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通发展历史概述 3
第一节 古代交通发展简史 3
目录 3
第一篇 城市交通规划总论 3
一、萌芽时期(1840~1894年) 5
第二节 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分布 5
二、初步发展时期(1895—1927年) 6
三、继续发展时期(1928~1937年) 9
四、严重破坏与全面萎缩时期(1938~1949年) 10
二、线路少、质量差,又互不连网 12
一、发展过程呈抛物线型(出现—发展—萎缩) 12
第三节 旧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12
四、运输设施和运输业大都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控制 13
三、运量规模有限,运输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13
五、地理分布不均衡 14
第四节 新中国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成就 16
一、设施与装备成倍增加,实力明显增强 17
二、技术状况显著改善,运营指标、运输效率明显提高 19
三、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 20
一、恢复、初步发展与较合理布局阶段(1949~1957年) 21
第五节 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概述 21
四、已初步形成全国综合运输网体系,并向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 21
二、动荡发展与布局明显西移阶段(1958~1970年) 22
三、再次发展与建设重点东移阶段(1971~1980年) 23
四、全面发展和布局渐趋合理阶段(1981~1995年) 25
一、交通网布局的重大变化 28
第六节 新中国交通运输布局的重大变化及若干认识与经验 28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若干认识与经验 31
一、规划思想的更新 33
第七节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思考 33
二、城市道路结构的更新 36
三、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7
四、城市交通规划学的产生与发展 38
二、城市综合交通 40
一、交通 40
第二章 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理论 4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0
三、城市道路 41
一、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 42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 42
四、城市规划中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43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43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 43
一、城市性质 44
第三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44
五、城市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44
二、城市规模 45
二、城市交通布设 46
一、城市布局 46
第四节 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 46
三、北京城市布局 47
一、城市土地使用及其功能划分 50
第五节 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 50
二、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 51
三、旧城区交通规划 53
第六节 市政公用系统与城市交通 54
一、城市生态 55
第七节 城市环境与城市交通 55
二、城市道路与城市景观 58
三、环境保护 59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 60
第八节 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 60
二、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71
一、城市过境交通概述 90
第九节 城市过境交通 90
二、城市过境交通 91
三、其他过境交通 96
第三章 城市交通问题 98
一、世界小汽车拥有量增长与拥有水平 99
第一节 城市中小汽车发展和使用 99
二、发达国家小汽车使用 101
三、发展中国家小汽车使用状况 103
四、中国小汽车使用 104
五、前苏联小汽车发展和使用 106
六、城市发展小汽车利弊 108
七、城市小汽车发展预估 112
一、大城市中心区主要特点 113
第二节 大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问题 113
二、大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 117
第三节 城市货运汽车交通 120
一、城市出入口道路发展概况 126
第四节 城市出入口公路 126
二、城市出入口道路作用 128
三、中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现状 129
四、城市出入口道路特性 131
五、城市出入口道路存在问题 134
第五节 汽车存放与管理 136
四、停车场分布不尽合理 137
三、机关单位、大型公共建筑缺乏停放设施 137
一、充分认识车辆存放问题的重要性 137
二、社会公用停车场地严重缺乏 137
八、管理薄弱,法制不严 138
七、违章占路停车 138
五、地下存车问题 138
六、换乘存在的问题 138
一、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139
第六节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9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40
一、城市道路交通 142
第一节 城市市内交通规划 142
第四章 城市内外交通规划与用地布局及其分类 142
二、城市货运交通 143
三、上海城市货运枢纽交通规划概要 144
四、城市地面公共交通规划 145
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149
六、自行车交通 153
七、步行交通 154
八、城市道路系统 156
二、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趋势 161
一、城市对外交通的功能和任务 161
第二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61
