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灾害的含义和类型 1
1.1 灾害的含义 1
第1篇 灾害学总论 1
1.2 灾害的类型与分级 2
第2章 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4
2.1 灾害危害人类社会的后果 4
2.2 我国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载 7
2.3 世界七大洲主要灾害简介 11
3.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15
第3章 国内外防灾减灾的发展简况 15
3.2 中国政府的减灾行动 16
3.3 国内外一些主要的防灾、减灾学术刊物 17
第4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学科的形成 18
4.1 灾害意识和灾害教育 18
4.2 防灾减灾学科的建设 19
4.3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的主要内容 21
第5章 火灾灾害概论 22
5.1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22
第2篇 火灾灾害 22
5.2 火灾的分类 25
5.3 我国消防安全的现状和预防对策 27
5.4 建筑火灾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 31
第6章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33
6.1 燃烧的基本知识 33
6.2 室内火灾发展的过程 42
6.3 火灾在全盛阶段的性状 44
6.4 火灾蔓延 50
7.1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54
第7章 火灾烟气 54
7.2 烟气的特征 55
7.3 烟气的遮光性 56
7.4 烟气的毒性效应 61
7.5 烟气的传播 64
7.6 烟气的控制 66
第8章 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69
8.1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其测定方法 70
8.2 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75
8.3 钢筋的高温性能 81
8.4 其他常用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89
第9章 建筑构件的火灾性能 96
9.1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96
9.2 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 98
9.3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板的耐火性 100
第3篇 地震灾害 110
第10章 地震概述 110
10.1 地震类型、成因和地震波 110
10.2 地震震级和烈度 114
10.3 基本烈度和地震区划图 119
10.4 地震活动概况及其分布 121
10.5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125
10.6 地震的破坏作用 126
10.7 地震灾害实例 129
10.8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135
10.9 地震应急活动 140
第11章 抗震概念设计的总体原则 144
11.1 建筑物场地的选择 144
11.2 建筑物体型的确定 147
11.3 结构抗震体系的选取 153
11.4 结构延性的实现 154
11.5 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157
11.6 非结构构件的处理 158
11.7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160
第12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结构抗震验算 162
12.1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回顾 162
12.2 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则 164
12.3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位移反应分析 166
12.4 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和反应谱 170
12.5 多自由度线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176
12.6 多自由度无阻尼线弹性体系自由振动 179
12.7 多自由度线弹性体系地震反应计算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81
12.8 多自由度线弹性体系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188
12.9 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191
12.10 水平地震作用下地震内力的调整 196
12.11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计算 198
12.12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199
12.13 多自由度体系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201
12.14 结构静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法 211
12.15 结构截面抗震验算 212
12.16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215
第4篇 风灾害 223
第13章 风的类型与分类 223
13.1 风的类型 223
13.2 风的等级 225
第14章 风灾害及对建筑物的影响 227
14.1 风灾害实例 227
14.2 大风造成的危害分类 229
14.3 风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230
15.1 风对结构的作用 232
第15章 工程结构的抗风设计 232
15.2 结构上的静力风荷载 233
15.3 顺风向风振及风振系数 239
15.4 横风向风振 243
15.5 常用结构频率、周期和振型计算 247
15.6 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抗风设计要求 250
第16章 防风减灾对策与风振控制 252
16.1 防风减灾对策 252
16.2 风振控制 252
17.2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59
17.1 地质灾害的分类 259
第5篇 地质灾害 259
第17章 地质灾害概述 259
第18章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260
18.1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 260
18.2 滑坡要素与滑坡的分级、分类 261
18.3 滑坡稳定分析 264
18.4 滑坡的防治措施 271
18.5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276
19.1 崩塌的类型和成因 278
第19章 崩塌的灾害及防治 278
19.2 崩塌的特征 280
19.3 崩塌的危害 281
19.4 崩塌的防治 282
第20章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283
20.1 泥石流的灾害 283
20.2 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287
20.3 泥石流的防治 289
21.1 地面沉降及其类型 291
21.2 地面沉降造成的灾害 291
第21章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291
21.3 地面沉降的控制和治理 294
第22章 岩土工程灾害 296
22.1 岩土工程事故分类 296
22.2 岩土工程中因地基沉降造成的事故实例 297
22.3 岩土工程中因地基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实例 304
22.4 岩土工程中因建筑物地基溶蚀与渗透破坏造成的事故实例 307
22.5 岩土工程事故灾害的防治措施 309
23.1 前言 311
23.2 基本概念 311
第23章 概述 311
第6篇 城市防灾减灾概要 311
23.3 城市灾害类型 312
23.4 城市灾害特点 315
23.5 城市灾害的成因 317
第24章 城市灾害风险性分析 318
24.1 风险的定义 318
24.2 风险分析的目的、内容与程序 318
24.3 风险识别 320
24.4 风险估计与评价 321
24.5 风险决策 327
24.6 减灾决策 327
24.7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329
第25章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333
25.1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概述 333
25.2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 340
25.3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 341
25.4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346
26.1 建立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 360
第26章 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360
26.2 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61
26.3 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362
26.4 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概念设计 363
26.5 城市灾害管理系统的建立 364
26.6 北京后沙裕灾害管理系统示例 369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375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91
附录C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397
附录D 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402
参考文献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