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队伍建设实用全书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4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才队伍建设实用全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701542
  • 页数:218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中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理论 3

第一章 毛泽东的干部和人才理论 3

一、应该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3

二、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 3

三、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大提高党的战斗力 3

四、在在职干部中开展学习运动 3

五、学习一定要学到底 4

六、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 4

七、必须扩大的培养人才 4

八、要关心党外人才 4

九、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5

十、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

一、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6

第二章 邓小平的人事人才理论 6

第一节 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

二、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7

三、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 10

四、认真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 11

五、学习空气要加强,逐步把培训变为一项经常的制度 12

六、有步骤地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制度 15

第二节 关于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原则 19

七、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19

八、广开进贤之路,选人视野要开阔一些 25

第三节 关于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 26

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6

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29

十一、创造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32

第四节 关于领导班子建设和接班人的选拔 37

十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37

十三、认真选好接班人 44

十四、要善于发现、提拔和大胆使用中青年优秀干部 49

第五节 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54

十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54

十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55

十七、要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57

十八、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 58

十九、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61

二十、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 64

二十一、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66

二十二、特别要注意加强管干部的部门 69

第三章 江泽民关于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 70

一、抓好科技队伍建设,促进科技进步 70

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 74

三、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76

四、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77

五、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77

六、江泽民纵论中国科技事业国际科技合作高科技发展 80

七、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2

八、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85

九、论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言论 85

十、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 86

第一节 哲学 93

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93

第二篇 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 93

二、物质和意识 97

三、唯物辩证法 102

四、认识和实践 115

五、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124

六、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135

七、阶级 国家 革命 140

八、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4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 151

一、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151

二、商品与货币 163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178

四、资本积累 187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91

六、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200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 210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10

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17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22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3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37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 237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46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267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280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287

六、党的建设的理论 29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12

一、实事求是 312

二、群众路线 325

三、独立自主 338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47

一、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 348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52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53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58

五、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60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63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63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 363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65

三、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的新阶段 366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36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70

一、党的思想路线 370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71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3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77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377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8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38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9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革 395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95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97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99

四、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00

五、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01

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402

第六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405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05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408

三、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415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416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416

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417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19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2

第八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423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23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5

第九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430

一、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430

二、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433

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36

第十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40

一、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40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442

三、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45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448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48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51

第十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453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53

二、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 456

第十三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与依靠力量 457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57

二、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61

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63

第三篇 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章 “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467

第一节 准确把握“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 468

一、国际环境 468

二、从国内环境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起点 469

三、从我们党的自身情况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在新时期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党的队伍的构成等等,都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70

第二节 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和辩证统一 471

一、“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 471

二、“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 474

三、“三个代表”全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476

第三节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近八十年奋斗历史的总结 478

第四节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新概括 484

一、党的性质 485

二、党的宗旨 487

三、党的奋斗目标 491

第五节 “三个代表”思想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推动力 494

第六节 “三个代表”思想对全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具时代意义的要求 497

第二章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99

第一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9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501

第三节 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04

第四节 建国五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508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508

二、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509

三、现代工业体系不断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 510

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510

五、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512

六、闭关锁国格局被打破,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 513

七、科技教育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14

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短缺经济悄然而逝 516

第五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17

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518

一、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特征 518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要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的政策和体制,积极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壮大自己 519

三、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是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519

第六节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 520

五、在经济发展路子上,是要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520

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21

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523

三、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 527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特点和特殊的国情 529

第七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5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正确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530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31

一、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形势 534

第八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着力研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534

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 536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537

一、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的历史过程 540

第九节 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540

二、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意义 542

三、西部大开发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543

四、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开发 544

第一节 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党必须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546

第三章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46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547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548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549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55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553

第三节 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556

第四节 新中国五十年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557

第五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559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家”与“百家”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 561

第六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些关系文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 561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创新,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 56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满足”与“提高”的关系,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562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 563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坚持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563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 564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紧迫的任务 565

第七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抓紧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565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快推进文化法制建设 565

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方针原则 566

三、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67

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568

五、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570

一、“双思”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571

第八节 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571

二、“双思”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572

三、“双思”教育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73

一、党除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57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574

第四章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74

三、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 575

二、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的出发点 575

四、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是忠实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576

