
下人 206
恐失人理 207
四月己亥日蚀东井 207
外家宗族强上 208
宠送以轻车介士 208
割断历久 209
敕尽伯禽之赐 209
传予黄帝金策书 210
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 210
戊曹 210
累世为周氏太师 211
非部吏伍人所能禽也 211
居地下趣军 211
两雄一律盗汉家 212
公孙述称帝于蜀汉 212
参考书目 213
参考文章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