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序 金开诚 1
概论 1
第一章 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 19
第一节 文本是召唤性的语符结构 19
第二节 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的双向交互创造 27
第三节 读者是作品的上帝 32
第四节 文本对象的客观规定性 39
第二章 语言潜能的释放 48
第一节 突破语言的逻辑规则 48
第二节 借文句的阶梯跃入审美的时空 59
第三节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66
第四节 整体的模糊把握 74
第五节 必要的细掂精核、锱铢必较 83
第三章 精神密码的破译 88
第一节 由理解性诠释到深层信息交换 88
第二节 历史文化的观照 95
第三节 哲学意味的体悟 102
第四节 意象纷呈,触类多通 115
第四章 阅读想像的超验性 124
第一节 眼里所见不及心头供奉 124
第二节 接受主体的非现实想像 128
第三节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35
第五章 读解流程中的情感导向 139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角色效应 139
第二节 “热读”与“冷观” 143
第三节 情感导向的两极性 154
第一节 “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162
第六章 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 162
第二节 期待——预设——回味 167
第三节 证同与趋异 172
第七章 雅俗共赏:不同阅读层次的交汇 185
第一节 文学生态群落的考察 185
第二节 当代文学接受的大众化、实用化趋向 189
第三节 由雅俗对流到雅俗共赏 196
第八章 艺术符号的读解 206
第一节 艺术符号——自由惬意的精神载体 206
第二节 对艺术符号特征的审美体验 213
第九章 文学接受是人的本质自我确证 228
第一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启示 228
第二节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239
第一节 文学——“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 248
第十章 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永无止境 248
第二节 艺术魅力的“哥德巴赫猜想” 255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的文学读解理论 269
第一节 文学读解的过程、特征及功能 269
第二节 文学读解的原则——“以意逆志”与“诗无达诂” 284
第三节 文学读解的方法——“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300
第四节 以评点为形式的读解、传播理论 309
附录 331
燕园赋 331
我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写朗诵词 334
文学的港湾 337
余光中作品乡国情的文化读解 341
后记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