第二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577

五、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577

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 578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578

四、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579

三、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579

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群众路线 580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581

第三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581

四、在新形势下实践党的宗旨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582

三、党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党的一切活动之中 582

二、坚持党的宗旨,是由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 582

第四节 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 583

第五节 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585

第一节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591

第一章 我国人才教育取得的成绩 591

第四篇 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形势和指导方针 591

一、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 593

第三节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593

第二节 中国教育事业的成就 593

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 594

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595

三、知识经济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关系 595

五、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596

一、干部人事法制及其法规体系的内容 597

第一节 干部人事依法管理的制度 597

第二章 人事制度改革的框架 597

二、人事法规的实施 598

一、人事宏观调控的机制 599

第二节 干部人事宏观调控制度 599

二、人事宏观调控的内容 600

三、人事宏观调控的手段 604

一、分类管理制度的意义与框架 605

第三节 分类管理制度 605

二、分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问题 606

三、加快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 609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改革的目标与作用 610

第四节 工资分配制度 610

二、建立新工资分配机制 611

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613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 613

二、建立多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 614

一、事业单位的产生与发展 620

第一节 事业单位概述 620

第三章 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 620

二、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621

三、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623

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624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 624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626

三、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主要成绩 627

四、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630

五、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大体思路 632

六、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634

一、事业单位干部人事体制的沿革 635

第三节 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的沿革 635

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体制的特征 639

一、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640

第四节 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其分类管理 640

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 641

三、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任务及配套措施 643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性质 646

第四章 人力资源 646

一、人力资源的涵义 647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648

三、人力资源的利用 649

一、人力资源的数量 650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状况 650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 651

三、人力资源结构 652

四、人力资源的变化 653

一、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654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 654

二、人力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656

三、人力资源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特殊意义 657

一、改革带来的发展 664

第一节 迈向21世纪的目标 664

第五章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与人力资源 664

三、增长速度的大体预测 665

二、总目标:翻两番、小康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65

五、2010年远景规划 666

四、“九五”目标 666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67

第二节 增长与结构转变 667

二、发展的实质是经济结构转变 669

一、产业结构:暴露深层矛盾 670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结构调整 670

二、企业组织结构:重组 672

三、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与同构化 673

一、对外开放:增长的发动机 675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 675

四、技术结构:升级的压力 675

二、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677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678

第五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678

三、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 678

二、人口与资源 679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680

二、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682

一、知识经济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682

第六章 知识经济与人力人才资源开发 682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特征与影响 682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更加重要 683

第二节 知识经济挑战人才开发 683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及其对领导者的要求 683

三、知识经济挑战所引发的思考 684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将会发生质的重大改变 684

四、由被动开发向主动开发转变 686

三、由重视人的显能开发向重视人的潜能开发转变 686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下人才开发的趋势 686

一、由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 686

二、由单一型人才开发向复合型人才开发转变 686

一、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687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下的人才市场 687

五、由黄金时段开发向终身开发转变 687

六、由近距离人才开发向远距离人才开发转变 687

七、由人才无序开发向科学开发转变 687

三、人才市场的变迁 688

二、知识经济与人才 688

第一节 WTO与人才资源 690

第七章 WTO与人才资源开发 690

第二节 加入WTO后,我国人才资源与结构面临的新问题 691

第三节 调整人才结构,开发人才资源 692

第四节 调整人才结构,谋求三种效益 693

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向企业转移 695

一、重点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695

第五节 调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 695

二、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的重点 696

一、企业人才结构的现状 696

三、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 696

第六节 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的重点与对策 696

三、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的对策 697

二、必需的国际经营知识与经验 698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 698

第八章 人力资源国际化的人才准备 698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基本素质 698

