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辅助诊断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传馥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2826662
  • 页数:730 页
图书介绍:

一、血清脂代谢测定 1

(一)总胆固醇(TC)  1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检查 1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1

(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

(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 2

(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

(六)载脂蛋白B(ApoB)  4

(五)载脂蛋白A-1(Apo A-1)  4

(八)血脂标本采集与处理的注意点 5

(七)脂蛋白(a)[Lp(a)]  5

(一)血清肌酸激酶(CK)  6

二、心肌酶谱测定 6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  7

(三)肌红蛋白(Mb)  8

(四)肌钙蛋白(Tn)  9

(六)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0

(五)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  10

一、正常心电图 11

第二节 心电学检查 11

(七)影响心肌酶测定的因素 11

(一)房室肥大  14

二、常见异常心电图 14

(二)窦性心律失常  18

(三)房性心律失常  24

(四)交界性心律失常  29

(五)室性心律失常  32

(六)窦房传导阻滞 37

(七)房室传导阻滞  39

(八)心室内传导阻滞  43

(九)预激综合征  51

(十)冠心病  54

(十一)心包炎  57

(十二)其他 59

(一)运动负荷试验  67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67

(二)药物负荷试验  70

四、动态心电图 71

(一)窦房结电图  74

五、特殊心电检查 74

(二)希氏束电图  76

(三)心率变异性(HRV)  78

(四)Q-T离散度(QTd)  81

(五)心室晚电位(VLP)  83

六、心向量图(VCG) 87

七、心音图 91

(一)颈静脉搏动图  94

八、心机械图 94

(二)颈动脉搏动图  96

(三)心尖搏动图  97

(一)窦房结功能测定  98

九、心脏电生理学检查 98

(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99

(三)心脏不应期测定  101

一、心血管系压力监测 103

第三节 心导管检查技术 103

二、心排血量测定 104

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05

第四节 心血管X线检查 108

四、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108

一、心脏超声检查 112

第五节 超声检查 112

二、血管超声检查 137

第六节 心血管CT检查 146

第七节 心血管MRI检查 152

一、放射性核素心功能检查 160

第八节 心血管核医学检查 160

二、心肌灌注显像 164

三、心肌梗死显像 168

四、心肌代谢显像 169

五、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171

六、心脏神经受体显像 172

七、静脉显像 173

(一)痰液大体检查  175

一、痰液检查 175

第二章 呼吸系统检查 175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175

(二)显微镜检查  176

二、胸液检查 177

(三)痰液培养  177

三、动脉血气分析 181

四、结核菌素试验 184

第二节 肺功能检查 185

(一)肺容量及其组成  186

一、通气功能检查 186

(二)通气功能(动态肺容量)测定 188

(一)闭合气量(CV)测定  191

二、小气道功能检查 191

(三)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  191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C)  193

(一)肺弥散  194

三、换气功能测定 194

(三)等流量容积(Viso ?)  194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的比值(?A/?) 196

