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二十三 1
净行品第十一 1
壹 来意 1
贰 释名 2
参 宗趣 2
肆 解妨 3
(壹)唯愿无行妨 5
(贰)辨所行非真妨 5
伍 释文 6
(壹)智首问举德徵因 6
壹 标问答之人 6
贰 陈所疑之问 8
(壹)初一段总问其果 10
(贰)後十别明 15
壹 初一异熟果 16
贰 次四士用果 21
(壹)慧为拣择 21
(贰)力谓修习 22
(参)善巧谓智 28
(肆)道品助修 30
参 次二离系果 30
(壹)六度四等 30
(贰)具足十力 30
肆 次一增上果(十王敬护) 31
伍 後二等流果 31
(壹)能为饶益 32
(贰)超胜尊贵 32
(贰)文殊答标德显因 32
贰 正酬其问 33
壹 叹问成益 33
(壹)标因成德酬其举德 34
(贰)指事显因酬其徵因 36
壹 总徵 36
贰 别显 36
(壹)总明大意 36
(贰)通显文旨 37
(参)别开义类 38
(肆)对辨成例 41
(伍)正释经文 42
一 十一愿明在家时愿 42
二 十五愿出家受戒时愿 46
三 七愿就坐禅观时愿 52
四 六愿将行披挂时愿 53
五 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54
六 五十五愿乞食道行时愿 55
(一)十二愿游涉道路愿 56
(二)十九愿所睹事境愿 57
(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愿 60
七 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72
八 七十六愿还归洗浴时愿 76
九 十愿习诵旋礼时愿 77
十 三愿寤寐安息时愿 78
参 结叹因所成益 78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二十四 81
贤首品第十二 81
壹 来意 81
贰 释名 82
参 宗趣 82
壹 经家叙述 84
肆 释文 84
(壹)文殊发起 84
贰 正明发起 85
(贰)贤首广说 85
壹 总标举 86
贰 正显偈辞 86
(壹)四颂谦赞许说分 86
壹 一偈总明 86
贰 三偈开章 86
(壹)正释经文 87
(贰)问答料拣 88
一 发心浅深 88
二 显圆摄所以 90
(一)释科文行相之言 100
一 总标 100
(壹)初释经文 100
壹 五颂明发心行相 100
(贰)三百四十四偈半正说胜德分 100
(二)牒经别释因缘之义 101
二 别显 109
(一)拣去偏伪 109
(二)直显真正 113
(贰)重解经文 114
贰 七颂略示胜能 126
(壹)总标 126
(贰)别显 128
(参)总结胜能 129
参 五十颂半广明信中所具行位 130
(壹)八颂半明所具行 130
二 信展转以成诸行 132
一 信三宝以成诸行 132
(贰)三十九颂辨所具位 133
一 明十住位 133
二 明十行位 134
三 明十回向位 135
四 明十地位 136
(参)三颂结叹其德 143
肆 二百三颂明无方大用 145
(壹)六颂圆明海印三昧门 145
一 别明业用周遍 146
二 总结大用所依 148
(贰)二颂半华严妙行三昧门 159
(参)四颂明因陀罗网三昧门 162
(肆)十八颂明手出广供三昧门 164
(伍)八颂明现诸法门三昧门 168
(陆)十七颂明四摄摄生三昧门 169
(柒)十七颂俯同世间三昧门 182
(捌)九十颂明毛光照益三昧门 187
一 一颂标门总辨 187
二 八十颂明一毛光明业用 188
(一)七十九颂略辨四十四门光用 189
一 显示三宝 189
二 令发大心 191
三 总圆福智 192
四 入理持法 193
五 六度行圆 194
六 四等救摄 196
七 总彰万行三学摄尽 199
八 杂明诸行供养为先 199
九 内净六根 201
十 外清六境 202
(二)一颂结略显广 203
三 一颂类显一切毛光业用及结用所依 204
四 七颂释成分齐 204
五 一颂明闻信光益 206
(玖)六颂主伴严丽三昧门 207
(拾)三十四颂半寂用无涯三昧门 209
一 一颂标名总辨 209
二 三十二颂半正显业用 209
(一)明於器世间自在 209
(二)明於正觉世间自在 209
(三)通显於三世间自在 211
一 根境自在 211
(二)总辨定慧 213
(一)总标 213
(三)正明无碍 218
一 别明 218
(一)第一对根境无碍 218
(二)第二对理事二定无碍 220
(三)第三对事理二观无碍 222
(四)第四对出入无碍 225
(五)第五对二利体用无碍 228
二 总结 229
(四)总示入门 231
(五)彰其含摄 231
一 收总持等会佛名经 232
二 约三观会通智论 234
(六)总结劝修 236
二 他身自在 236
四 器界自在 238
三 微细自在 238