五、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699

四、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开拓能力 699

三、与职位相符的业务能力 699

一、人才的国籍策略 701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开发 701

二、人才的招聘 703

三、人才的培训 705

一、国际化企业的人事管理组织 706

第三节 经营国际化人才的管理 706

二、国际化经营的人才激励 707

一、正确认识干部“四化”方针 709

第一节 实现干部“四化”的方针 709

第九章 党的干部指导方针 709

二、贯彻执行“四化”方针需注意的问题 710

第二节 按照“四化”方针选拔干部 711

二、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是培养干部的关键 713

一、中青年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713

第三节 培养跨世纪的中青年干部 713

三、培养中青年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 715

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716

第四节 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16

三、选拔年轻优秀干部,要有民主和突破意识 717

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 717

一、要充分认识到敢想敢干的重要作用 718

第五节 让敢想敢干者能想能干 718

三、要给敢想敢干者创造出更加宽松的改革环境 719

二、要正确对待敢想敢干者 719

一、人类的认识来源于“试” 720

第六节 大胆地试 勇敢地闯 720

二、大胆启用敢于改革的干部 721

一、从历史典故中引出的结论 722

第七节 正确看待敢谏与顺从 722

二、莫把顺从者当人才 723

一、什么是领导 727

第一节 领导科学 727

第五篇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727

第一章 领导科学概论 727

二、领导不等于领导者 728

四、关于领导职能 730

三、领导三要素 730

五、关于领导方法 731

六、关于领导艺术 736

七、关于领导者素质 737

九、关于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 738

八、关于领导权威 738

十、关于领导效能 739

一、对人的假设 740

第二节 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丛林 740

二、领导行为理论 744

三、领导权变理论 750

四、领导激励理论 756

五、领导决策理论 762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世界性影响 765

七、超凡魅力的领导理论 765

六、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765

第二章 挑战和展望——领导科学与新世纪 768

第一节 未来社会的变化 768

一、科技革命 768

二、信息社会 769

三、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770

第二节 领导环境的变化 771

一、组织的变化 771

二、政府与公司的关系的变化 772

三、工作的变化 772

第三节 机遇和挑战 774

一、创新的领导者 774

二、重新创造公司 775

第四节 重塑领导形象 778

一、未来新型的领导者 778

二、上层领导集体和未来决策 779

三、跨国公司的管理 781

第五节 展望未来的领导科学 783

一、领导科学发展趋势 783

二、领导科学展望 785

第一节 领导者的身体素质 787

一、什么是身体素质 787

第三章 党政领导者素质修养 787

二、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资本 792

三、健康与养生 796

四、强身健体的“诀窍” 804

第二节 领导者的文化知识素质 809

一、现代科技知识简介 809

二、心理学知识 816

三、经济学知识 819

四、现代科技对现代领导的挑战 822

第三节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840

一、从外部看领导者心理素质 841

二、成败一念间——蕴藏于内的领导者心理素质 849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心理修炼之路 865

第四节 领导者的现代观念 868

一、领导者要始终先行一步 868

二、领导者的现代观念 875

第五节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895

一、领导者能力素质的作用 895

二、领导者能力素质的构成 898

三、领导者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913

第一节 考试录用的概念、原则 918

一、考试录用的含义与意义 918

第四章 党政领导的考核与选拔 918

二、考试录用的原则 919

第二节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考录制度 920

一、吸收我国古代考录制度的有益经验 920

二、借鉴国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有效经验 924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考试录用制度 928

第三节 考试 933

一、笔试 933

二、面试 935

第一节 人事任免概述 946

一、什么是人事任免 946

第五章 人事任免 946

二、人事任免是人事管理的主要环节 947

三、常见的任免形式与方式 948

四、相关概念辨析 951

五、人事任免中组织、人事部门之职责 952

第二节 中国任免制度的演进 953

一、古代任免制度之借鉴 953

二、新中国任免制度的发展 956

第三节 人事任免实务 958

一、任免主管机关及其权限 958

二、任免的指导原则 966

三、任免条件 968

四、任免程序 972

五、公职人员任免的其他法律规定 976

六、引人注目的干部聘任 979

第一节 我国干部(官吏)考核制度的历史沿革 982

一、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982

第六章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982

二、建国前我党干部考核工作的建立及发展 984

三、建国后干部考核工作的发展及特点 986

第二节 什么是公务员考核 987

一、公务员考核的含义 987

二、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含义 988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特点 989