三、铁路 162
四、港口 164
五、航空港 167
六、公路 171
七、上海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概要 172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 174
第三节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74
二、城市布局、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 176
三、城市交通预测和评价 177
四、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概要 180
一、城市交通分类 182
第四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分类 182
二、城市道路分类 183
三、国标的分类 184
一、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 186
第五节 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发展及其构成 186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发展 188
三、交通系统的构成 192
一、城市化发展迅速 202
第一节 城市交通特征的影响因素 202
第五章 城市交通特性 202
二、城市人口与工作岗位分布 204
三、我国城市用地形态特征 205
四、流动人员出行特征 206
第二节 汽车在城市中使用日益普及 207
一、城市汽车拥有量现状 208
二、汽车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 211
三、城市汽车出行特性 214
一、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基本特征 219
第三节 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优先发展次序 219
二、影响客运交通结构的主要因素 242
三、决定城市交通方式发展次序原则和方法 245
第四节 城市客运公共交通 251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现状 252
二、城市公共交通特性 259
第六章 城市交通工程规划的分类 271
第一节 城市交通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 271
一、城市交通工程规划原则 271
二、城市交通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271
第二节 城市航空交通工程规划 276
一、城市航空港分类与等级 276
二、城市航空港的规模与技术规定 276
三、城市航空港的规划布局 281
四、市内空运工程设施规划 284
第三节 城市水运交通工程规划 288
一、城市水运工程与设施分类 288
二、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288
三、城市水运工程设施规划 307
第四节 城市铁路交通工程规划 309
一、城市铁路交通工程设施分类与等级 309
二、城市铁路交通工程设施规模与技术规定 310
三、城市铁路交通工程设施规划 322
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 328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328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施分类与等级 329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量与工程设施规模 330
四、城市轨道主要交通设施的技术规定 332
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施规划 337
第六节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划 345
一、城市道路网规划 345
二、城市道路线形规划 350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 360
四、城市人行立交规划 370
五、城市道路交通静态设施规划 372
六、城市公交设施规划 375
第七节 城市公路工程规划 379
一、城市公路网规划 379
二、城市公路枢纽规划 385
第一节 现状交通的资料采集 391
第一章 现状交通的资料采集、分析与近期治理 391
一、资料采集的总体内容与交通区划分 391
第二篇 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391
二、基础资料调查分析 394
三、自然情况调查 397
四、起讫点调查分析基础 398
五、起讫点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404
六、起讫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11
七、交通与交通设施调查 414
第二节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评价 416
一、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416
二、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 417
三、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 420
四、城市出入口道路网分析评价 421
一、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内容 422
二、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原则 422
第三节 城市交通近期治理 422
三、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方法 423
四、城市交通治理实例—合肥市交通近期治理 424
第四节 区域公路网现状分析评价与近期治理 426
一、区域公路网现状分析评价 426
二、区域公路网近期治理 430
第一节 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及步骤 431
一、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431
第二章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规划 431
二、区域交通需求预测 433
一、集合模型 435
二、非集合模型 435
第二节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综述 435
三、动力学模型 436
第三节 交通生成预测 437
一、交通生成预测方法综述 437
二、各种交通生成的预测 439
第四节 交通分布预测 443
一、增长系数法 443
二、重力模型法 448
三、插入机会模型法 453
四、系统平衡模型法 454
五、交通分布预测模型的选择 456
第五节 交通方式预测 457