三 一颂总结难思 239
伍 七十九颂喻况玄旨分 240
(壹)二颂总标喻意 240
(贰)七十六颂别显喻相 244
一 声闻现通喻 244
二 日月现影喻 245
三 水现四兵喻 246
四 善音巧辩喻 246
五 女授辩才喻 246
六 幻师巧术喻 247
七 修罗隐形喻 247
八 象王随变喻 248
九 修罗大身喻 248
十 帝释破怨喻 249
十一 天鼓说法喻 250
十二 天鼓安慰喻 251
十三 天王普应喻 251
十四 魔系愚夫喻 252
十五 梵王殊现喻 252
十六 自在数滴喻 252
十七 大风成事喻 253
十八 眾声悦意喻 253
十九 大海包含喻 254
二十 龙王游戏喻 254
(一)大用不同 254
一 总标 254
二 别显 254
(一)云色不同喻菩萨身云各异 254
(二)电光差别喻菩萨光明等殊 255
(三)雷声不等喻菩萨三昧多种 256
(四)所雨不一喻菩萨说法多门 257
(二)正举劣显胜 258
(参)一颂结说难思 259
(参)九偈校量劝持分 260
(参)显实证成(十方现证) 264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二十五 267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267
壹 来意 267
贰 释名 268
(壹)释会名 268
(贰)释品名 268
肆 释文 276
参 宗趣 276
(壹)本会齐现 278
(贰)不离齐升 279
壹 假问徵起 280
贰 叙昔顺违 280
(壹)并叙三师 280
(贰)叙第四师 281
(参)叙第五师 285
参 申今正解 286
肆 会通古义 288
伍 问答会违 292
(参)各见佛来 293
(肆)各严殿坐 294
(伍)请佛居殿 295
(柒)乐音止息 296
(捌)各念昔因 296
(陆)俱时入殿 296
(玖)同赞如来 297
壹 明此界 298
贰 结通十方 300
(拾)殿皆广博 301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302
壹 来意 302
贰 释名 302
参 宗趣 303
肆 释文 303
(壹)集眾分 303
壹 集因同 303
贰 主首同 303
伍 表法名同 304
肆 来处量同 304
参 眷属数同 304
陆 世界名同 305
柒 所事佛同 308
捌 申礼敬同 310
玖 威仪住同 310
拾 结十方同 310
(贰)如来放光分 311
(参)偈赞分 312
壹 东方法慧菩萨 312
(壹)五偈叙因佛光见多盛事 312
(贰)二偈劝观佛力 313
(参)三偈举因结果 314
贰 南方一切慧菩萨 315
(壹)二偈违理观佛非见佛 315
壹 真观 316
(贰)四偈了法真性真见佛 316
贰 真止 319
(参)一偈迷性取法不见佛 324
(肆)一偈佛即同法为真佛 324
(伍)一偈引己了法为见佛 325
(陆)一偈推功有本了真佛 325
参 西方胜慧菩萨 326
(壹)一偈赞智为迷悟本 326
(贰)四偈正显迷悟 326
壹 迷 326
贰 悟 327
(壹)翻前外取 328
(贰)翻前内取 328
一 总释文意 328
(一)人空 329
二 显义包含 329
(二)法空 330
一 正明法空 330
二 会通佛性 330
(参)四偈喻前得失 338
壹 喻失 338
(壹)喻内取失 338
(贰)喻外取失 358
贰 喻得 358
(肆)一偈推功有在 358
肆 北方功德慧菩萨 358
(壹)四偈凡小妄觉 359
(贰)四偈示其真觉 361
(肆)一偈推功有本 364
(参)一偈显佛二觉双圆 364
伍 东北方精进慧菩萨 365
(壹)九偈观法 365
壹 所执无相观 366
贰 缘起无生观 367
参 圆成无性观 367
(贰)一偈推功 367
陆 东南方善慧菩萨 374
(壹)二偈见佛 374
(贰)三偈见法 376
(参)三偈观成利益 380
(肆)二偈推见有依 382
柒 西南方智慧菩萨 382
(壹)一偈引己励眾 382
(壹)人执 383
(贰)九偈希眾同己 383
壹 示迷 383
(贰)法执 384
一 执世法 384
二 双执世出世 384
(一)执法 384
(二)执佛 385
贰 启悟 389
(壹)顺理之得 389
(贰)举佛释成 390
捌 西北方真实慧菩萨 390
(壹)二偈明依实立名名能益物 390
(贰)八偈显名下之实辨益所由 392
壹 觉妄证实是觉察义 392
贰 双觉二谛是觉照义 397
参 非觉而觉是妙觉义 398
(壹)一偈释己名义 401
玖 下方无上慧菩萨 401
(贰)八偈显佛胜德 402
壹 内证德 402
(壹)正明证入 402
(贰)照境显理 404
一 正明照境 404
二 遣相显理 405
贰 外化德 408
(参)一偈推功结益 409
拾 上方坚固慧菩萨 410
(壹)一偈总叹为物兴世 410
