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庄学思想的理性精神探微 1
(二)先秦两汉时期庄学发展概貌 6
第一章 汉魏之际庄学的勃兴 19
第一节 建安时期庄学的发展 19
第二节 “三玄”的确立和社会思潮的转变 31
第三节 正始玄学与庄学 39
第二章 竹林时期庄学的兴盛 51
第一节 竹林七贤和他们的庄学情结 51
第二节 阮籍、嵇康对庄学兴盛的贡献 58
第三节 竹林七贤接受庄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76
第三章 西晋时期庄学的大炽 82
第一节 《庄子》与西晋社会 82
第二节 庄学学术体系的形成 96
第三节 《庄子》与魏晋风度 106
第四章 庄学发展的高峰:郭象《庄子注》(上) 111
第一节 郭象其人及其注本的来源 111
第二节 郭象注释《庄子》的方法 117
第三节 《庄》、郭“自然”思想之比较 123
第四节 《庄》、郭“性分”思想之比较 132
第五章 庄学发展的高峰:郭象《庄子注》(下) 139
第一节 《庄》、郭圣人观之比较 139
第二节 郭象对《庄子》思想的发挥 147
第三节 郭象《庄子注》的影响 163
第六章 东晋时期庄学的延蔓 171
第一节 《庄子》与东晋士人的玄学心态 171
第二节 《庄子》与东晋文学 179
第三节 葛洪《抱朴子》对《庄子》的双重态度 197
第四节 陶渊明与《庄子》的对话 202
第七章 南朝时期庄学的绵亘 207
第一节 玄、儒兼综与庄子地位的提高 207
第二节 南朝时期的庄学著述 214
第三节 《庄子》在南朝文坛的流转 221
第八章 北朝时期庄学的隐现 228
第一节 北朝庄学发展梗脉 228
第二节 颜之推和刘昼与《庄子》 235
第三节 庄学在北朝文坛的嗣响 238
第九章 庄学与佛学的相互影响 244
第一节 名僧与名士契若金兰 244
第二节 “格义”与援《庄》入佛 251
第三节 释支遁对《庄子·逍遥游》义的开拓 262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庄学与佛学的交织 269
余论 273
主要参考书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