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丕模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302977X
  • 页数:800 页
图书介绍:

李鹤?先生序 3

吴检齐先生序 5

一 绪论 9

(一)宋元明时代思潮的总趋势 9

(二)宋元明时代思潮的流别 12

(三)宋元明时代思潮的进展 13

二 北宋时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 17

(一)北宋时代社会诸矛盾 17

一 理学的开山—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20

(二)大地主阶层的哲学思想流派—形而上学的理学体系的形成 20

二 张载之『气一元论』及复古的政治论 25

三 邵雍之『每况愈下』的历史论 30

四 完成形而上学的理学体系之程颢的『心一元论』 33

五 洛社领袖—程颐的『心一元论』 37

六 作为大地主阶层之政治哲学的司马光的复古主义 40

(三)小地主阶层的哲学思想流派 45

一 李觏之『国用』说 45

二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和其所谓『变法』的社会性质』 51

三 南宋时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 60

(一)南宋时代社会诸矛盾 60

(二)大小两地主阶层之调和论—朱熹的格物论 64

(三)大地主的哲学—陆九渊的主观观念论 76

(四)小地主的哲学 84

一 叶适之『功利』说 84

二 陈亮之『义利王霸』说 89

(一)元代社会诸矛盾 93

四 元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 93

(二)作为统治民族说教的哲学各流派 96

一 丘处机的老聃哲学之新发展 96

二 耶律楚材之佛学的『皈依』 98

(三)地主阶级的哲学—两宋理学的承袭 100

一 许衡之行『汉法』说 101

二 吴澄之『道统』论 105

五 明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 110

(一)明代社会诸矛盾 110

(二)大地主哲学思想流派 112

一 陈?章之『名教』说 113

二 王守仁之『良知』说与『知行合一』论 115

三 王畿之『政教合一』说 124

六 适应于明末社会之哲学思想各流派 130

(一)明末社会诸矛盾 130

(二)李贽之农民的哲学 133

(三)刘宗周之地主阶级的哲学 142

(四)徐光启之初期市民阶级的哲学 150

七 结论——宋元明时代思想之史的评价 156

编后声明 158

顾颉刚先生序 161

一 绪论 163

(一)清代思潮的总趋势 163

(二)清代思想的流派 165

(三)清代思想的发展 166

二 清初思想的流派 167

(一)清初社会诸矛盾 168

一 黄宗义之重民论 170

(二)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 170

二 顾炎武之新封建论 181

三 王夫之之民族自卫论 193

(三)农民思想的流派 206

一 颜元之反对读书说 206

二 李塨之均田论 213

(四)市民思想的流派 221

一 王锡?之历算学 221

二 梅文鼎之理数说 224

三 清中叶思想的流派 226

(一)清中叶社会诸矛盾 226

(二)戴震之『不出于欲为理』说 228

(三)惠栋之汉学 235

四 清末思想的流派 236

(一)清末社会诸矛盾 237

(二)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 241

一 曾国藩之『学夷技以制夷』说 241

二 张之洞之中体西用说 245

(三)市民思想的流派 249

一 康有为之维新说 249

二 谭嗣同之『卫决网罗』说 263

三 梁启超之新民说 274

四 章炳麟之种族革命论 292

五 严复之富强论 302

五 结论——清代思想之历史的评价 307

编后记 309

郭预衡先生新序 313

一 结论 321

(一)研究中国文学的目的、要求 321

(二)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方法 326

二 原始共产制时代(唐、虞、夏以前)的文学 331

(一)原始共产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331

(二)中国文学的起源 332

(三)原始共产制时代的神话传说 334

(四)小结 337

(一)奴隶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339

三 奴隶制时代(殷商)的文学 339

(二)甲骨文 340

(三)易卦爻辞 342

(四)小结 344

四 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时代(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文学 345

(一)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345

(二)中国文学的正式序幕——诗经的降生 348

一 研究诗经所应注意的问题 348

二 ?诗 351

三 雅诗 356

四 颂诗 361

五 诗经的影响 363

(三)楚辞的出现 364

一 楚辞独特的风格 364

二 楚辞中最古的诗歌——九歌 365

三 楚辞的奠基者、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登上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峰的人物——屈原 365

屈原的生平、时代 369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371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375

屈原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377

屈原的承继者——宋玉 378

(四)历史文学的产生 380

一 记录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国语 380

二 记录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左传 382

三 记录战国时代政治活动的国策 385

(五)散文的发展 387

一 散文的特征 387

二 散文发展的规律 390

三 论语中的散文 393

四 墨子中的散文 396

五 孟子中的散文 397

六 庄子中的散文 398

七 韩非子中的散文 401

(六)小结 402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405

五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两汉)的文学 405

(二)辞赋的产生、发展和分化 409

一 辞赋的诗? 409

二 辞赋的渊源 411

三 辞赋的发展与分化——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典型人物 413

(三)乐府民歌的发展与蜕变 419

一 乐府民歌的特征 420

二 乐府民歌的来源 421

三 乐府诗歌的分类问题 423

四 乐府民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424

五 乐府民歌的蜕变——五言诗的降生 431

(四)历史文学的发达 431

一 司马迁的史记是文学与历史统一的范例、达到古典文学与历史的高峰 436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436