第三节 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 990

一、平时考核 991

二、年度考核 991

第四节 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992

一、客观公正原则 992

二、民主公开原则 994

三、注重实绩原则 995

五、考核结果兑现原则 996

六、立体考核原则 996

四、依法考核原则 996

第五节 公务员考核的作用 997

一、为公务员奖惩、升降、培训提供依据 997

七、分类考核的原则 997

二、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998

第六节 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等次 999

五、有利于加强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 999

一、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划分的作用 999

四、有利于加强机关廉政建设 999

三、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素质 999

二、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划分的依据 1000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的方法 1001

四、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比例的控制 1001

第七节 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内容 1002

一、公务员年度考核内容的确定 1002

二、公务员年度考核内容的要素 1003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要突出重点内容 1004

第八节 考核结果的使用 1004

一、公务员考核结果使用的意义 1005

二、考核结果使用的原则 1005

三、考核结果使用的方法 1006

第九节 考核与晋级、晋职 1008

一、考核与晋级 1008

二、考核与晋职 1009

第十节 考核与惩处 1011

一、考核与降职、辞退 1011

二、考核与降级、降资 1012

第十一节 考核结果的信息性应用 1013

一、考核与公务员档案管理 1014

二、考核与职位分类工作 1014

四、考核与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 1015

五、考核与政策法规建设 1015

三、考核与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1015

第十二节 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工作 1016

一、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的基本原则 1016

二、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的程序 1019

三、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的主要经验 1019

第六篇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025

第一章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1025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个人魅力 1025

一、风流人物的影响力 1025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魅力法则 1032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象设计 1043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心理分析 1045

一、个性心理分析 1045

二、沟通心理分析 1053

三、集团心理分析 1061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 1065

一、哈佛管理者人生功课用表 1065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生自我建筑 1072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生第一角色——探险家 1084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生第二角色——艺术家 1089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1095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现代观念 1095

二、管理学展望 1099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济知识 1102

一、经济学知识 1102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修养 1102

二、风险决策分析 1106

三、成本利润分析 1109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 1118

一、管理的概念 1118

二、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122

三、管理科学理论 1132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交往礼仪 1140

一、介绍 1140

二、交谈 1142

三、会见 1143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1154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构成 1154

第三章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 1154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1161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语言能力 1163

第三节 企业经理人的战略决策能力 1172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其产生 1172

二、战略管理过程 1174

三、竞争战略 1179

四、关键性问题分析 1179

五、关键因素分析 1182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 1184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突发事件和危机 1184

二、应变艺术与领导艺术 1186

三、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1188

四、缓解矛盾,变害为利 1190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1192

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与应变素质 1193

第五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 1199

一、信息收集 1199

二、信息收集要素 1203

三、信息收集技巧 1206

四、信息整理技巧 1210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常用管理方法 1221

一、分类体系 1221

第四章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与技巧 1221

二、管理应用的科学方法简介 1223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管理三论 1240

一、系统论与企业管理 1240

二、信息论与企业管理 1243

三、控制论与企业管理 1247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决策技巧 1249

一、决策的类型和程序 1249

二、决策的准则及方法 1258

第四节 团队激励与组织凝聚 1266

一、激励手段和方法 1266

二、激励与约束 1277

第五章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艺术 1280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艺术 1280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艺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281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方法与艺术的性质与特征 1283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的功能 1288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调研的内容 1290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调研 1290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调研的程序 1293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调研的方法 1297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决策原则 1301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方法 1301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决策过程 1304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决策回归 1308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的自省方法与艺术 1310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程序 1310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的设计方法与艺术 1314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的实施方法与艺术 1318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关的评定方法与艺术 1319

一、领导形象:组织形象的化身 1321

第五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象设计………………………………(1321 ) 1321

二、树立形象、新奇的公关策划 1324

三、公关只是手段——树立形象的真谛 1333

一、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途径 1339

第一节 开拓多种途径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开发 1339

第七篇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339

第一章 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 1339

二、高层次金融专门人才培养多样化途径 1342

三、高层次计算机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多样化途径 1344

一、增加教育投资,挖掘潜力,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 1347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战略 1347

二、抓紧培养紧缺人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348

三、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1349

五、加快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掘现有人才潜力 1350

四、大胆启用新生力量,改变人才队伍老化现象 1350

六、实现人才观念的转变,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1352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内涵 1353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353

第二章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1353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组织的组建 1354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1355