(一)肺顺应性测定  197

四、呼吸动力机制测定 197

(三)肺内分流  197

(二)气道阻力(Raw)  198

(一)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  199

五、呼吸肌功能测定 199

(二)跨膈压(Pdi)  200

六、脉冲振荡法(IOS) 201

(三)口腔闭合压  201

第三节 胸部X线检查 203

一、胸腔积液 208

第四节 胸腔积液及纵隔肿瘤超声检查 208

二、纵隔肿瘤 209

第五节 胸部CT检查 212

第六节 胸部MRI检查 222

一、肺灌注显像 226

第七节 肺部核医学检查 226

二、肺通气显像 228

三、肺癌阳性显像 230

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 233

一、肺活检 233

第八节 病理学检查 233

三、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234

四、胸膜穿刺活检 235

一、粪便检查 237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237

第三章 消化系统检查 237

二、腹水检查 239

(一)酶学测定  242

三、肝功能检查 242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247

(三)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试验  250

(一)甲型肝炎  251

四、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病毒相关标志检测 251

(二)乙型肝炎  252

(四)丁型肝炎  253

(三)丙型肝炎 253

五、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254

(六)庚型肝炎  254

(五)戊型肝炎  254

第二节 消化功能检查 256

一、食管测压术 256

六、定量肝功能试验 256

二、食管、胃pH检测 259

三、胃电图 261

四、肛门直肠测压 262

五、内镜下胆道括约肌测压 265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266

第三节 内镜检查 266

二、小肠内镜检查 270

三、大肠内镜检查 272

四、十二指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276

五、胆道镜检查 278

六、超声内镜检查 283

一、腹部平片 286

第四节 消化系统X线检查 286

二、消化道钡餐造影 287

三、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88

一、肝脏超声检查 291

第五节 腹部超声检查 291

二、胆道系统超声检查 304

三、胰腺超声检查 312

四、脾脏超声检查 316

五、胃肠道超声检查 323

(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X线造影和置管引流  326

(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326

附:介入性超声 326

(四)超声引导下肝内病变的注药治疗  327

(三)肝脓肿或肝囊肿的超声引导穿刺与引流  327

第六节 腹部CT检查 329

一、腹部实质脏器CT检查 330

二、腹部空腔脏器CT检查 337

第七节 消化系统MRI检查 346

一、肝胶体显像 356

第八节 消化系统核医学检查 356

二、肝血池显像 359

三、肝胆显像 360

四、涎腺显像 362

五、食管通过时间测定 363

六、胃食管反流显像 364

七、胃排空时间测定 365

八、肠道出血定位显像 367

九、胃肠道丢失蛋白测定 368

一、幽门螺杆菌检测 369

第九节 其他检查 369

十、脂肪吸收试验 369

(一)直接试验  371

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 371

(二)间接试验  372

(三)淀粉酶测定  373

(五)血清脂肪酶测定  374

(四)淀粉酶清除率/肌酐清除率(Cam/Ccr)测定 374

(七)粪便检验  375

(六)血清高铁清蛋白测定  375

(二)脂肪吸收试验(脂肪吸收率)  376

(一)D-木糖吸收试验  376

三、小肠消化吸收功能试验 376

(一)一般检查  377

四、胃液检查 377

(三)蛋白消化吸收试验  377

(二)显微镜检查  378

(四)隐血试验  379

(三)胃酸测定 (379)  379

(二)显微镜检查  380

(一)一般检查  380

五、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380

六、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381

(四)生化检查  381

(三)细菌学检查  381

七、胰腺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382

八、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383

(二)物理检查  384

(一)标本收集  384

第四章 泌尿系统检查 384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384

一、尿液检查 384

(三)化学检查  386

(五)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  392

(四)血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392

(七)1h细胞排泄率  398

(六)尿12h细胞计数(Addis计数)  398

(八)尿电解质检查  399

(九)尿结石检查  401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402

二、肾功能检查 402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 403

(四)血清肌酐(Cr)测定  404

(三)血尿素氮(BUN)测定  404

(五)血清尿酸测定  405

(七)酚红排泌试验  406

(六)血离子多肽C测定  406

(九)每3h尿相对密度试验(Zimnifsky试验)  407

(八)昼夜尿相对密度试验(Mosenthal试验)  407

(十)尿β2-微球蛋白  408

(十一)血β2-微球蛋白  409

二、静脉肾盂造影 410

一、尿路平片 410

第二节 泌尿系统X线检查 410

一、肾脏超声检查 411

第三节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411

三、肾动脉造影 411

三、膀胱超声检查 415

二、输尿管超声检查 415

四、前列腺超声检查 417

一、腹膜后、肾及盆腔的CT解剖结构 418

第四节 泌尿系统CT检查 418

附:介入性超声 418

四、肾细胞癌CT检查 421

三、肾囊肿CT检查 421

二、肾肿块CT检查 421

五、肾错构瘤CT检查 422

八、肾萎缩、钙化和结石CT检查 423

七、肾实质、肾包膜下与肾周围血肿CT检查 423

六、肾盂病变CT检查 423

十、腹膜后淋巴结病变CT检查 424

九、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检查 424

十一、膀胱癌、前列腺癌CT检查 425

第五节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MRI检查 426

一、肾动态显像 433

第六节 泌尿系统核医学检查 433

二、肾静态显像 435

三、肾图 436

四、卡托普利介入试验 437

六、肾有效血浆流量测定 438

五、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438

一、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439

第七节 病理学检查 439

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440

(一)红细胞计数(RBC)  442

一、血液一般检查 442

第五章 血液系统检查 442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442

(三)白细胞计数(WBC)  443

(二)血红蛋白量测定(Hb) 443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  444

(六)红细胞平均值  446

(五)血细胞比容(HCT)  446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  447

(一)缺铁性贫血  448

二、贫血的检验 448

(三)溶血性贫血  451

(二)巨幼细胞贫血  451

(一)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462

三、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462

(三)血小板相关IgG(PAIgG)、IgM(PAIgM)、IgA(PAIgA)和C3(PAC3)测定 463

(二)血小板计数(BPC)  463

(五)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 464

(四)血浆血栓烷B2(TXB2)测定 464

(六)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465

(九)全血凝固时间(CT)测定 466

(八)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466

(七)血小板因子Ⅳ(PF4)测定 466

(十一)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KPTT)测定 467

(十)血浆复钙时间(RT)测定 467

(十二)凝血酶原消耗不佳的纠正试验 468

(十四)简易凝血激酶生成试验的纠正试验  469

(十三)简易凝血激酶生成试验  469