司马迁歌颂历史上的肯定人物 439

司马迁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451

司马迁史记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源流 455

二 班固的汉书 459

一 有浓厚的文学意味的政论文——治安策和论贵粟疏 462

(五)散文的发展 462

二 脱离论文独立的散文——说苑与新序 465

三 散文的新园地——书信的发达 466

(六)文学批评的萌芽 468

一 扬雄的文学批评 468

二 王充的文学批评 469

(七)小结 470

六 封建军阀混战和外族侵略时代(三国、南、北朝)的文学 473

(一)封建军阀混战和外族侵略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473

一 奠定五言诗基础的建安诗人——曹植是五言诗奠基的主角 477

(二)五言诗的发展 477

二 扩大五言诗基础的正始诗人——阮籍是扩大五言诗基础的主角 483

三 巩固五言诗基础的太康诗人——左思是巩固五言诗基础的主角 487

四 反映爱国思想与脱离现实两派并存的东晋诗人 490

五 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同时存在的宋、齐诗人——陶渊明是忠实的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者、把五言诗推到高峰 491

陶渊明的家世、生活和思想 492

陶渊明诗的特殊风格 495

追求与战斗 498

悠然与若闷 502

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 504

陶渊明诗的渊源和影响 507

稍后于陶渊明的鲍、谢 509

六 专写色情的梁陈诗人——晚年的庾信是南北诗的统一人物 515

(三)民歌的发达 517

一 南北朝民歌发展概况 517

二 南朝的民歌 518

三 北朝的民歌 524

四 孔雀东南飞 529

(四)小说的成形 533

一 小说成形前和成形期的情况 533

二 志怪式的小说 535

三 逸事式的小说 537

(五)散文的发展 538

一 南朝的散文——文与笔 539

二 北朝的散文——由萎缩到复苏 542

二 曹丕的典论论文 543

(六)文学批评的成长 543

一 文学批评成长的一般情况 543

三 陆机的文赋 545

四 沈约的声律论 548

五 钟嵘的诗品 549

六 刘勰的文心雕龙 550

(七)小结 554

七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再建立与藩镇割据时代(隋、唐、五代)的文学 557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再建立与藩镇割据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557

(二)诗高度的发展 561

一 隋代诗人 561

二 初唐天宝间的诗人 562

四杰与陈子昂对诗歌的贡献 563

王孟高岑对诗歌的推动 564

李白开创了诗歌的新时代 569

李白的生平、性格 569

李白诗歌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571

李白诗歌的艺术性 576

李白诗歌的源流 578

三 天宝长庆间的诗人 581

把中国诗推到最高峰、忠实的现实主义者、后世诗人的式范——杜甫 582

杜甫诗歌创作的源泉 582

杜甫诗歌创作范围的广阔 586

杜甫在诗歌中抨击现实政治的黑暗 588

杜甫在诗歌中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 593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贡献 595

杜甫诗歌的源流 599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者、掌握人民语言的诗人 602

白居易的生平 602

白居易诗歌的战斗性、现实性 605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 614

白居易诗歌的源流 616

与白居易齐名的无稹 618

四 晚唐五代之间的诗人 619

(三)诗的新形式——词的兴起 621

一 文人的词——温李对词的贡献 622

二 民间的词 626

(四)变文的产生 628

一 变文的生产与发现 628

二 变文的特点 629

三 变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 630

(五)传奇小说的降生 632

一 传奇小说降生的根源 632

二 传奇小说的特征 633

三 传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 634

(六)古文运动的兴起 638

一 古文运动的意义 638

二 古文运动的历史渊源 640

三 古文运动的革新内容 640

四 古文运动的正副主帅——韩愈与柳宗元 642

(七)文学批评的进展 645

二 天宝以后的文学批评 646

一 天宝以前的文学批评 646

(八)小结 649

编后记 651

一 宋词产生的社会背景 655

二 北宋词人 659

(一)北宋词的特征 659

(二)柳永以前的词人 661

(三)标志北宋词进步的柳永 662

(四)标志北宋词大进步的苏轼 666

一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667

二 苏词的独特风格 669

三 苏词的思想内容 670

四 苏词的艺术成就 676

五 苏词的源流 677

(五)苏轼以后的词人 678

三南宋词人 680

(一)南宋词的特征 680

(二)南宋初年的词人 682

一 辛弃疾的生平 684

(三)标志宋词发展到高峰的辛弃疾 684

??辛词的特殊风格 685

三 辛词的思想内容 687

四 辛词的艺术价值 693

(四)南宋末年的词人 696

四、小结 699

明清的章回小说 701

一 章回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703

二 章回小说的特征 709

三 水浒传 712

(一)水浒传故事的来历和时代特征 712

(二)水浒传的作者 713

(三)水浒传的基本精神 714

(四)水浒传的人物刻画 717

(五)水浒传的艺术特征 722

四 三国演义 724

(一)三国演义的作者 725

(二)三国演义的基本精神 726

(三)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 729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732

五 儒林外史 735

(一)作者平生 735

(二)儒林外史的基本精神 736

(三)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 739

(四)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743

(一)作者生平 746

六 红楼梦 746

(二)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747

(三)红楼梦的人物刻画 748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757

七 结语 760

〔附录〕 762

先父谭丕模传略 谭得俅、谭得伶 762

缅怀尊敬的谭丕模先生 蓝少成、刘贤英 786

谭丕模部分著作编目 791

后记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