四、破格评审与监督 1356

二、实行资格考试的专业和条件 1357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涵与方式 1357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 1357

一、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 1359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1359

二、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 1361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 1362

一、职业资格制度的内涵 1363

第四节 职业资格制度 1363

三、考试与注册 1364

二、执业资格与从业资格 1364

一、博士后研究制度的兴起与内涵 1365

第五节 博士后研究制度 1365

二、鼓励博士后研究的政策 1367

一、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范围与条件 1369

第六节 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1369

二、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程序 1370

二、现代人才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1372

一、建立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问题的提出 1372

第三章 事业单位科研人才管理体制与组织领导体制 1372

第一节 建立现代人才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1372

三、如何建立现代人才管理体制 1373

一、科研人才管理体制的现状 1375

第二节 科研人才管理体制与改革 1375

二、科研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思想与改革走向 1377

三、科研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依据的原则 1378

四、科研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379

一、当前事业单位组织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1381

第三节 事业单位组织领导体制改革研究 1381

二、事业单位组织领导体制改革的对策 1382

三、现代科研院所组织领导制度的几种模式 1385

四、事业单位领导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难点 1387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的提出 1391

第一章 西部大开发概况 1391

第八篇 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 1391

第二节 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1395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 1399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400

一、基础设施建设 1400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401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402

四、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1402

一、人口概况 1403

第一节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概况 1403

第二章 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 1403

二、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1406

三、人力资源特征 1409

一、更新思想文化观念 1411

第二节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1411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413

三、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与建设步伐 1415

一、基础教育 1417

第三节 西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1417

二、职业教育 1419

三、高等教育 1422

四、教育经费 1423

五、医疗卫生及农村社会保障 1424

一、人力资源的需求 1426

第四节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市场 1426

二、人力资源的供给 1429

三、人力资源市场服务 1432

一、西部人才市场现状与问题 1435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西部人才市场体系 1435

第三章 西部人才的开发引进 1435

二、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1443

三、教育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培养 1445

四、营造外来人才就业、创业的“良好小环境” 1452

一、人才配置与经济效益 1453

第二节 地区人才开发的背景 1453

二、地区人才开发的差异 1455

一、中西部地区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开发的政策 1456

第三节 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开发 1456

二、中西部地区人才强化开发的途径 1459

三、西部大开发人才要先行 1461

四、国家鼓励科技人才投身西部大开发 1462

五、人事部对西部地区回国人员择优资助工作 1463

六、西部开发急需哪些人才 1464

八、加快建设人才队伍 1465

七、要用新体制盘活人才存量 1465

九、西部开发与人才工程 1466

十、中科院大力实施“西部之光”计划 1468

三、模拟与游戏法 1469

二、贵州向科技人才敞开大门 1469

第四节 西部各省市人才开发与引进 1469

一、成都市40万重奖西部开发功臣 1469

四、陕西积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障 1470

三、内蒙古出台突破性人才政策 1470

七、西安举办西部开发人才交流会 1471

五、把西安建成中西部人才培养基地 1471

六、西安改革户籍制度 吸引外地人才入陕 1471

八、建留学人员信息网成都大规模选贤纳才 1472

十一、新疆延揽人才开始行动 1473

九、青海启动人才培训工程 1473

十、重庆推出20条措施 1473

第一节 鼓励留学人员的回国政策 1477

第九篇 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收与使用 1477

第一章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 1477

第二节 中国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1479

第三节 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做博士后的政策 1480

第一节 为海归学子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1482

第二章 中国的发展与海归人才 1482

第二节 中国大批海外学子投身西部开发 1483

第二节 各界人士谈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485

第三章 入世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影响 1485

第一节 六类海外留学归国人士入境居留更便利 1485

一、“锦上添花”工程 1490

第三节 举全社会之力开发创新人才 1490

三、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人才开发理念 1491

二、营造策“马”奔腾的大舞台 1491

教育部“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实施方法(试行) 1493

第四章 海外和留学人才回国有关政策 1493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暂行规定 1495

国家人事部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到非教育系统工作暂行办法 14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的施行办法 1497

