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上编 书法理论与技法 3
第一章 书法概述 3
一 汉字书法界说与书法艺术的特点 3
二 字体和碑帖 5
三 书法与传统文化 8
四 中国书法的现代意识 11
五 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途径 14
第二章 文房四宝 20
一 笔 20
二 墨 22
三 纸 24
四 砚及其他用具 25
第三章 中国书法史略 27
一 先秦与秦代书法 27
二 两汉书法 30
三 魏晋南北朝书法 34
四 隋唐五代书法 38
五 宋元书法 43
六 明清与近现代书法 45
第四章 技法基础 49
一 姿势与执笔 49
二 笔法 53
三 墨法 57
四 书法线条解析 58
五 临摹的方法 59
第五章 篆书 65
一 概述 65
二 小篆的技法特点 66
第六章 隶书 75
一 概述 75
二 隶书的技法特点 78
第七章 楷书 85
一 概述(魏碑,唐碑,小楷) 85
二 楷书的特点 91
三 楷书范本临习 92
第八章 行书 103
一 概述 103
二 行书的特点 107
三 行书范本临习 109
第九章 书法创作 127
一 选定文字内容 127
二 章法布局 128
第十章 硬笔书法及作品欣赏 139
一 概述 139
二 钢笔楷书技法 145
三 钢笔行书技法 155
四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168
第十一章 书法作品欣赏引论 179
一 书法欣赏是一种能动的创造过程 179
下编 中国书法作品欣赏 179
二 书法欣赏是一个无限延展的过程 181
三 书法欣赏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182
第十二章 篆书欣赏 184
一 刀痕劲直:甲骨文《贞旬卜骨刻辞(宾组)》 184
二 古色苍然:金文《散氏盘》 186
三 装饰风尚:金文《中山王鼎》 187
四 古茂和穆:篆书《石鼓文》 189
五 石鼓遗意: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 191
一 率意自然:汉《武威礼仪简》 194
第十三章 隶书欣赏 194
二 浑茫大气:东汉《石门颂》 195
三 稚拙古朴:东汉《张迁碑》 198
四 秀逸典雅:东汉《曹全碑》 200
五 漆书创制:金农《杜诗七绝二首》 202
六 博大雄厚:伊秉绶对联 203
第十四章 草书欣赏 204
一 翠墨古光:陆机《平复帖》 204
二 盛唐之音:张旭《古诗四帖》 206
三 夏云奇峰:怀素《自叙帖》 208
四 老骨颠态:黄庭坚《诸上座帖》 212
五 雄奇角出:张瑞图《李白独坐敬亭山》 214
六 矫健逸宕:傅山《草书诗轴》 215
第十五章 楷书欣赏 217
一 古佛之容:东晋《爨宝子碑》 217
二 灵秀古质:北魏《张黑女墓志》 220
三 楷书典则:欧阳询《九成宫》 222
四 瘦硬通神: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224
五 小楷经典:钟绍京《灵飞经》 226
六 浑厚雄深: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227
第十六章 行书欣赏 231
一 风流雅韵:王羲之《兰亭序》 231
二 悲情激越:颜真卿《祭侄稿》 234
三 散僧入圣:杨凝式《韭花帖》 236
四 尚意书风:苏轼《黄州寒食诗》 238
五 振迅天真:米芾《蜀素帖》 240
六 用笔为上: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243
七 秀色古淡: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卷》 245
八 书法侠客:徐渭《春园细雨诗轴》 247
九 酣畅淋漓:王铎《雒州看山作》 249
十 遒媚浑深:黄道周《自书诗轴》 251
十一 六分半书:郑燮《李白长干行》 252
十二 天仙化人:何绍基对联 253
十三 融碑入帖:沈曾植题跋 255
主要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