(十五)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测定  470

(十六)血浆因子Ⅷ:C抗原测定  471

(十八)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472

(十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测定  472

(十九)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纠正试验  473

(二十二)血浆因子Ⅴ测定  474

(二十一)蝰蛇毒复钙时间测定  474

(二十)蝰蛇毒磷脂凝固时间测定  474

(二十四)血浆因子Ⅴ促凝活性测定  475

(二十三)血浆因子Ⅶ测定  475

(二十六)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476

(二十五)血浆因子Ⅶ促凝活性测定  476

(二十八)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477

(二十七)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477

(三十一)D-二聚体定性试验  478

(三十)酶联免疫吸附法FDP检测  478

(二十九)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  478

(三十三)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试验  479

(三十二)D-二聚体定量试验  479

(三十五)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测定  480

(三十四)抗凝血酶Ⅲ功能活性测定  480

(三十七)蛋白S抗原测定  481

(三十六)蛋白C活性测定  481

(一)醋酸纤维膜电泳法  482

四、M蛋白免疫分析 482

(三)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483

(二)琼脂或琼脂糖电泳  483

(四)免疫电泳  484

(六)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两种轻链型定量检测  486

(五)免疫固定电泳  486

(七)尿本周蛋白测定  487

(一)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488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 488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诊断 488

(三)粒细胞系的改变  489

(二)粒红比例  489

(四)红细胞系的改变  491

(六)单核系的改变  492

(五)淋巴系的改变  492

(七)浆细胞系的改变  493

(八)巨核细胞系的改变  494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495

二、组织化学染色 495

(九)组织细胞系的改变  495

(十)特殊病理细胞  495

(十一)原虫 495

(二)苏丹黑B(SB)染色  497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498

(四)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499

(五)糖原过碘酸希夫反应(PAS) 500

(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加氟化钠抑制试验  502

(七)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ANAE)染色  503

(八)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AS-DCE)染色  504

(九)铁染色  505

二、骨髓活组织检查 506

第三节 白血病的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508

第四节 细胞免疫标记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513

一、骨髓显像 517

第五节 血液系统核医学检查 517

二、脾显像 519

三、淋巴显像 520

四、血容量测定 522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 523

六、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524

(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测定  526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526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检查 526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526

一、下丘脑激素测定及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 526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527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测定  527

(五)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  528

(六)氯米芬试验  529

(七)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释放试验  530

(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兴奋试验 531

(二)催乳素(PRL)测定  532

(一)生长激素(GH)测定  532

二、垂体激素与功能测定 532

(三)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533

(五)N-阿黑皮素原测定  534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534

(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测定  535

(八)生长激素(CH)兴奋试验  536

(七)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536

(十)催乳素(PRL)激发试验 537

(九)生长激素抑制试验  537

(十一)高渗氯化钠溶液试验  538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放射免疫测定  539

三、甲状腺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539

(十二)禁饮试验 539

(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  540

(四)血清游离T3、T4测定 541

(三)血清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测定  541

(五)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  542

(七)抗甲状腺抗体测定  543

(六)甲状腺吸131I试验  543

(九)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测定  544

(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544

(十)过氯酸钾试验 545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尿17-酮类固醇测定  546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546

(二)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547

(四)血、尿醛固酮测定  548

(三)血浆皮质醇测定  548

(六)血浆皮质酮测定  549

(五)血浆11-去氧皮质醇测定 549

(七)ACTH兴奋试验 550

(九)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51

(八)美替拉酮(甲吡酮)试验  551

(二)尿香草扁桃酸测定  552

(一)尿儿茶酚胺测定  552

(十)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52

五、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552

(四)冷加压试验  553

(三)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及尿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  553

(一)肾小管重吸收磷(TRP)试验  554

六、甲状旁腺功能测定 554

(五)酚妥拉明试验  554

(二)磷廓清试验 555

(三)钙耐量试验  556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557

(一)血糖测定  557

七、胰腺内分泌功能检查 557

(三)甲苯磺丁脲(D860)试验  558

(五)血C肽测定  559

(四)血浆胰岛素测定  559

(七)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测定 560

(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  560

(九)胰岛细胞抗体(ICA)测定  561

(八)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测定  561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  562