部分留学人员创业园优惠政策 1498

留学归国人员最新政策、法规 1501

第一节 国外对人才培训的有关理论 1507

第十篇 加强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1507

第一章 人才培训 1507

第二节 培训的对象 1509

二、在职培训 1511

第三节 培训的方法 1511

一、新职工的培训 1511

五、学徒式培训 1513

三、离职培训 1513

四、支付学费的培训 1513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514

第二章 教育与人力资本 1514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1514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 1516

三、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 1517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 1519

一、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1520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积累 1520

二、教育收益率的验证 1524

一、在职培训的一般概念 1526

第三节 在职培训与人力资本投资 1526

二、在职培训投资经费 1527

三、在职培训收益分析 1528

一、学校及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网 1530

第三章 学校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1530

第一节 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学校主体 1530

二、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 1531

三、学校人才开发的特点 1533

四、学校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 1534

一、知识教育 1535

第二节 学校对人才质量的开发 1535

二、能力教育 1537

三、理想教育 1539

四、道德教育 1541

五、心理教育 1542

六、生理教育 1543

七、美的教育 1543

第三节 学校教育改革与人才资源开发 1544

一、学校教育改革价值论 1544

二、人才开发中的学校教育改革 1547

三、人才开发与高校开放式办学 1549

四、一个教育改革的实例 1550

第四章 现代培训设计 1554

第一节 现代培训需求分析 1554

一、现代培训需求分析的性质与作用 1554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三大层次 1556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1562

第二节 现代培训环境支持体系 1576

一、培训环境与培训的关系 1576

二、制度设计 1578

三、学习环境 1582

四、培训经费 1586

五、培训者 1589

六、组织支持 1592

第三节 培训规划设计 1595

一、培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素 1595

二、培训规划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1601

第四节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1608

一、培训教学设计 1608

二、培训课程设置 1612

一、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分野 1616

第五章 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 1616

第一节 成人教育性质与培训方法 1616

二、成人教育的特征 1618

三、成人培训的程序设计 1621

四、成人培训的系统方法 1624

五、成人素质的训练 1625

第二节 讲授与研讨方法 1627

一、课堂讲授法 1627

二、研讨法 1635

第三节 行为主义方法 1644

一、行为主义方法的理论基础 1644

二、角色扮演法 1646

四、案例法 1654

五、程序教学法(PI) 1660

六、成就动机训练 1665

第四节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方法 1666

一、现代培训技术的理论基础 1666

二、现代视听技术培训方法 1667

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方法 1674

第六章 现代培训的执行与评估 1681

第一节 实施培训计划:实际策略和秘诀 1681

一、培训计划实施前的准备 1681

二、培训计划的执行策略 1683

三、构建培训计划 1684

四、良好的讲授秘诀 1686

第二节 培训计划的评估 1690

一、培训评估计划的执行 1690

二、评估的类型和程序 1692

一、职工培训的特点 1708

第一节 企业职员教育、培训的特点和必要性 1708

第七章 企业职员的教育和培训 1708

二、职工培训的必要性 1709

第二节 企业职员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1710

一、企业职员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 1710

二、企业职员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法 1711

第八章 事业单位人员的教育培训 1718

第一节 教育培训概述 1718

一、教育培训的历史回顾 1718

二、教育培训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719

三、教育培训的原则 1722

第二节 教育培训的种类和形式 1723

一、教育培训的种类 1723

二、教育培训的形式 1725

二、教育培训的实施 1726

第三节 教育培训的内容、实施与评价 1726

一、教育培训的内容 1726

三、教育培训的评价 1728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1729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 1729

