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胆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节 胆的中医学有关理论 2
一、胆的形态位置 3
二、胆的生理功能 3
三、胆的经络腧穴 4
四、胆与五脏和其他腑的关系 6
五、胆的病理特点 8
二、胆道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12
第三节 现代医学胆病的基础理论 12
一、胆道系统的发生学 12
三、胆道生理学 18
四、胆道病理生理学 41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胆病的有关认识 53
一、胆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 54
二、胆与其他脏腑之关系 55
三、几种常用的中医治法 58
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62
第二章 胆病的诊断 62
第一节 传统诊法 62
二、经络、腧穴诊断法 76
第二节 现代医学诊法 78
一、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 78
二、实验室检查 79
三、十二指肠引流术及引流液检查 81
四、B型超声检查 83
五、胆道X线检查 92
六、胆道系统CT检查 100
七、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术 102
八、胆道的核素显像 103
第三章 胆病的治法及预防保健 106
第一节 胆病的基本证候与治则 106
一、肝气郁结证 106
二、肝胆郁热证 107
三、肝胆湿热证 107
五、寒湿困脾证 108
四、气滞血瘀证 108
六、痰浊瘀积证 109
七、肝郁脾虚证 110
八、胆胃不和证 111
九、肝脾血瘀证 112
十、火毒实热证 112
十一、阴虚郁滞证 113
十二、阳虚郁滞证 113
一、药物疗法 114
第二节 胆病的治法 114
十三、气血两虚证 114
二、针灸疗法 115
三、推拿疗法 122
四、耳穴贴压疗法 122
五、推按运经仪治疗 130
六、穴位注射疗法 134
七、物理疗法 136
九、碎石疗法 138
八、胆道镜治疗 138
十、手术疗法 141
十一、中西医结合疗法 143
第三节 胆病的预防与保健 143
一、精神调养 144
二、饮食宜忌 146
三、慎避外邪 150
四、合理锻炼 150
五、气功保健 155
第四章 胆道炎症 158
第一节 急性胆囊炎 158
第二节 慢性胆囊炎 168
第三节 急性胆管炎 184
第四节 慢性胆管炎 187
第五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90
第六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96
第七节 胆囊积液与积脓 205
第八节 胆源性脓肿 208
第九节 胆道结核 212
第五章 胆道结石病 216
第一节 概论 216
第二节 胆囊结石 227
第三节 胆囊管结石 237
第四节 肝内胆管结石 240
第五节 肝外胆管结石 245
第六节 壶腹部结石 249
第七节 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结石 252
第八节 胆石病的治疗体会 256
第六章 胆道肿瘤 259
第一节 胆囊良性肿瘤 259
第二节 胆囊癌 262
第三节 胆管良性肿瘤 268
第四节 胆管癌 269
第七章 胆道其他疾病 274
第一节 先天性胆道异常 274
第二节 胆囊息肉 277
第三节 胆固醇沉着症 278
第四节 胆管囊状扩张症 280
第五节 胆道寄生虫病 284
第六节 胆囊萎缩 288
第七节 胆囊腺肌增生症 290
第八节 胆道出血 295
第九节 胆囊管综合征 301
第十节 奥狄括约肌狭窄症 305
第十一节 胆道术后综合征 309
第十二节 乳糜胆汁及瓷样胆囊 314
第十三节 胆汁浓缩综合征 316
第十四节 黄疸的鉴别诊断 319
第十五节 胆道穿孔 323
第八章 胆道相关疾病 327
第一节 胆汁反流性胃炎 327
第二节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334
第三节 胆心综合征 339
第四节 胆汁性肝硬化 344
第五节 药物性肝内淤胆症 351
第六节 胆源性胰腺炎 353
第七节 胆源性腹泻及便秘 364
第八节 胆源性哮喘 369
第九节 糖尿病胆病 372
第九章 胆病常用药物 378
第一节 胆病常用西药 378
一、抗胆绞痛药 378
二、利胆药 384
三、抗生素 387
四、溶石药 392
五、治疗胆道寄生虫药 395
第二节 胆病常用中药 396
一、清热药 396
二、理气药 401
三、活血化瘀药 403
四、化湿药 404
五、利水渗湿药 405
六、泻下药 407
七、补虚药 408
八、其他 410
第三节 胆病常用中成药及单方 413
一、胆病常用中成药 413
二、胆道相关疾病常用中成药 415
三、胆道病外治常用药物 415
四、胆道病常用单方 417
第一节 胆病的证型研究 418
第十章 胆病的研究与进展 418
第二节 胆病方药研究 422
第三节 胆病其他治法研究 429
第四节 实验动物模型制作 435
第五节 药效研究 437
第六节 实验方法 441
第七节 部分胆病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 455
方剂汇编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