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想 儒道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吾敬东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1718497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上篇 历史篇 3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 3

一、对立思考的萌芽 4

(一)现象—观念—具体概念 4

(二)图形—符号—抽象概念 6

(三)概念—思想 8

二、天命神学的盛衰 10

(一)从原始崇拜到天命神学 10

(二)周代的天命神学 11

(三)怨天情绪的产生 13

三、关于自然的思考 14

(一)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 14

(二)对于自然性质的认识 16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 19

一、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 20

(一)仁的学说 20

(二)理想人格 24

(三)历史观 28

二、老子:道家学说的创始 29

(一)道的学说 29

(二)辩证思想 33

(三)社会观 35

三、其他学者与思想 38

(一)墨子:兼爱学说与功利思想 38

(二)《孙子兵法》:军事辩证法 40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43

一、孟子与荀子:儒家学说的发展 43

孟子 44

(一)政治学说 44

(二)人性理论 46

(三)认识理论 48

荀子 50

(四)天道观 50

(五)人性理论 52

(六)认识理论 53

二、庄子:道家学说的发展 55

(一)天道观 56

(二)相对主义思想 57

(三) 人生观 60

(四)认识论 62

三、其他学派与思想 64

(一)名学:逻辑学说 64

(二)法家:历史观与认识论 67

(三)《易传》:宇宙图式与辩证思想 69

第四章 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72

(一)董仲舒:神学目的论 73

一、两汉神学 73

(二)王充:反神学思想 75

二、魏晋玄学 78

(一)王弼:以无为本 78

(二)郭象:万物独化 82

三、隋唐佛学 84

(一)僧肇:中国化佛教哲学的奠基人 85

(二)天台宗:一心三观 88

(三)法相宗:万法唯识 90

(四)华严宗:圆融无碍 92

(五)禅宗:顿悟成佛 95

第五章 宋、明、清初时期的哲学思想 99

一、程朱理学 100

(一)程颢与程颐:理学的开创 100

(二)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101

二、陆王心学 105

(一)陆九渊:心学的开创 106

(二)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107

三、张载和王夫之:气一元论 112

(一)张载:气本体论的提出 112

(二)王夫之:对古代哲学的总结 114

四、启蒙思潮 119

下篇 主题篇 125

第六章 世界的性质是怎样的 125

一、对于现象的思考 125

(一)差异即多样性观念 126

(二)变异即变化性观念 131

二、对于本质的探索 134

(一)规律或法则 134

(二)本原与本体 137

三、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 147

第七章 事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151

一、整体观 151

(一)对称 152

(二)中庸 153

(三)兼两 155

(四)参合 157

(五)联系 160

二、辩证观 162

(一)对立 162

(二)依存 165

(三)转化 168

(四)相对 171

第八章 人性的本质是怎样的 174

一、儒家的人性理论 174

(一)孟子:性善论 174

(二)荀子:性恶论 180

(三)人性理论的发展 185

二、德治与法治:不同的对策 188

(一)德治 188

(二)法治 191

三、道家的人性理论 194

第九章 人生的准则是怎样的 198

一、儒家的理想人格 198

(一)孔子的理想人格 199

(二)孟子的理想人格 200

(三)荀子的理想人格 202

(四)《大学》的理想人格 203

二、关于理想人格的培养 205

(一)理性的自觉 206

(二)情感的自足 210

(三)意志的自愿 212

三、道家的理想人格 215

(一)老子的理想人格 216

(二)庄子的理想人格 217

第十章 认识的结构是怎样的 221

一、认识的来源与能力 221

(一)名与实 222

(二)言与意 224

二、认识的结构或形式 227

(一)见闻与思虑 227

(二)渐修与顿悟 228

(三)格物与致知 230

三、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33

(一)早期的知行观 233

(二)朱熹的知行观 236

(三)王阳明的知行观 237

(四)王夫之的知行观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