二、我国的继续教育和管理格局 1730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1731

第一节 劳动态度 1737

第一章 工作激励 1737

一、员工个性 1737

第十一篇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1737

二、工作角色 1739

三、劳动态度 1740

第二节 工作激励 1741

一、激励的性质 1741

二、激励的方式 1742

三、激励类型 1743

第三节 企业激励的实践 1744

一、奖惩式激励 1745

二、目标式激励 1746

第一节 激励目标的制定与激励标准的评价 1748

一、激励目标及其制定 1748

第二章 激励目标、激励手段与行为激励 1748

二、激励标准的制定与评价 1751

第二节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1752

一、物质激励方式的选择 1753

二、精神激励方式的选择 1755

第三节 个体行为激励与群体行为激励 1763

一、企业的个体行为激励 1763

二、企业的群体行为激励 1768

第三章 绩效评估 1772

第一节 绩效评估的含义 1772

第二节 绩效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1773

二、绩效分析 1774

一、实现目标的决心 1774

三、绩效测量 1774

第三节 绩效评估的基础 1774

一、依表评估法 1776

二、排列评估法 1776

第四节 绩效评估的方法 1776

三、对比评估法 1778

四、目标管理 1779

第一节 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1783

一、公务员工资 1783

第四章 工资福利 1783

二、公务员保险 1800

三、公务员福利 1804

四、国外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1807

一、事业单位干部工资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1815

第二节 事业单位干部工资制度 1815

二、1993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的改革 1817

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 1831

一、企业干部工资制度的建立、改进和改革的尝试 1834

第三节 企业干部工资制度 1834

二、企业干部报酬制度 1836

三、承包制下企业干部的奖酬 1838

四、企业干部年薪制 1839

五、企业于部报酬的设计思想 1842

一、奖励的涵义与意义 1843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员奖励制度 1843

第五章 事业单位人员奖惩制度 1843

二、事业单位人员奖励原则 1844

三、事业单位人员奖励条件 1847

四、事业单位人员奖励种类与管理 1848

五、事业单位人员奖励程序 1849

六、事业单位人员各种形式的专项奖励 1850

一、行政纪律的涵义和特征 1851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员纪律与行政处分……………………………(1851 ) 1851

二、事业单位人员行政纪律规定 1852

三、事业单位人员行政处分种类 1853

四、事业单位人员行政处分原则 1854

五、事业单位人员行政处分程序 1855

六、事业单位人员行政处分解除 1857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施范围 1859

第一节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1859

第六章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1859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工资、职员职务工资的实施 1860

二、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 1860

四、事业单位津贴的实施 1862

五、事业单位工人工资的确定 1864

六、事业单位奖励制度的实施 1865

八、事业单位正常增加工资办法 1866

七、事业单位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 1866

十、事业单位调动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待遇 1867

九、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1867

十一、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 1868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 1869

第二节 工龄计算 1869

二、原私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转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后的工龄计算 1870

