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立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3038·教196
  • 页数:187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1

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3

第一篇 水文地质学基础 5

第一章 地下水的形成 5

第一节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及影响因素 5

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5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 5

(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5

(三)自然界的水均衡 7

(一)气象因素 8

二、影响地下水形成的因素 8

(二)水文因素 10

(三)地质地貌因素 14

(四)人为因素 20

第二节 地下水的赋存 20

一、水在岩土中存在的形式 20

(一)气态水 21

(二)吸着水 21

(三)薄膜水 21

(四)毛细水 22

(五)重力水 23

(六)固态水 23

(一)容水性 24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24

(二)持水性 25

(三)给水性 25

(四)透水性 25

(五)毛细性 26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27

(一)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27

(二)含水带和含水段的划分 28

(三)隔水层的概念 29

(四)含水岩组和含水构造(蓄水构造) 30

(五)水文地质单元的概念 30

二、紊流 37

三、混合流 37

第一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型态 37

一、层流 37

第二章 地下水的运动 37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38

一、达西渗透定律——直线渗透定律 38

二、哲才定律——非直线渗透定律 41

第三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及化学成分 43

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43

一、温度 43

二、颜色 44

三、透明度 44

八、导电性 45

七、放射性 45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质成分及化学性质 45

五、味(口味) 45

六、比重 45

四、嗅(气味) 45

一、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 46

二、地下水的主要气体成分及细菌成分 48

三、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50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及分类 54

一、水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5

二、水化学分类 57

(一)舒卡列夫分类法 57

(二)布罗德斯基分类法 58

一、概念 61

第一节 上层滞水 61

第四章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 61

二、主要特征 62

第二节 潜水 63

一、概念 63

二、主要特征 63

三、潜水面形状的表示方法 64

(一)潜水面的形状及影响潜水面形状的因素 64

(二)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67

第三节 承压水 71

一、承压水的概念 71

二、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72

(一)承压盆地 73

三、承压水的形成条件 73

(二)承压斜地 75

四、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79

第四节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及其动态 81

一、地下水的补给 81

(一)大气降水的补给 81

(二)地表水的补给 82

(三)凝结水的补给 82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83

(五)人工补给 85

二、地下水的排泄 85

(一)泉 86

(二)河流(泄流) 89

(三)蒸发 89

三、地下水的径流 90

四、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93

(一)地下水的动态 93

(二)地下水的均衡 97

第五章 地下水按岩石空隙性质的分类 100

第一节 孔隙水 100

一、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100

二、冲积物中的地下水 102

一、裂隙水的类型及特征 105

(一)网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 105

第二节 裂隙水 105

(二)层状裂隙水 108

(三)脉状裂隙水 109

二、裂隙水的富集规律 110

(一)不同岩性与富水性的关系 111

(二)不同构造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 112

(三)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与富水性的关系 114

(四)不同地貌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 115

第三节 岩溶水 116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16

(一)岩石的可溶性 117

(二)岩石的透水性 121

(三)水的溶蚀性 122

(四)水的流动性 123

二、岩溶水的主要特征 124

(一)岩溶水的埋藏特征 124

(二)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 126

三、岩溶水的富集规律 127

(一)不同岩性与富水性的关系 128

(二)不同构造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 129

(三)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与富水性的关系 131

(四)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强可溶岩与弱可溶岩的接触带与富水性的关系 132

(五)各种岩溶形态与富水性的关系 134

一、岩溶水的补给 135

第四节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135

(六)不同地貌部位与富水性的关系 135

二、岩溶水的排泄 136

三、岩溶水的径流 137

(一)岩溶水的径流特点 137

(二)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138

第二篇 矿床水文地质 143

第六章 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43

第一节 矿床充水因素 143

一、矿床充水水源 144

(一)大气降水 144

(二)地表水 145

(三)地下水 146

(四)老窿水 147

二、矿床充水通道 147

(一)岩层的孔隙 148

(二)岩层的裂隙 148

(三)岩层的溶隙 149

三、影响矿床充水的因素 149

(一)地形 149

(二)岩土的透水性 150

(三)地质构造 150

(四)未封钻孔 150

(五)开采方法 151

一、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53

(一)按充水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分类 153

第二节 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53

(二)按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类 154

二、岩溶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55

(一)按岩溶含水体的出露条件分类 155

(二)按矿体与岩溶含水体的接触关系分类 156

(三)按岩溶含水体的含水空间形态分类 156

(四)按岩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156

第七章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 159

第一节 水文地质测绘 159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159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60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160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 162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 164

第二节 水文地质勘探 166

一、水文地质钻探 166

(一)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和任务 166

(二)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 166

(三)水文地质钻探的控制程度 167

(四)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68

二、坑道水文地质观测 170

(一)岩性观测 170

(二)裂隙及溶隙观测 170

(三)断裂观测 170

(四)水量观测 171

(三)联合剖面法 172

(二)电测深法 172

三、水文地质物探 172

(一)电阻率法 172

第三节 水文地质试验 173

一、抽水试验 174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174

(二)抽水试验段的划分 174

(三)抽水钻孔的施工要求 174

(四)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75

(五)空气压缩机抽水原理简介 177

(六)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 178

二、注水试验 179

一、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意义 180

第四节 水文地质动态观测 180

二、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内容与要求 181

三、动态观测资料的整理 181

(一)地下水动态特征值统计表 181

(二)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182

第五节 资料整理 182

一、原始资料的整理 182

二、矿区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182

三、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书的编写 184

(一)普查报告 184

(二)勘探报告 185

(三)报告中应附的图表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