(一)血浆睾酮(T)测定  562

八、性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 562

(三)血浆雌激素测定  563

二、骨质疏松的X线基本表现 564

一、骨成熟及骨龄测定 564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X线检查 564

四、地方性氟骨症的X线表现 565

三、垂体疾病X线检查 565

第三节 甲状腺超声检查 566

一、垂体CT 571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CT检查 571

二、甲状腺CT 572

三、肾上腺CT 573

一、垂体MRI 575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MRI检查 575

四、胰腺CT 575

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MRI 576

四、胰腺MRI 577

三、肾上腺MRI 577

五、乳腺MRI 578

一、甲状腺摄131I试验 579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 579

二、甲状腺99TcmO4-摄取试验 580

三、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581

五、甲状腺显像 582

四、过氯酸钾释放试验 582

六、甲状旁腺显像 584

七、肾上腺皮质显像 585

八、肾上腺髓质显像 587

第七节 病理学检查 588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589

第七章 神经系统检查 589

一、脑电图检查 591

第二节 电生理学检查 591

二、肌电图检查 593

(一)体感诱发电位  595

三、诱发电位检查 595

(四)运动诱发电位  596

(三)视觉诱发电位  596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596

一、头颅平片 597

第三节 神经系统X线检查 597

二、脑血管造影 598

第四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599

第五节 神经系统CT检查 601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 616

一、脑血流灌注显像 635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 635

二、普通脑动态和静态显像 638

三、脑代谢显像 640

四、脑脊液显像 642

(一)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 644

一、骨形成生化指标 644

第八章 骨关节系统检查 644

第一节 骨代谢实验室检查 644

(三)Ⅰ型前胶原C端肽和N端肽  646

(二)血清骨钙素 646

(一)尿羟脯氨酸  647

二、骨吸收生化指标 647

(三)吡啶诺林和脱氧吡啶诺林  648

(二)血浆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648

(四)Ⅰ型胶原N末端肽  649

三、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应用 650

(六)尿钙定量/肌酐比值  650

(五)Ⅰ型胶原C端肽  650

第二节 骨关节X线检查 651

第三节 骨超声检查 652

第四节 骨关节系统MRI检查 654

第五节 骨关节系统核医学检查 660

(一)皮质指数法  665

一、X线平片法 665

第六节 骨量检测 665

二、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法 666

(五)椎体指数评定法  666

(二)皮质厚度法  666

(三)骨小梁类型指数评定法  666

(四)X线定量骨密度法  666

五、定量超声 667

四、定量CT 667

三、双能X线吸收法 667

(一)甲胎蛋白(AFP)  669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记物 669

第九章 肿瘤标记物检测 669

(二)癌胚抗原(CEA)  670

(三)β2-微球蛋白  671

(四)细胞角蛋白19  672

二、糖类抗原肿瘤标记物 674

(五)本周蛋白(BJP)  674

(二)糖类抗原125  675

(一)糖类抗原19-9  675

(三)糖类抗原15-3  676

(四)糖类抗原72-4  677

(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678

(五)糖类抗原242  678

(八)鳞状细胞癌抗原  680

(七)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680

(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681

三、酶类肿瘤标记物 681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682

(三)α-L-岩藻糖苷酶  683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84

(一)降钙素  684

四、激素类肿瘤标记物 684

五、肿瘤相关物质测定 685

一、基因多态性分析 687

第十章 遗传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687

二、染色体畸变分析 689

四、直接突变测定 690

三、生化诊断 690

五、间接突变测定 691

一、有关黏度的基本概念 692

第一节 血黏度测定 692

第十一章 血液流变学的实验室检查 692

二、血黏度测定方法 693

(二)黏滞性指标  694

(一)浓稠性指标  694

三、血黏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694

(四)凝固性指标  696

(三)聚集性指标  696

四、影响血黏度的因素 697

(五)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697

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698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略) 698

五、血黏度测定注意事项 698

第二节 红细胞流变性测定 698

第三节 红细胞聚集性测定 699

第四节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700

一、类风湿因子 701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701

二、抗核抗体检查 702

三、抗双链DNA抗体 703

四、抗组蛋白抗体 704

六、抗SSA(Ro) 705

五、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 705

八、抗U1-RNP 706

七、抗SSB(La) 706

十、抗磷脂抗体 707

九、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707

十二、抗Ki(SL)抗体 708

十一、抗增生细胞核抗原 708

一、体液渗透压测定 710

第十三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实验室检查 710

(一)钾、钠测定  712

二、电解质测定 712

(二)氯测定  716

(三)钙测定 717

(四)磷测定  719

(五)镁测定  721

(六)铁测定  723

(七)血清铜测定  725

(八)锌测定  726

四、酸碱平衡的分析 727

三、阴离子间隙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