一、交通方式预测方法综述 457
二、交通方式的分类 459
三、各类交通方式的预测 461
第六节 前苏联城市交通量预测和规划方法 471
一、城市交通量预测 471
二、城市交通客运量规划方法 473
三、各类城市交通工具之间运量分配 474
四、车辆需求预测 476
五、公共客运交通网长度预测 477
六、城市道路网长度预测 477
第七节 依据城市土地使用功能不同预测远景交通量 480
一、依据土地使用功能预测远景交通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480
二、出行产生源分类 481
三、出行数据调查和分析 486
四、出行产生率图表查阅步骤 488
五、出行产生率图表中重要名词术语定义 489
六、出行产生率和独立变数选择原则 490
七、各类用地出行产生率图表 491
第八节 调查居民出行情况,预测远景交通量 521
一、城市居民出行情况调查 521
二、出行产生与预测 524
三、出行吸收与分布 528
四、发放居民调查表,预测远景交通量另一种方法 531
一、邻接矩阵 532
第一节 交通网络表示方法 532
第三章 城市交通网络分析技术 532
二、边编目表 533
三、权矩阵 534
四、邻接目录法 535
一、路段路阻函数 536
第二节 路阻函数 536
二、交叉口延误分析 539
一、综述 542
第三节 网络交通分配 542
三、出行路权分析 542
二、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 544
三、容量限制分配方法 547
四、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 550
五、容量限制一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 559
六、交通分配方法的适用范围 560
第四章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561
第一节 机动车道路段通行能力 562
一、道路通行能力模型 563
二、道路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564
三、道路设计通行能力 566
第二节 自行车道路段通行能力 567
一、自行车车流的形态 568
二、自行车车流模型 569
三、自行车道路段通行能力 570
第三节 无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572
二、优先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573
一、无交通信号交叉路口的控制方法 573
一、车辆通过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状态 577
第四节 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577
二、车辆通过冲突点的通行能力 579
三、验算某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示例 581
一、线形或带形道路网 589
第一节 城市道路网络 589
第三篇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589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589
二、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590
四、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592
三、方格形道路网 592
五、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598
六、手指式(巴掌式)道路网 599
第二节 郊区公路网络 600
七、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600
一、市区外围公路环和若干放射线组成郊区公路网络 601
二、井字形郊区公路网络 602
三、三个公路环和若干放射线组成郊区公路网络 603
第三节 城市铁路枢纽 604
二、十字形铁路枢纽 605
一、丁字形铁路枢纽 605
三、环形铁路枢纽 606
第四节 地下铁道线路网 607
四、三角形及其他形式的铁路枢纽 607
一、地下铁道线路网布局依据 608
三、地下铁道布局实例 609
二、地下铁道线路网布局形式 609
第五节 公共汽车线路网布局 616
二、道路交通标志 618
一、交通法规及宣传教育 618
第六节 城市交通管理体系 618
三、交通管理措施 620
四、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系统 622
第七节 远景道路网通过车流量总能力预测 625
二、调查研究各类车辆每日行驶里程 627
一、远景各类车辆的需求量预测 627
四、交通量中几个不平衡系数 628
三、计算道路网中各类道路通过量 628
五、检验远景车辆日总行程和道路网通行能力是否相适应 629
六、城市街道道路网长度计算 632
一、城市道路交通概况及趋势 635
第八节 城市道路交通基础知识 635
二、城市道路交通特征 638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具 641
四、城市道路交通的速度、流量及密度 643
五、城市道路上的通行能力 647
一、中国城市发展梗概 650
第九节 中国城市道路发展概况 650
二、我国城市道路发展概况 651
三、城市道路的功能 652
四、城市道路系统 653
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672
第十节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72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682
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687
四、城市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规划 693
五、城市货运交通规划 696
六、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700
七、区域公路网规划 704
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709
第一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概述 709
第二章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709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标问题 713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713
二、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715
一、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715
第二节 城市干道网类型 715
三、自由式道路系统 716
四、混合式道路系统 717
第三节 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 719
