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话传说中折射出来的死亡崇拜意识 11
盘古死而化生万物 13
精卫的超越之死 20
刑天的不屈之死 23
葛洪的仙逝 25
孟姜女的望夫死 27
奥西里斯的复生死 29
奈施克特的轮回解脱死 34
佛陀的涅槃 37
基督的受难 40
力士参孙的悲壮死 46
第二章 宗教的死亡崇拜理念 51
佛教的极乐世界说 54
基督教的天堂论 57
回教的快乐主义 61
道教的成仙思想 65
神道教的长生不死观念 68
婆罗门教的业报轮回说 70
印度教的业报轮回与解脱信仰 72
摩尼教的光明王国论 74
犹太教的复活信仰 78
耆那教的解脱学说 80
锡克教的解脱学说 82
萨满教的转世观念 83
原始宗教的死亡美学观 85
第三章 各民族的死亡崇拜意识 89
中国人的仁义意识 92
印度人的涅槃意识 98
希腊人的浪漫意识 100
希伯来人的崇高意识 103
日本人的忠君意识 109
阿拉伯人的享乐意识 115
蒙古人的英雄意识 118
朝鲜人的殉情意识 120
第四章 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死之美的认识及作者的思考 125
苏格拉底 127
西塞罗 133
柏拉图 135
霍布斯 137
叔本华 138
尼采 145
培根 148
柏罗丁 149
蒙田 152
卢梭 156
巴斯卡 157
史宾诺沙 159
马卡斯·奥里略 160
托马斯·布朗爵士 161
第五章 文学作品对死之美的讴歌 165
《死的胜利》 167
《卓娅》 169
《圣经》 174
《神曲》 178
《坎特伯雷故事》 181
《浮士德》 183
《失乐园》 193
《阿多尼》 196
《梨俱吠陀》 202
《夜莺颂》 211
《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212
《曾根崎情死》 214
《情死天网岛》 216
《刀锋》 219
《你往何处去》 220
《梁山伯与祝英台》 223
《京华烟云》 225
《凤凰涅槃》 227
第六章 对死亡及死亡美的哲学考察 231
关於死亡与哲学的考察 235
关於死亡及其本质的考察 239
关於死亡与自我的考察 243
关於死与生的意义的考察 250
所谓不朽 257
关於复活 271
上帝之死 276
死亡与禁忌 283
自杀的正面意义 290
羯磨与再生 296
非时空生命与非动物性生命 308
万物有灵论的永久价值 315
第七章 死亡崇拜的形而上学体认 319
死亡的哲学欢愉 321
回归感与死亡美感 323
生命之神与大地之神的合一 325
死亡的悲剧精神 326
庄子死亡哲学 327
死亡的诗意化 330
死与爱的内在统一 332
人生不仅有生的壮丽,还有死的美丽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