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1章 传统型农业与过渡型农业 1
1.1 传统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1
1.2 传统型农业的增长 9
1.3 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型农业 17
1.4 非典型二元经济的内在矛盾 23
第2章 中国农业的过渡型 31
2.1 新中国建立前的传统型农业 31
2.2 中国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迈进 35
2.3 中国农业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52
第3章 农业现代微观基础模式构建 56
3.1 一个权威性命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56
3.2 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5
3.3 双层经营与市场化的非耦合性 80
3.4 农业现代微观基础模式 86
第4章 市场、政府与农业新政 95
4.1 农场与市场 95
4.2 完善市场体系的重点 101
4.3 农业的弱质性与政府保护 113
4.4 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21
第5章 农业技术道路与技术进步 127
5.1 农民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和技术创新路径 127
5.2 农户的内生技术选择模型 133
5.3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的重构 141
第6章 农户专业化与农业区域专业化 148
6.1 农业专业化程度是农户选择的结果 148
6.2 农户走专业化道路的机制构建 158
6.3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60
7.1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诱因与模式 171
第7章 农业产业化的大推进 171
7.2 同一把钥匙:契约安排 176
7.3 商品契约是否优于要素契约 195
7.4 资产专用性: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契约选择的基准 207
第8章 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 212
8.1 对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反思 212
8.2 城乡二元刚性结构的突破口:工业化重心下移 223
8.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消化池:县域非农产业 230
8.4 工业化重心下移的机制 236
第9章 小城镇产业结构的特征 240
9.1 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240
9.2 现实特点和演变趋势 247
9.3 第三产业的滞后与加速发展 252
第10章 农村区域非农主导产业与非农产业区位 266
10.1 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两个可供参考的理论 266
10.2 产业区位选择:模型与原则 279
第11章 外部经济效果与非农产业集聚 294
11.1 外部经济效果:多种积极溢出 295
11.2 外部经济负效果:污染及控制成本 299
11.3 企业集聚效应 304
11.4 企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 309
第12章 农户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 315
12.1 对几种观点和政策的评介 315
12.2 农户增收的根本途径:提高商品化程度 320
12.3 相关制度和政策设计 325
第13章 农民从身份到职业:中国农民身份的终结 329
13.1 中国农民的身份化 329
13.2 农民职业化的历史趋势 335
13.3 中国农业的走向与农民身份的终结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58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