一、城市道路衔接原则 720
第四节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720
二、城市间道路与城内道路网连接 722
一、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 726
第五节 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 726
三、设施性交通枢纽的布置 729
二、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 729
二、道路网密度 731
一、交叉口间距 731
第六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731
三、道路红线宽度 732
四、道路横断面类型 733
一、自行车道路系统 736
第七节 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 736
二、步行系统 737
三、居住区内部道路 742
四、城市停车设施 744
第三章 城市交通枢纽 747
一、客运枢纽作用 748
第一节 城市客运枢纽规划 748
二、客运枢纽分类 749
三、客运枢纽规划原则 752
四、影响客运枢纽规划因素 753
五、城市客运枢纽规划程序 754
二、确定型枢纽选址 755
一、人机参与选址方法提出 755
第二节 城市客运枢纽选址方法 755
三、待定型枢纽选址 756
一、客运枢纽功能要求 759
第三节 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 759
二、枢纽主要设施 760
一、货物流通中心发展 762
第四节 城市货物流通中心 762
二、货物流通系统结构和功能 764
一、货物流通中心的分类 766
第五节 货物流通中心规划 766
三、货物流通中心意义 766
二、货物流通中心规划布局原则 767
三、货物流通中心规划步骤 768
二、建立模型 771
一、建立选址模型基本假设 771
第六节 货物流通中心选址方法 771
三、综合判断 773
一、设线及车辆运行的机动灵活性 774
第一节 公共汽车交通特性 774
第四章 公共汽车交通 774
二、道路交通条件对公共汽车运行的影响 775
三、小型公共汽车的交通特性及发展趋势 776
一、建立地面准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背景 777
第二节 地面准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777
二、地面准快速公共汽车线路网规划原则 778
三、上海市区地面准快速公共汽车线路网初步规划方案简介 779
一、公共汽车线路网布局原则 784
第三节 公共汽车线路网布局与场站规划 784
二、公共汽车线路网布局 787
一、公共交通车辆自动监控系统 792
第四节 公共汽车交通营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792
三、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场站规划 795
二、公共交通营运管理信息系统 802
三、公共汽车营运组织计算机模拟 804
第一节 轻型轨道交通的复兴 808
第五章 轻型轨道交通 808
一、载客车辆技术指标 809
第二节 轻型轨道交通技术指标 809
三、轻型轨道线路技术要求 815
二、轻型轨道交通横向净空 815
二、轻型轨道交通线路选定 817
一、轻型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基本原则 817
第三节 轻型轨道交通设计 817
三、轻型轨道交通横向布设 818
四、在交叉口处轻轨交通的布设 821
五、轻轨交通车站布设 822
第四节 轻型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823
一、自行车发明与类型 824
第一节 城市自行车发展概况 824
第六章 自行车交通 824
二、自行车交通发展 825
三、城市自行车交通基本特点 828
四、城市自行车交通主要问题 830
一、城市自行车出行特征 831
第二节 自行车出行特征和交通技术特性 831
二、自行车基本特性 833
三、自行车交通特性 834
第三节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837
一、理论通行能力的计算 838
二、特征性通行能力 839
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 840
一、自行车交通管理的必要性 843
第四节 自行车交通组织与管理 843
二、自行车交通基本要素管理 844
四、自行车秩序管理 845
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 845
一、概述 846
第五节 自行车停车场地规划 846
二、自行车停车场类型 847
三、自行车停车场调查 848
四、自行车停车场特性 849
五、自行车停车场规划 851
一、居民出行中步行交通的比重 855
第一节 城市人流形成的规律性 855
第七章 行人交通 855
二、人行流形成原因分析 858
一、单个行人交通技术特性 859
第二节 人行流技术特性 859
二、群体行人交通技术特性 862
一、人行道 863
第三节 人行道和步行街 863
二、步行街(区) 866
一、人行横道作用及其标线的含义 870
第四节 人行横道 870
二、人行横道布置原则 871
三、人行信号灯 872
五、交叉口上人行横道通行能力 873
四、人行过街附属设施 873
一、人行过街立交设施选择依据 878
第五节 人行过街天桥和地道 878
二、人行立交型式选择 879
三、城市人行立交形式设计原则 880
四、城市人行天桥形式设计 881
五、城市人行地道形式设计 891
一、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894
第一节 城市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894
第八章 城市汽车停车场 894
第二节 汽车停车场需求量计算 895
二、停车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895
二、停车密度 896
一、停车时间 896
四、停车场停车需求量 897
三、停车周转率 897
二、停车场按服务对象分类 898
一、停车场按停放地点分类 898
第三节 城市汽车停车场分类及其停车特点 898
三、停车场按结构分类 899
二、街边停车车位划定 900
一、街道停车地点选择 900
第四节 街道汽车停车场 900
三、街边停车管理 901
一、街道外汽车停车场布置 902
第五节 街道外汽车停车场 902
二、街道外停车场设计 903
三、附属设施 908
第一节 大型公共建筑选址的道路交通规划问题 909
第九章 大型公共建筑选址及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规划设计 909
第二节 临近建筑交通与临近建筑交通空间 910
第四节 旅游饭店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规划 912
二、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构成 912
