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史 第2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庄福龄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10008667
  • 页数:688 页
图书介绍:

第六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重要标志 35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历史条件 351

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正反面经验的哲学总结 352

二、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空前尖锐和复杂的矛盾的需要 354

三、三十年代国内新哲学运动提供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前提 356

四、苏联对德波林学派的批判和几本哲学教科书在中国翻译出版 361

五、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丰富多彩的哲学活动 369

第二节 《实践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375

一、对实践范畴作了系统的科学的阐发 376

二、全面和集中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第一的地位和作用 380

三、深刻系统地论述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85

四、明确提出认识发展过程的总规律 388

第三节 《矛盾论》的基本内容和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390

一、全面、深刻地阐发了“矛盾”概念 391

二、明确提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理论 398

三、系统论述了矛盾转化的思想 407

第四节 《两论》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413

一、对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的理论总结 413

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主导地位 416

三、提供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宝贵经验 418

第七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运用和展开 422

第一节 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422

一、揭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分析“亡国论”与“速胜论”的认识论根源 422

二、唯物辩证地揭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其发展阶段 427

一、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客观依据 432

第二节 运用矛盾转化原理提出军事战略的转变 432

二、正确处理游击战与正规战的辩证关系,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439

第三节 论述抗日战争中诸矛盾的辩证关系 445

一、战争与政治 445

二、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 447

三、防御与进攻 449

四、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 452

五、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 453

六、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56

第四节 兵民是胜利之本 461

一、人民群众是人民战争的决定力量 461

二、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464

三、人民战争必须实行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467

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依据 470

第八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运用和展开 470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哲学思想 470

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79

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48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哲学思想 49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491

二、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496

三、论述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498

四、把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阐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501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丰富和发展 504

一、毛泽东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504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 506

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辩证统一 512

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的伦理思想 517

第九章 延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521

第一节 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521

一、解决党内思想矛盾的一个伟大创造 521

二、对主观主义的系统批判 527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革命文艺领域中的运用 535

四、刘少奇对王明主观主义的批判 540

五、《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主观主义的总清算 543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545

一、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过程 546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命题的丰富内涵 551

第三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化为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554

一、毛泽东历来重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重视哲学原理或思想路线转化为方法和工具的功能和作用 555

二、整风运动不仅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而且要纠正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557

三、毛泽东从哲学上总结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559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566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形成过程 567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概念的酝酿过程 574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577

第十章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争论及其哲学基础 581

第一节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及其唯心主义哲学 581

一、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唯心论哲学 582

二、中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化、系统化。《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58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理论及其唯心论哲学的批判 592

一、对《中国之命运》的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 594

二、对唯生论的批判 597

三、对力行哲学的批判 600

第三节 用无产阶级世界观观察中国之命运和《论联合政府》的哲学思想 607

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608

二、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实现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客观依据 611

三、唯物辩证地分析了两种可能性,论述了争取光明前途的条件 613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建设新中国制定革命纲领提出战斗任务 614

五、坚持党的优良作风,为实现光明的中国之命运而奋斗 617

第十一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621

第一节 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哲学分析 621

一、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622

二、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625

三、进步的光明的历史总趋势 631

第二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634

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635

二、十大军事原则与战略战术的新发展 639

三、坚持人民战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 645

第三节 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 648

一、第三条道路及其唯心主义历史观 648

二、毛泽东对美国《白皮书》唯心史观的批判 654

第四节 揭示民主革命胜利后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 665

一、对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666

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基本思想 669

三、适应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673

第五节 建国前夕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 678

一、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678

二、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 682

三、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 684

四、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消亡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