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框框,走出新路——论学问、独创与新八股&常耀信 1
美国自传文学的再定位与主题回归&杨仁敬 9
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李常磊 郭继德 27
《小镇》里美国南方“穷白人”形象的模式化&李杨 刘羽涵 40
美国文学中的戏仿概论&王程辉 49
畸人新解——重读《小城畸人》&范浩 64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认知角度&王祖友 74
镜像理论下威廉·福克纳的时间艺术研究&李常磊 8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时间的表现形式&王秀梅 95
凝视下的儿童——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的规训权力&何亦可 106
黑色幽默映照下的传记:《不是玩笑》&唐文 120
性别麻烦:《阿斯彭文稿》中别样的“我”&李颖 130
“主义”的狂欢——亨利·米勒自我书写的重要方式&王庆勇 138
人性的双重性——试析小说《裸者与死者》的主题&张晓洁 154
论《秘密花园》中的生态思想&张颖 祝贺 161
精神至痛的残忍书写——凯鲁亚克之《大瑟尔》研究&刘春芳 176
《飞越疯人院》中的成长主题&姜玲娣 189
从波莉和佩克拉母女的遭遇中透视黑人的人际伦理观——评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修树新 197
谭恩美的叙事策略与环境文本建构——以《喜福会》为个案的研究&蔡霞 石平萍 206
文化边界的闯入者如何“闯入”写作——从《生日》看雷祖威的创作焦虑&郑小倩 218
为了忘却的纪念——评艾德伟奇·丹提凯特的《刈骨》&李保杰 张宁 243
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为传颂清教思想撰写畅销书&黄宗英 253
狄金森精神世界中的四位“上帝”&逢金一 270
自传·家史·乡思——陈美玲诗歌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解读&刘爱琴 刘婷 281
“他者”视阈下“I”在惠特曼《草叶集》中的多重意象研究&郭英杰 赵青 291
在依恋与拒斥之间——谈艾米莉·狄金森的信仰危机&王金娥 302
浅析玛莎·诺曼的戏剧艺术&张金良 315
山姆·谢泼德《被埋葬的孩子》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杜新宇 326
父权压迫下的牺牲品——解析《小狐狸》三位女主角的不幸命运&张生珍 刘芬芬 339
颠覆的神话与神话的颠覆——《被埋葬的孩子》的神话模式分析&赵晶 349
《杰瑞与狗的故事》:《动物园故事》中的叙述性独白&胡静 362
对历史的忘却与记忆——启示现实的《钢琴课》&朱海峰 376
编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