(参)三偈半见闻利益 411
(肆)一偈半结德无尽 411
(贰)四偈别示悲相 411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二十六 413
十住品第十五 413
壹 来意 413
贰 释名 413
参 宗趣 414
肆 释文 414
(壹)三味分 415
(贰)加分 418
壹 总辨因缘 418
(壹)标加所因 418
(贰)加缘显现 420
(参)赞说因缘 420
二 结因所属 421
一 别显四因 421
贰 双说加定因缘 421
壹 赞有加因能入定故 421
(壹)略释经文 421
(贰)料拣同异 423
一 辨加定因缘 424
二 辨加定先後 428
贰 明加所为 432
参 别显加相 434
(壹)口加劝说以增辩 434
(贰)意加冥被以益智 435
(参)身加摩顶以增威 437
(参)起分 439
(肆)本分 440
壹 总显体相 440
壹 按经释 441
(壹)总出体相 441
(贰)别释本文 441
贰 傍论释 442
贰 牒以许说 448
参 别陈其名 448
(壹)释经 448
(贰)定位 455
壹 依唯识五位 455
贰 依摄论四位 458
参 依瑜伽十二住 460
肆 依瑜伽及显扬於十三住建立七地 464
伍 依仁王十三法师 465
陆 依仁王五忍 468
柒 依仁王五十二位 468
玖 依璎珞六种性 470
捌 依璎珞四十二贤圣位 470
拾 依此经四十二位 471
(伍)说分 471
壹 发心住 471
(壹)徵 472
(贰)释 472
壹 自分 472
(壹)明发心之缘 472
(贰)正明缘境发心 473
贰 胜进 476
贰 治地住 480
(壹)徵 480
壹 自分 481
(贰)释 481
贰 胜进 482
参 修行住 484
(壹)徵 484
(贰)释 484
壹 自分(护烦恼行) 484
(壹)总相标释 484
(贰)开章别释 484
一 依论势作生灭无常释 486
二 依涅槃常无常对释 487
三 傍净名经约生灭无生灭释 493
(一)正解 494
(二)引证 498
一 引庵提遮经生灭不生灭交络而释 498
三 依中边论双证前生灭不生灭皆无常义 500
二 引瑜伽论证前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500
四 取涅槃意双非以释 501
贰 胜进(护小乘行) 504
肆 生贵住 507
(壹)徵 507
(贰)释 507
壹 自分 507
贰 胜进 512
伍 具足方便住 513
(壹)徵 513
(贰)释 513
壹 自分 513
贰 胜进 514
(壹)徵 516
陆 正心住 516
(贰)释 518
壹 自分 518
贰 胜进 522
柒 不退住 527
(壹)徵 527
(贰)释 528
壹 自分 528
贰 胜进 534
捌 童真住 540
(壹)徵 540
(贰)释 540
壹 自分 540
贰 胜进 542
(贰)释 544
壹 自分 544
玖 法王子住 544
(壹)徵 544
贰 胜进 548
拾 灌顶住 554
(壹)徵 554
(贰)释 555
壹 自分 555
贰 胜进 556
(陆)显实证成分 558
壹 现瑞显实 558
贰 菩萨证成 559
(柒)重颂分 563
壹 九十一颂正颂前法 563
(壹)四十六颂颂发心住 563
壹 发心缘 563
(壹)缘十力发心 564
贰 缘境发心 564
(贰)别显所求 565
参 胜进所学 569
肆 总结 570
(贰)五颂颂治地住 570
(参)五颂颂修行住 571
(肆)六颂颂生贵住 572
(伍)五颂颂具足方便住 572
(陆)四颂颂正心住 573
(柒)四颂颂不退住 574
(捌)五颂颂童真住 574
(玖)五颂颂王子住 575
(拾)六颂颂灌顶住 576
贰 九颂结叹劝修 576
壹 来意 579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二十七 579
梵行品第十六 579
贰 释名 582
参 宗趣 588
肆 释文 589
(壹)正念天子问 589
(贰)法慧答 590
壹 答行净所因 591
(壹)明自行清净(离相戒成) 591
壹 总示所应 591
贰 列名略释 592
参 广陈修相(寻思观) 592
(壹)观身 592
(贰)观身业 598
(参)观语 600
(伍)观意 602
(肆)观语业 602
(陆)观意业 611
(柒)观佛 618
(捌)观法 622
(玖)观僧 624
(拾)观戒 635
肆 辨观成之相(观益) 645
(壹)约所观十境如实观成 645
(贰)约所成梵行如实观成 650
(参)结成梵行清净之相 656
(贰)明利他行净(无缘四等) 659
壹 深观果智即利他之方便 659
贰 慈念眾生成无缘四等 660
贰 答因所成果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