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朱德发 1
第一章 文体论 1
第一节 散文是“真”的艺术 2
一、真实的自观自审 2
二、真实的情感流露 4
三、真实的叙事角度 5
第二节 散文是“情”的艺术 6
一、自我之情的流淌 7
二、人类关怀的抒写 9
三、亲切对话的形态 11
第三节 散文是“美”的艺术 14
一、美的情操 15
二、美的境界 16
三、美的语言 21
四、美的形式 30
第四节 散文是“活”的艺术 32
一、形式的灵活 32
二、写法的灵活 33
三、表达的灵活 34
四、语言的灵活 36
第二章 主体论 42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创作基础 43
一、观察 43
二、感受 56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自身修养 78
一、道德修养 78
二、文化修养 79
第三节 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 83
一、情感活动是散文创作的驱动力 84
二、情感活动是散文创作的经纬线 86
第三章 人格论 88
第一节 人格的阐释 89
一、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90
二、西方人的人格学说 92
三、中西人格的对比与不同 93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人格界定 94
一、主体人格 95
二、客体人格 99
三、作品人格 101
四、文化人格 108
第三节 人格的作用 114
一、对作品内容的影响 115
二、对散文立意的影响 116
三、对审美价值的影响 116
第一节 海阔天空的散文艺术 118
第四章 创作论 118
第二节 散文是选材的艺术 120
一、要有精品意识 120
二、要有审美情趣 121
三、要有自我视角 122
第三节 散文是立意的艺术 123
一、可贵的真知灼见 125
二、独到的思想内容 125
三、奇特的人生感受 126
五、自然的个性张扬 127
四、深沉的生命追问 127
第四节 散文是构思的艺术 128
一、新 129
二、奇 130
三、巧 130
四、妙 131
第五节 散文是造境的艺术 134
一、关于意境 134
二、意境的创造 135
第六节 散文是写人的艺术 139
一、叙说自我 140
二、表现熟人 141
三、抒写亲人 142
第七节 散文是写景的艺术 146
一、古代山水的描写 146
二、散文写景的要求 157
第五章 思维论 160
第一节 思维的含义及其特性 160
一、思维的含义 160
二、思维的特性 161
第二节 思维在散文创作中的作用 164
一、思维对感受的影响 164
二、思维对构思的制约 165
三、思维对语言的限定 168
第三节 思维类型的运用 169
一、抽象思维的功用 170
二、形象思维的显现 173
三、灵感思维的获得 181
四、模糊思维的辨析 184
第六章 情感论 190
第一节 情感的界定和类别 192
一、情感的界定 192
二、情感的类别 193
第二节 情感的功能及作用 195
一、情感的功能 195
二、情感的作用 208
一、事外远致 216
第三节 抒情与造境 216
二、生活的启迪 217
第七章 技法论 223
第一节 结构技法 224
一、平中见奇 224
二、突起峭收 226
三、红线串珠 228
四、焦点切取 229
五、意象组合 230
六、镶嵌连接 233
第二节 表达技法 234
一、叙事角度 234
二、描写技巧 246
三、抒情方式 255
四、议论手法 262
第八章 话语论 269
第一节 散文的“外表”——语言 269
一、散文的语言美 269
二、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271
三、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274
第二节 散文的“灵魂”——立意 275
第三节 散文的“血肉”——材料 277
第四节 散文的“骨骼”——结构 279
第五节 散文的“脉络”——情节 282
第九章 风格论 287
第一节 风格的含义及其演变 287
一、风格的含义 287
二、文章 风格的演变 289
第二节 风格与社会生活 292
第三节 风格与历史时代 296
第四节 风格与客观物象 306
第五节 风格与作者人品 309
一、“文如其人”说的形成及演变 309
二、文章 风格与作者个性的关系 310
三、关于“人”“文”相悖 315
第六节 风格与创作个性 317
一、同中见异,细腻缠绵 317
二、个性写照,多姿多彩 318
第十章 气质论 320
第一节 作家气质与散文创作 321
一、气质的含义 321
二、气质不同,散文各异 322
三、诗人气质与散文的诗意 327
第二节 作家心史与作品格调 333
一、童年与回忆 333
二、亲情与至爱 336
三、绵绵夫妻情 346
第三节 故乡情结与地方色彩 348
一、天涯游子情 349
二、说不尽的乡思 351
三、道不完的乡情 353
四、讲不够的乡风 356
第四节 历史感悟与文化积淀 362
跋 许评 365
初版后记 371
再版后记 374
主要参考书目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