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山东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山东》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第一编 自然与社会概况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3

第一节 雄伟壮丽的山河 3

一、地貌 3

二、河湖 5

三、海岸 7

第二节 自然资源 8

一、矿产资源 8

二、生物资源 10

第三节 人口与行政区划 12

一、人口 12

二、行政区划的沿革 12

第二章 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15

第一节 东夷人文化 15

一、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 15

二、北辛文化阶段 16

三、大汶口文化阶段 16

四、龙山文化阶段 18

第二节 齐鲁古国 19

一、夷夏两族关系 19

二、商汤灭夏统治中国 20

三、齐鲁立国八百年 20

四、秦汉以来的历史沿革 22

第三节 山东自古出英杰 23

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23

二、优秀的军事家 25

三、著名的文学家 26

四、伟大的科学家 27

五、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领袖 29

第三章 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 32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山东及山东人民的革命斗争 32

一、近代山东殖民地化过程及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3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的斗争 3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根据地 39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创建 39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42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和最后胜利 4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区 50

一、山东解放区军事斗争的胜利 50

二、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56

三、山东人民对全国解放战争的重大贡献 59

第二编 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 65

第一节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65

一、新中国建立时山东的政治经济形势 65

二、没收官僚资本,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67

三、平抑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71

四、调整工商业,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74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运动 77

一、土地制度改革的完成和农业合作的初步开展 77

二、抗美援朝运动 82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84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 87

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87

二、“三反”运动 89

三、“五反”运动 91

四、“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 92

第四节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93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93

二、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95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9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99

第一节 山东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99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山东农村的经济形势 101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普遍发展 102

三、农业合作化高潮 10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9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与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 109

二、资本主义工业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发展 111

三、资本主义商业逐行业改造的发展 114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17

五、实行经济改组,发展全行业公私合营成果 119

第四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2

一、个体手工业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122

二、合作组织由典型试办到普遍发展 124

三、手工业合作化高潮 125

第五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127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28

二、工业生产的发展 130

三、基本建设取得的成就 132

四、交通邮电事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133

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134

六、“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35

第六章 “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39

第一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39

一、整风反右运动及其扩大化 139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和“大跃进”的发动 140

三、全民大办钢铁运动 142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45

第二节 农业的严重形势和工业的继续冒进 148

一、农村的严重形势和对人民公社的整顿 148

二、工业和城市经济问题的初步暴露及纠正 149

三、“反右倾”运动与“大跃进”的高潮 153

四、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156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157

一、“左”倾政治错误的初步纠正与生产救灾运动 157

二、国民经济初步的全面调整 16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评价 168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与恢复发展 169

一、初步调整中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方案的提出 169

二、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71

三、工业的继续全面调整 175

四、财贸工作形势的好转 178

五、经济调整的评价 179

第五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1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一阶段 182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二阶段 184

第七章 十年动乱时期的山东 186

第一节 全省大动乱 186

一、“文化大革命”灾难的降临 186

二、夺权之风刮遍全省 188

三、国民经济的大破坏 189

第二节 局势出现起伏 191

一、政局的暂时转机 191

二、经济上的“大会战” 193

三、混乱的社会状况 196

第三节 大反复大倒退 197

一、“批林批孔”导致大倒退 197

二、进行全面整顿 199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恶果 202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八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07

第一节 徘徊前进中的山东 207

一、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党羽在山东的罪行 207

二、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上的拨乱反正呈现徘徊状态 208

三、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建设中新冒进的错误 20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工作的转折 211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211

二、贯彻“八字方针”,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214

第三节 全面开创山东工作的新局面 221

一、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21

二、山东省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226

第九章 农村的改革 229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发展 229

一、改革前山东农村的经济概况 229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 232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兴起和发展 234

四、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和发展特点 241

第二节 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45

一、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改革 246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47

第三节 以改革供销社体制为中心的农村流通领域的改革 251

一、改革的发展过程 252

二、供销社体制改革的初步成绩 257

第四节 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革 259

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 259

二、以乡、村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形式的形成 260

第五节 农村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262

第十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67

第一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267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267

二、推行经济责任制 269

三、改革流通体制 271

四、促进企业改组和横向经济联合 274

五、改革基本建设体制 277

六、改革计划体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279

七、改革财政体制 282

八、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284

第二节 全面改革的新阶段 287

一、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87

二、简政放权,搞活企业 288

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建立开放型经济结构 291

四、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指导全省的改革 292

第十一章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296

第一节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96

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297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298

三、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99

四、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成倍增长 300

五、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300

六、财政状况有很大的好转 301

第二节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02

一、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302

二、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303

第四编 经济建设 307

第十二章 农业经济 307

第一节 农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 307

一、农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07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 308

第二节 山东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312

一、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312

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317

三、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319

四、农业区划基本完成 323

五、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326

六、创汇农业初具规模 328

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30

第三节 农林牧渔及乡镇企业 332

一、种植业 332

二、林业、果品及蚕茧 336

三、畜牧业 340

四、渔业 343

五、乡镇企业 347

第四节 地区农村经济 350

一、鲁西北四区的巨大变化 350

二、胶东半岛农村新貌 355

三、沂蒙山区在前进 360

四、鲁西南湖区今昔对比 363

第十三章 工业经济 367

第一节 工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 367

一、工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67

二、工业经济的发展 369

三、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371

第二节 能源工业 378

一、能源工业概貌 378

二、煤炭工业 380

三、石油工业 384

四、电力工业 388

五、能源节约 392

第三节 原材料工业 393

一、冶金工业 394

二、化学工业 399

三、建筑材料工业 407

第四节 机械电子工业 412

一、机械工业 412

二、电子工业 417

第五节 轻纺工业 422

一、轻纺工业的发展 422

二、轻纺工业的主要成就 425

第十四章 运输邮电 432

第一节 铁路运输 432

一、铁路的发展 432

二、路网建设 436

三、设备建设 439

四、运输效率 441

五、路风建设 443

第二节 公路运输 444

一、公路建设 445

二、公路养护 447

三、汽车、机械修制 448

四、客货运输 449

第三节 海河运输 452

一、整治内河航道 452

二、建设海、河港口 454

三、兴建船舶工业 456

四、组织海、河运输 458

第四节 邮电事业 460

一、发展概况 460

二、邮政通信 463

三、电信通信 465

第五节 民航、管道运输 468

一、民用航空 468

二、管道运输 469

第十五章 基本建设 471

第一节 山东基本建设的发展 471

一、第一阶段(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 471

二、第二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472

三、第三阶段(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473

四、第四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 474

第二节 前进中的探索 476

一、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投资规模 476

二、实行统筹兼顾,调整比例关系 478

三、善于发挥优势,注重扬长避短 479

四、尊重客观规律,严格基建程序 481

五、树立全局观念,支援重点建设 482

六、提高建筑行业素质,争创第一流工程 483

第三节 基本建设与环境保护 484

一、环保事业逐步发展 485

二、全面防治初见成效 485

三、强化环境管理,搞好环境保护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