第三节 大型公共建筑临近建筑交通及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构成 912
一、临近建筑交通的构成 912
一、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思想 913
第五节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 913
三、实例分析 917
二、铁路客站(与长途汽车站组合的)站前广场空间组织和功能关系 917
第六节 公共建筑停车车位估算 919
二、停车场规划 922
一、停车场的类型 922
第十章 城市道路交通附属设施 922
第一节 停车场 922
三、停车场设计 923
二、自行车的停放方式及占用面积 926
一、自行车停车场的种类 926
第二节 自行车停车场 926
三、自行车停车场规划设计 927
二、道路照度标准 928
一、道路照明要求 928
第三节 城市道路照明 928
三、灯光源 929
四、平面布置 930
五、常用路灯纵横向布置 931
一、交通指挥信号 932
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932
二、交通标志 933
一、一般战略理论 934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原理 934
第十一章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934
第一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概述 934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任务 935
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 936
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37
五、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程序和框图 939
一、背景形势分析 940
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测 940
二、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预测 941
一、城市远期客货需求总量预测 943
第四节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预测 943
二、远期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宏观预测 946
三、交通工具发展预测 952
四、简化的四阶段预测 953
六、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需求宏观预测 955
五、城市交通流主流向预测 955
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957
第五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与对策 957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958
三、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战略 961
二、城市道路的设计步骤 967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 967
第四篇 城市道路设计 967
第一章 城市道路设计概述与路线设计 967
第一节 城市道路设计原则与步骤 967
一、行人净空 968
第二节 净空与限界 968
三、机动车净空 969
二、非机动车净空 969
四、道路桥洞净空限界 970
五、铁路净空限界 971
二、纵向视距限界 972
一、平面弯道视距限界 972
第三节 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 972
三、交叉口视距限界 973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974
第四节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 974
二、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988
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993
一、道路交通量的估算 998
第一节 机动车车行道设计 998
第二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998
二、一个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 1001
三、一个车道宽度的确定 1002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1003
一、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1006
第二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1006
三、非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 1008
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1008
二、车行道路拱的基本形式 1010
一、车行道横断面流水方向的一般形式 1010
第三节 车行道路拱设计 1010
三、车行道路拱的横坡度 1014
一、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1015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及绿化布置 1015
二、人行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 1017
三、绿化的作用和布置 1018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 1023
第五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 1023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 1024
三、我国城市干路的一些横断面形式实例 1027
第六节 结合地形的道路横断面 1035
一、道路沿坡地设置的横断面 1035
二、道路沿谷地设置的横断面 1035
三、按行车方向划分 1036
四、滨河路的横断面形式 1037
第七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改建 1037
一、断面拓宽 1038
二、断面调整 1038
第三章 城市道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设计 1039
第一节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1039
一、概述 1039
二、圆曲线半径 1039
三、曲线超高与加宽 1047
四、缓和曲线长度 1051
