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问题探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峻,张璋,张丽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616621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中国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 我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1

第一节 多部门管理阶段(1949—1981年) 1

第二节 理性回归的起步阶段(1982—1993年) 5

一、土地详查全面铺开,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制度 6

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兴未艾 10

三、开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总登记 13

四、地籍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各项工作走向正轨 14

第三节 巩固阶段(1994—1996年) 17

一、土地详查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全面展开 18

二、土地申报总登记基本完成,思考日常地籍如何管理 19

三、注重档案管理,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 20

四、完善法规建设,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21

第四节 提高阶段(1997—2000年) 22

一、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开创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 23

二、土地登记制度基本建立,成为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 24

三、土地变更调查与统计制度基本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得到保障 26

四、启动遥感监测体系,促进了土地有效利用 27

五、地籍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8

第五节 发展阶段(2001—2005年) 30

一、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全面展开,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31

二、土地登记覆盖面扩大,产权管理规范化 32

三、全面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地籍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34

四、土地遥感监测技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35

五、地籍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初现端倪 36

第六节 调整阶段(2006年—) 37

一、构建现代土地产权制度,为市场经济服务 38

二、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0

三、实施“金土工程”,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 42

第七节 近期我国地籍基础业务发展战略思考 43

一、我国地籍管理框架体系基本确定 43

二、近期我国地籍管理基础业务发展战略与重点课题 45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地籍管理制度建设与效益评价 55

第一节 新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历史沿革 57

一、1949—1955年农民土地私有制建立 57

二、1956—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 58

三、1984—1998年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登记 58

四、1999—201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时期 59

第二节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60

一、基层农村集体组织权益被侵占 60

二、用地单位长期拖欠征地补偿费 60

三、城乡结合部农民就业无保障而抗拒征地 61

四、频繁土地调整引发纠纷 61

第三节 农村土地产权调查工作现状分析 61

一、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的法律依据 61

二、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状况 62

三、调查技术方法及评价 63

第四节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效果分析 64

一、加强了土地产权建设,保障了土地产权人权益 64

二、完善耕地保护机制 64

三、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水平 64

四、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 65

五、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65

第五节 农村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65

一、存在问题 65

二、完善对策 67

第三章 土地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探讨 69

第一节 我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关系 70

一、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转变 70

二、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 74

三、路径依赖下产权配置的理性回归——农地承包经营 77

四、城市土地资产属性的显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79

五、新形势下催生的土地产权制度再改革 82

第二节 土地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86

一、国有土地产权界定 86

二、集体土地产权界定 88

三、“三化同步”催生土地产权制度深化改革 90

第三节 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启示 94

一、农地农有制度(1949—1953年) 96

二、农地农用制度(1953—1982年) 100

三、地尽其利制度与农地规模经营(1982—2000年) 107

四、农地总量管制制度与农业产业升级(2000年—) 111

第四章 土地发展权视角看地票交易制度 117

第一节 土地发展权探讨 118

一、地票 118

二、土地发展权与地票 119

第二节 案例分析:地票交易制度 122

一、制度创设背景 122

二、地票的形成 123

三、制度运行原则 124

四、制度运行机理 126

五、制度运行机制 136

第三节 地票交易制度评述 139

一、制度创新的核心 140

二、制度缺陷 141

第四节 地票交易制度规范分析 145

一、地票的经济属性与法律性质 145

二、地票交易制度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147

三、地票交易方式的缺陷及其改进方法 149

四、地票交易制度与征地制度的衔接 150

第五节 问题思考 152

第五章 不同地区农地保护利益机制研究 157

第一节 我国耕地的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158

一、我国耕地分布的区域范围界定 158

二、我国耕地资源与利用的现状 158

三、不同地区耕地分布及质量状况 160

第二节 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163

一、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分析 163

二、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效果分析 165

第三节 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168

一、不同地区耕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 168

二、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关系分析 172

三、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机制的建立 175

第四节 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 177

一、东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 177

二、中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 179

三、西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 180

第六章 农用地流转的信托制度研究 183

第一节 信托与土地信托 184

一、信托的本质和特征 184

二、土地信托的法律基础 184

第二节 农用地信托流转制度借鉴与实践 186

一、国外土地流转模式探究 186

二、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初级探索 189

第三节 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制度构建 193

一、我国农村引入土地信托制度的指导思想 193

二、农用地信托流转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93

三、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194

四、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的一般架构 195

第四节 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选择 197

一、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分区研究 197

二、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选择 202

第五节 问题思考 205

第七章 耕地保护新理念——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 209

第一节 标准土地生产当量与配额交易制 210

一、标准土地生产当量 210

二、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机制 211

第二节 我国土地生产当量计算 212

一、主要农作物选取 212

二、各省区市土地生产当量 212

三、各省区市人均土地生产当量的差异 214

第三节 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机制构想 216

一、总量控制 217

二、初始分配 217

三、确认配额权 218

四、市场交易 218

第八章 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探讨 221

第一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 222

一、土地改革时期:宅基地农民私有,财产权利充分 222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宅基地两权分离,限制流转 223

三、改革开放初期:宅基地规划控制,分级限额审批 224

四、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并进时期:一户一宅,农民特权 226

五、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演变特征分析 227

第二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现状及改革意愿调查 228

一、问卷样本结构分析 228

二、宅基地制度改革意愿调查分析 233

三、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35

第三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改革探讨 237

一、宅基地原始取得制度重构 237

二、宅基地继受取得制度重构 240

三、农村宅基地相关配套制度的创设与完善 244

第九章 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探讨 249

第一节 北京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及使用状况 249

一、北京市农村宅基地历年变化情况 249

二、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分析 252

三、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256

第二节 典型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践 259

一、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实践 259

二、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实践 260

三、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实践 261

第三节 节地理念下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探讨 266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方向 266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原则 266

三、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基本内容 268

第十章 北京市土地合理利用探讨 273

第一节 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模型构建 275

一、建立土地协调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275

二、评价指标评分模型(功效函数) 277

三、土地利用协调度函数 278

四、模型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280

第二节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 280

一、数据处理和计算 280

二、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 281

三、促进北京市土地协调利用基本对策 284

第三节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286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87

二、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模型 287

三、结果分析 292

后记:关注农村土地问题,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