四、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 1871

三、精简、退职、离职后又参加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1

六、教师的工龄计算 1873

五、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工龄计算 1873

八、卫生医务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4

七、文体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4

九、乡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5

十一、归国华侨的工龄计算 1876

十、兵团职工及城镇知识青年就业后的工龄计算 1876

十二、临时工的工龄计算 1877

十四、受处分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8

十三、落实政策人员的工龄计算 1878

十六、其他人员的工龄计算 1880

十五、病休人员在病休期间的工龄计算 1880

二、事业单位福利工作的方针原则 1881

一、福利的涵义 1881

第七章 事业单位福利制度 1881

第一节 事业单位福利制度概述 1881

三、我国福利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882

四、事业单位福利补贴制度的基本内容 1885

一、事业单位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1888

第二节 事业单位福利制度改革 1888

二、事业单位福利制度改革 1889

三、建立事业单位福利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890

四、事业单位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1891

一、人才规划理念 1895

第一节 人才规划的内容 1895

第十二篇 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1895

第一章 人才规划 1895

二、人才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 1898

三、人才规划的内容 1901

四、人才规划的程序与要求 1903

一、人才供求预测 1904

第二节 人才规划的实施 1904

三、人才规划的平衡 1909

二、人才供求预测体系 1909

一、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1910

第三节 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910

二、人才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 1911

一、世界性人才外流情况 1914

第一节 人才要回流 1914

第二章 人才的回流与引进 1914

二、我国人才外流的特点 1915

三、我国人才外流的原因 1916

四、我国人才回流的举措 1919

一、人才引进的战略意义 1924

第二节 人才要引进 1924

二、人才引进的战略 1925

一、人事调配的有关法律规定 1927

第一节 干部人事调配 1927

第三章 干部人事调配与交流 1927

二、人事调配是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 1929

三、人事调配的形式 1930

四、人事调配的程序和方法 1931

五、我国人事调配工作的方略 1932

一、公务员交流概述 1934

第二节 公务员交流 1934

二、公务员交流的四种基本形式 1936

三、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展望 1949

四、国外公务员交流制度借鉴 1950

五、公务员交流的典型案例、事例 1954

一、人才流动的有关法规 1958

第三节 人才流动 1958

二、人才流动及其必要性 1964

三、人才流动的基本形式 1965

四、我国人才流动的趋势及其问题 1966

五、促进我国人才流动的对策 1970

二、人才流动的意义 1972

一、人才流动的概念 1972

第四章 事业单位人员流动 1972

第一节 我国人才流动概述 1972

三、人才流动工作的发展概况 1973

四、人才流动工作面临的问题 1975

五、搞活人才流动工作的对策 1977

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及其职能 1978

七、有关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 1980

一、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原则 1986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原则、方法与程序 1986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的程序 1987

二、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方法 1987

四、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主要形式——智力流动 1988

二、搞活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对策 1991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主要问题 1991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问题与对策 1991

一、事业单位人员辞职的涵义 1993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员辞职 1993

第五章 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与辞退 1993

二、事业单位人员辞职的意义 1994

三、事业单位人员辞职的原则与条件 1995

五、事业单位人员辞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1998

四、事业单位人员辞职的程序 1998

一、事业单位人员辞退的涵义与意义 2000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员辞退 2000

二、事业单位人员辞退的条件 2002

四、事业单位人员辞退管理的具体问题 2003

三、事业单位人员辞退的程序 2003

一、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的涵义 2006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 2006

第六章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离休与退职 2006

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条件 2007

三、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手续 2008

四、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 2009

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安置与管理 2011

二、事业单位人员离休制度的建立 2014

一、事业单位人员离休的涵义 2014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员离休 2014

三、事业单位人员离休的条件 2016

四、事业单位人员离休的审批 2019

五、事业单位人员离休的待遇 2020

一、事业单位人员退职制度的建立 2023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退职 2023

二、事业单位人员退职的特征 2024

毛泽东识人之长,用人之长 2029

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案例精选 2029

附录一 人才队伍建设案例精选 2029

治国之道 务在举贤 2030

知人善任 选拔人才 2031

有效管理人才是关键 2033

团结与合作 2037

善用集体智慧 2039

发现人才 培育人才 2040

信任是激励的良药 2042

毛泽东与伤员 2044

与战士同甘共苦 2044

以理服人 不以势压人 2045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046

尊重知识分子 2047

做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 2048

科技人员是“财神爷” 2049

今日“老九”分外香 2050

革命化就是德,是第一位的 2052

汪云松为我们培养了两个副总理 2053

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 2054

善于识别人才 2055

交流是为了培养锻炼干部 2056

大胆发现、培养接班人 2057

一碗水端平 2059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2060

不分派别 委以重任 2060

切忌背后说部下的坏话 2061

用亲情对待下属 2062

皮鞋换布鞋 荫及千万代 2063

肝胆相照 用人不疑 2064

大胆提拔年轻干部 2065

米柳亭如是说 2065

视科技人才为将才 2066

选拔专业干部挑大梁 2067

“行赏”诚可贵 “纳谏”价更高 2068

牵“龙”入海万事兴 2069

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案例精选 2070

检测影视公司的人才管理 2070

威尔逊电子公司用人失误 2080

米勒公司的裁员 2081

SAS公司起死回生的奥妙 2081

本田公司的用人策略 2082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职员评估制度 2083

大众汽车公司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2084

充满人情味的激励法 2086

IBM公司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2087

丰田公司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2087

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员工培训 2089

古德里奇公司的革新培训 2091

培养人才 三星之本 2093

巴斯夫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2095

西门子公司的人才观 2097

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 2098

可口可乐痛失灵魂人物 2100

开发全球人力资源 2102

“把人放在首位”的英国航空公司 2105

善于用人的拍立得公司 2106

“人本管理”的典范惠普公司 2108

迪斯尼公司对人员的培训与激励 2111

人人都希望打胜仗 2112

与部下适当保持距离 2113

个人决策风险最大 2114

及时让权 2115

开诚布公 2116

不要小看临时工 2117

气和心齐能生财 2118

匆轻易向部下让步 2118

用人不疑 2119

用人行事 自成风格 2120

用人唯才 各尽其责 2121

人才=资本+知识=财富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