五、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1053
六、小偏角的曲线长度 1054
七、线段衔接 1055
八、行车视距 1056
九、平面线形改善 1061
第二节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 1062
一、概述 1062
二、道路的最大纵坡与最小纵坡的确定 1063
三、合成坡度 1065
四、坡长限制 1066
五、竖曲线 1067
六、纵断面设计程序 1070
七、旧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的调整与改善 1071
第三节 城市道路线形的协调设计 1072
一、道路线形协调的度量标准 1072
二、道路线形协调的内容 1073
三、道路线形协调设计的若干问题 1073
一、道路交叉 1077
第一节 道路交叉及其交通特点 1077
二、交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077
第四章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1077
三、平面交叉的构成与分类 1079
四、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 1082
第二节 平面交叉的交通管制 1086
一、平面交叉常用的交通管制方法 1086
二、渠化交通 1088
三、交通信号控制 1096
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基本概念 1113
一、概述 1113
二、一般平面交叉口设计 1114
三、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 1121
四、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1126
第四节 平面交叉的规划设计 1140
一、平面交叉规划及设计程序 1140
二、设计依据条件 1150
三、一般平面交叉设计 1154
四、环形交叉设计 1175
五、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1188
第五节 立体交叉规划及交通功能分析 1202
一、立体交叉的规划与布局 1202
二、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选择 1208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1214
第一节 路面设计概述 1230
一、对路面的要求 1230
第五章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 1230
二、路面结构层 1231
三、路面分类 1232
四、路面选择 1233
第二节 柔性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235
一、结构设计的原则 1235
五、路面设计任务 1235
二、面层设计要求 1236
三、基层设计要求 1237
四、垫层设计要求 1237
五、路面常用结构层最小厚度 1238
第三节 柔性路面厚度计算方法 1239
一、计算路面弯沉 1239
二、计算路面结构层的弯拉应力 1243
三、计算路面结构的剪切应力 1249
四、层间接触条件和取用材料模量 1253
五、路面结构计算程序 1253
第四节 柔性路面设计参数 1254
一、容许弯沉lr 1254
二、容许弯拉应力σR 1256
三、路面材料的容许抗剪应力 1257
四、设计荷载 1258
五、土基和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 1261
一、设计资料 1269
二、设计路面 1269
第五节 柔性路面设计例题 1269
第六节 柔性路面补强设计 1273
一、路面状况调查 1273
二、确定路面计算弯沉值l0 1274
三、确定旧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s 1275
四、计算加铺层厚度 1275
第七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1277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 1277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1278
第八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设计 1282
一、路面板厚度设计理论 1282
二、设计参数 1283
三、计算板厚 1287
第九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尺寸 1289
一、胀缩应力 1289
二、翘曲应力 1291
三、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尺寸 1293
第六章 城市环形道路的规划与设计 1296
第一节 概述 1296
第二节 环路的规划 1296
一、环路的区位与功能 1297
二、环路的层数 1298
三、城市道路与城外公路衔接 1298
第三节 环路设计标准 1302
一、环路设计标准 1302
二、设计车速 1303
三、设计交通量 1303
四、环路红线宽度 1304
第四节 环路设计 1305
一、路线设计要点 1305
二、环路横断面形式 1308
三、环路交叉口 1312
四、临街道路(Frontag?Road) 1314
五、变速车道设计 1315
六、匝道通行能力 1319
第五节 环路管理 1320
一、入口匝道控制 1320
二、交通监视 1322
三、信息系统 1323
第一节 村镇道路的主要组成及基本作用 1324
一、乡村公路的主要组成 1324
第七章 村镇道路与桥涵设计 1324
第二节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1325
一、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1325
二、乡镇道路的组成 1325
二、乡镇道路的分类 1327
第三节 路线勘测设计 1328
一、平面设计 1328
二、纵断面设计 1350
三、选线 1362
第四节 桥梁的组成和分类 1365
一、桥梁的组成 1365
二、桥梁的分类 1367
第五节 桥梁的设计荷载 1370
一、荷载的类型 1370
二、荷载组合 1375
第七节 桥梁的设计程序 1376
一、初步设计阶段 1376
第六节 桥梁设计资料 1376
二、编制施工图阶段 1379
第八章 其它交通工程的设计 1383
第一节 地下停车场的设计 1383
一、地下停车场的形式与规划 1387
二、技术标准与设计 1393
第二节 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设计 1410
一、城市地下工程的意义、特征及属性 1410
二、城市地下工程的结构施工与建筑环境 1415
三、城市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1421
四、地下铁道的设计 1423
五、地下街道的设计 1471
六、地下管道的设计 1478
七、地下防护工程的设计 1480
第三节 铁路隧道设计 1485
一、隧道位置的选择 1485
二、隧道平、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506
