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广礼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508348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本文是按专题研究和论说的,故名之为《谜语散论》,亦称“三砖集”,三砖者,一为垫脚之砖,希望为新入道的朋友垫高一层,好窥探谜语殿堂的奥妙;二为敲门之砖,希望已入道的朋友用它搞开谜语殿堂的大门,进一步领略其中的真谛;三是引玉之砖,希望能引出真知实见者的“骇世美玉”。

第一章 关于谜的特性及定义 1

第一节 关于谜的特征及本质属性 1

1.1 谜在构成上的多元性 1

1.2 谜在运作过程中的曲折性 9

1.3 环节中的潜藏性 15

1.4 扣击上的贴切性 16

第二节 关于谜特征的几种传统说法的剖析 17

2.1 隐喻与谜 17

2.2 寓意与谜 21

第三节 谜的上位概念 22

3.1 隐语不是谜的上位概念 23

3.2 谜不是文学 23

3.3 谜是游戏 25

第四节 对谜定义的尝试 26

4.1 定义的方法 26

4.2 对谜的定义 26

第二章 谜的结构 28

第一节 谜在横向上分为三段 28

1.1 谜面段 28

1.2 谜底段 30

1.3 谜目段 31

第二节 谜的层次结构 33

2.1 谜的表面意义层 33

2.2 谜的符号层 35

2.3 谜的沟通意义层 36

第三节 谜的总体结构 38

3.1 谜各层、段功能和性质及各区域的职责 38

3.2 谜的内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39

第三章 谜意及生成谜意的格律 谜格 48

第一节 关于谜格的起源 49

1.1 有些起源说可能就是误解 49

1.2 “谜格”一词的出现时间及产生原因 51

第二节 不同时期谜格有着不同的指涉 51

2.1 谜格在明代以前有着广泛的指涉 52

2.2 谜格在清代逐步被认识和定位 53

2.3 二十世纪初是谜格的膨胀期 59

第三节 关于改进谜格的思考 63

3.1 对谜格作出明确界定 63

3.2 规范格的名称 64

3.3 格名调整方案 66

第四节 换字生成类格应用举例 67

4.1 生成谜意时需换谐音异字的格 67

4.2 换近形字类格 69

第五节 调整字数字序生成类格 70

5.1 去字类格 70

5.2 增字类格 72

5.3 变序类格 74

第六节 改变文字结构生成类格 77

6.1 分字生成类 77

6.2 合字类格 79

6.3 去素类格 80

6.4 增素类格 82

6.5 移素类格 82

第七节 可用可不用的格 83

7.1 别读生成的格 83

7.2 别义生成类格 84

7.3 调整节律类格 85

第八节 几种特殊的格 86

8.1 三种互有异同的格 86

8.2 内附格和抵消格 88

8.3 需要统一认识的格 89

第四章 谜意及生成谜意的格律 谜律 90

第一节 谜律概说 90

1.1 别解在谜中的实际地位 90

1.2 谜律是对谜的认识的归纳 92

第二节 有字取异义类谜律 93

2.1 异读生成律 93

2.2 变性生成律 94

2.3 变义生成律 98

2.4 弃义取形生成律 99

第三节 需调整原文来生成谜意的律 105

3.1 调整节律生成律 105

3.2 分字生成律 108

3.3 异字取义生成 109

第四节 选意类生成手段 109

4.1 文句题材的选择生成 110

4.2 单字题材的选择生成 115

4.3 专用名词的选择生成 119

第五节 歇漏类生成 121

5.1 歇文生成 122

5.2 漏项生成律 123

第五章 谜的分类 126

第一节 中国谜语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126

1.1 对谜分类的历史回顾 126

1.2 现有的划分和分类中需要推敲的问题 128

1.3 本文推荐的分类标准 131

第二节 用新标准定义事物谜 132

2.1 事物谜的谜底是事物的概念 132

2.2 事物谜的沟通特点 133

2.3 事物谜是两种谜的合称 133

第三节 用新标准定义析字谜 137

3.1 析字谜是利用汉字的构成特点来实现沟通的谜 137

3.2 析字谜的样式 138

第四节 用新标准定义衍义谜 142

4.1 衍义谜是以两端衍绎意义来实现沟通的谜 142

4.2 衍义谜的样式 143

第五节 几种不能与谜种并列的形式 145

5.1 所有杂谜都可分别归入字谜和文谜 145

5.2 组谜是单谜的组合 147

第六节 区分三个谜种的方法 150

第六章 析字谜 析字谜概说 152

第一节 对析字谜的界定 152

1.1 什么是字谜 152

1.2 字谜与非字谜分辨 153

第二节 析字谜的成谜原理 155

2.1 中国汉字 156

2.2 汉字形体的可告诉性是析字谜的成谜依据 156

第三节 析字谜的表达及表达结构 158

3.1 含寓成份 158

3.2 表达成份 163

3.3 示变成份 164

3.4 提示成份 166

3.5 随附成份 169

第四节 析字谜的表达体系 170

4.1 析字表达的五大门类 170

4.2 析字表达的体法和表达式 172