三、隧道支护结构的基本要求及其结构类型 1520
四、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1526
第四节 公路工程设计 1575
一、公路运输的特点和国内外公路发展的概况 1575
二、汽车交通带来的问题 1576
三、公路的技术标准 1579
四、公路的组成部分 1580
五、公路平面设计 1581
六、纵断面设计 1617
七、公路线形设计 1644
八、公路常规勘测与设计 1667
一、地下铁道路网规划 1730
第五节 地下铁道规划设计 1730
二、限界 1755
三、线路平纵剖面设计 1770
四、轨道设计与施工 1800
第五篇 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与交通经济 1823
第一章 城市街道、广场的绿化设计 1823
第一节 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 1823
一、卫生防护作用 1823
二、组织交通的作用 1824
三、美化市容 1824
四、增收副产 1825
五、战备防御作用 1825
第二节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1825
一、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 1825
二、街道绿化的种植设计 1827
三、街道小游园的绿化设计 1835
第三节 林荫道(花园式林荫道)设计 1836
一、林荫道布置的几种类型 1837
二、花园林荫道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838
三、滨河林荫道的设计 1840
四、步行街的绿化布置 1840
第四节 公路、铁路及高速干道的绿化设计 1841
一、公路绿化 1841
二、铁路绿化 1842
三、高速干道的绿化 1843
四、立体交叉的绿化 1843
第五节 防护林带 1844
一、防风林 1844
二、卫生防护林 1845
第六节 城市广场绿化设计 1848
一、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 1848
二、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 1849
二、分流制 1853
一、合流制 1853
三、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求 1853
第一节 城市道路排水概述 1853
第二章 城市道路排水与公用设施 1853
一、雨水排泄方式 1854
二、雨水管网的布置 1854
第二节 城市道路雨水管网 1854
三、雨水管的敷设 1855
四、明渠的修建 1856
第三节 锯齿形街沟设计 1857
第四节 雨水口和检查井 1859
一 、雨水口的布置 1859
二、雨水口的构造 1860
三、检查井的布置 1860
四、检查井的构造 1861
第五节 雨水管渠计算 1862
一、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1862
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 1863
第六节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 1865
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1865
三、雨水管渠设计步骤 1865
二、城市道路上公共交通停靠站的布置 1868
三、城市道路上停车场地的布置 1870
四、城市道路上的公共加油站 1875
五、城市道路照明 1878
六、城市管线的布置 1884
第一节 城市环境特性 1891
一、城市环境非生态化和远离大自然 1891
第三章 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 1891
二、城市开发规模及活动量超过了环境容量的极限 1892
三、多种类型污染源和众多有害物质、能量的并存与交叉 1892
第二节 城市交通噪音及防治对策 1893
一、交通噪声监测 1894
二、交通噪声预测 1898
三、城市交通噪声防治对策 1907
第三节 城市交通对大气污染及防治对策 1909
一、汽车尾气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 1909
二、道路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915
三、控制汽车排放物和道路尘污染的基本对策 1917
第四节 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律文件 1919
一、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环境标准简介 1919
二、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 1924
三、环境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 1925
第五节 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 1927
一、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需要估量 1927
二、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的社会—经济效果举例 1928
第一节 城市交通经济属性及其价值体现 1931
一、完全开放的社会共享资源 1931
第四章 城市交通经济 1931
二、城市交通经济—社会属性多样化 1932
三、城市交通价值的体现形式及其特征 1933
第二节 工程经济学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1936
一、城市客运交通的时间价值分析 1936
二、交通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1939
三、城市公共交通成本—效益分析 1947
第三节 城市交通资金来源和投资政策 1949
一、多方集资和建立交通建设基金的必要性 1950
二、确定投资政策依据和准则 1950
三、城市交通经济效益审计 1952
一、地下街的定义与涵义 1955
二、地下街的发展过程 1955
第四节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1955
三、地下街建设概况 1956
四、地下街的类型 1960
五、地下街的建设方针 1973
六、地下街经营管理体制 1976
七、地下街的城市功能 1978
八、地下街的开发价值 1983
九、城市中心区的立体化再开发 1985
十、中心区广场和街道的地下街规划 1989
十一、地下街的总体布置 1999
十二、地下街的购物环境 2008
十三、地下街的空气环境 2009
十四、地下街的视觉环境与听觉环境 2012
十五、对地下街内部环境的主观评价 2013
第六篇 城市交通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2019
第一章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2019
第二章 相关法律法规 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