第七章 析字谜 析字谜体法发凡 175

第一节 仿制表达类体法 175

1.1 增延仿制体 175

1.2 减损仿制体 179

1.3 分离仿制体 188

1.4 组合仿制体 192

1.5 旋转仿制体 196

1.6 移动字素仿制体 200

第二节 设变类体法 205

2.1 设增目标字示意体 206

2.2 假设性减损目标字示意体 215

2.3 设分目标字示意体 223

2.4 设合目标字示意体 225

2.5 设转目标字示意体 227

2.6 试移目标字字素示意体 228

第三节 指认系列 231

3.1 指位认取体 231

3.2 酌情选择体 238

3.3 共载选同体 243

第四节 陈述表达类体法 245

4.1 分部陈述体 245

4.2 归纳陈述体 250

4.3 自我陈述体 254

第五节 比较类表达 255

5.1 示缺比较体 256

5.2 示余比较体 262

5.3 形状比较体 264

第六节 析字体法的混用 266

6.1 混法的暗用 267

6.2 混法明用 267

第七节 析字谜中的几种常见现象 270

7.1 谜意的辐射现象 270

7.2 析字谜表达体法的牵扯现象 272

第八节 被表达端结构 274

8.1 被表达端有附加成份 274

8.2 对扣谜的两端扣击着同一个目标 276

8.3 析字谜被表达端的解意性附加 277

第八章 衍义谜 278

第一节 对衍义谜的界定及其原理 278

1.1 对衍义谜的具体界定 278

1.2 衍义谜的成谜原理 280

1.3 衍义谜的沟通首先是要衍绎谜意 281

第二节 考注疏训类 284

2.1 考注体 284

2.2 疏训体 286

2.3 注疏并用体 290

第三节 人物审定类 291

3.1 人事考察体 292

3.2 物类考证体 294

第四节 补遗说漏类 299

4.1 说漏体 299

4.2 续补体 301

第五节 对说反推类 302

5.1 对对体 302

5.2 推说体 305

5.3 几个要说明的问题 307

第六节 评文释义类 308

6.1 译解体 308

6.2 评议体 310

6.3 评价体 312

6.4 混评体 313

第九章 事物谜 314

第一节 事物谜的制作及成谜原理 314

1.1 事物谜同样遵循着对立统一的规律 315

1.2 事物谜也是两层意义的对立统一体 317

第二节 事物谜的表达结构 317

2.1 主表成份 318

2.2 助表成份 318

2.3 随附成份 319

第三节 事物谜生成谜意的主要手段 320

3.1 同中有异的手段 320

3.2 事物谜特有手段 322

第四节 事物谜的沟通体法 325

4.1 特征指认类体法 326

4.2 分辨沟通类体法 329

第十章 中国谜史试说 需要重新认识的历史问题 332

第一节 隐与谜的关系 332

1.1 古代的隐不是谜语也难以化为谜语 333

1.2 重新考量隐化谜说 339

1.3 周密与隐即谜说 342

第二节 中国文人与谜语的关系 350

2.1 文人对谜语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351

2.2 文人对中国谜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52

第三节 关于谜史资料问题 353

3.1 资料不足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353

3.2 谜语与许多形式有互通关系 354

第十一章 中国谜史试说 中国谜史分期概谈 357

第一节 南北朝至五代——中国谜史上的正名期 357

1.1 南北朝是中国谜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358

1.2 出现了大量的谜语人才 359

1.3 南北朝时期谜事兴盛的主要原因 360

第二节 宋至清中期——中国谜史上的大发展时期 361

2.1 这期间谜事已成为有广泛参与者的社会活动 362

2.2 开始关注资料和理论探讨 364

2.3 新的谜种相继形成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366

2.4 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谜人 375

第三节 清代后期——中国谜语的成熟期 376

3.1 费源的《玉荷隐语》当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 376

3.2 全部成熟的最重要指标是基本完成了沟通系统 377

3.3 谜史人物 380

第四节 秦汉——中国谜史上的寄名期 381

4.1 刘勰给出了汉代有谜语的证明 381

4.2 对汉代谜的名称和“谜”字的考证 383

4.3 在汉代作品中存在着类谜体和谜化现象 384

第五节 商周——中国谜史上的起源期 391

5.1 荀子赋象是记录谜活动的过程 391

5.2 “女承筐”是《易经》向谜语借用的征词 392

5.3 “弹歌”是一首猜事的谜歌 394

5.4 关于谜语起源的假说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