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言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田纪云 3
第一篇 “丑小鸭”变成“金凤凰”——香驰豆业集团发展纪实 张鹏 赵乐明 顾海明引言 3
第一章 放下锄头扛锤头,齐心协力办工厂 5
一、泥腿子做起办厂梦 5
二、它山之石筑起致富路 6
三、30吨的钱办成了50吨的事 8
四、大丈夫煮酒论英雄 11
第二章 稳扎稳打干事业,奠定基础谋发展 14
一、借东风,迈出艰难第一步 14
二、三年三大步 16
三、“滚雪球”式大发展 18
四、三项制度改革催生观念的转变 21
五、始于8章77条的“发家之宝” 24
第三章 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新的飞跃 30
一、“脱胎换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0
二、借脑引智,借梯子上楼 31
三、由“量”的提高到“质”的飞跃 34
四、坚持“三个结合”,规避市场风险 38
第四章 敢想敢干,团结奋进 41
一、不干则已,干就干好 41
二、筑牢堡垒的每一块基石 45
三、架起干部和员工之间的“连心桥” 48
四、做给员工看,带着员工干 51
五、员工冷暖挂在心上 52
一、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进发出不竭的动力 55
第五章 培养特色文化,凝聚发展合力 55
二、“诚、信、和、善”的企业价值观,凝聚起所有香驰人 57
三、“严、细、实”的管理理念,打造出“香驰”信誉 62
四、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香驰发展的无形资产 65
展望 68
第二篇 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夏庄镇发展纪实 王国新 李尊殿 王俊伟 杨洪武 王传省引言 73
第一章 从“耕者有其田”到亘古未有的“大包干” 75
一、梦圆“耕者有其田” 75
二、“一组、三社”的率先变革 76
三、动荡岁月的困惑 77
四、脱贫“三步曲” 78
第二章 从“街头摊点”到“江湖大款” 81
一、街巷里吆喝出的“万元户” 81
二、搞运输富起来的“暴发户” 82
三、跑程控电话发起来的“江湖大款” 84
第三章 从兴办“四级企业”到培植“企业龙头” 86
一、四级齐办企业兴 86
二、浮来青茶厂“茶香飘四海” 87
三、华夏电子总公司“银线连九洲” 88
四、尹家湖“炉火烧红半边天” 89
第四章 从科技实验队到“白色旋风” 92
一、毛家堰村的“科技圣火” 92
二、畜牧养殖业的“夏庄模式” 93
三、“草莓状元”赵纯勇 94
第五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96
一、浮来青茶走红国内市场 96
二、花生米走红国际市场 98
三、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广 100
第六章 从山东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镇”到“中心镇建设示范镇” 101
一、不花钱也能办大事 101
二、增值的城市意识 102
三、把管理推向市场 103
四、“赔本”的艺术 104
一、手推车·地排车·拖拉机 107
二、自行车·摩托车·四轮车 107
第七章 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 107
三、电视机·手机·因特网 108
四、土打墙·砖瓦房·二层楼 108
五、黑屋子·亮窗子·多媒体 109
六、少生优生·初级保健·优抚医疗 110
七、治安巡逻队·纠纷调解员·道路养护工 113
八、青春健美舞·老年秧歌队·周姑戏剧团 114
九、村庄·城市·韩国 116
一、民选村官 118
第八章 从“暗箱操作”到“阳光村务” 118
二、职业会计 119
三、村级工作操作规程 121
结束语 127
第三篇 奇果飘香富路宽——“中国冬枣之乡”下洼镇发展纪实 崔景文 131
开篇走进中国冬枣的故乡——下洼镇 131
第一章 穷则思变,贫瘠土地换新颜 133
一、沧海桑田,这里曾有过繁华与光荣的历史 133
二、历尽坎坷,这里却总摘不掉贫穷的帽子 134
三、大干苦干,这里的贫瘠土地换新颜 137
第二章 瞄准优势,小冬枣成大产业 142
一、奇果冬枣,这方热土的独特资源 142
二、慧眼识珠,意识超前搞开发 145
三、攻关排难,小冬枣走向大田成“气候” 147
四、支柱产业,小冬枣富了众乡亲 151
一、科学规划,中心镇建设展新貌 155
第三章 龙头带动,百业跃上快车道 155
二、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比翼飞 157
三、百业兴旺,突飞猛进占鳌头 158
四、全面小康,枣农生活质量大提高 161
第四章 筑巢引凤,四海客商接踵来 163
一、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迎客来 163
二、锲而不舍,干群合力抓招商 165
三、精诚所至,引来“凤凰”落枣乡 167
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170
第五章 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好领班 170
二、廉洁勤政,打铁先得自身硬 174
三、谦虚谨慎,不用扬鞭自奋蹄 178
第六章 任重道远,无限风光在前头 180
一、立足现实,成绩面前找差距 180
二、与时俱进,运筹帷幄谋发展 182
三、展望未来,枣乡宏图更灿烂 185
第四篇 鲁西北平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小杨官屯村发展纪实 肖秋恩 吴正旭引言 189
一、走在集体化道路上 193
第一章 一路急进,尝到甘甜与苦涩 193
二、在“大跃进”的岁月中 195
第二章 改壤治水,实现土地高产稳产 197
一、移民曲阜使张国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97
二、齐心协力渡灾荒 198
三、谱写一曲拔穷根壮歌 199
四、乘势再上新台阶 201
一、在大变动面前的深思 205
第三章 深思熟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205
二、包得准,包得实 207
第四章 依靠科技,红土地里刨出了金娃娃 210
一、要发家,种棉花 210
二、致富发家的再思考 211
三、一条立体开发、务农致富的新路子 213
四、省委书记姜春云推荐小杨官屯村的经验 217
第五章 开拓创新,建立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 220
一、寻求开发土地潜力的“助力器” 220
二、建立大型龙头企业鸭业集团总公司 222
三、尝试发展生态养殖 226
第六章 抓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9
一、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229
二、提高村民素质 231
三、开展“十个好”党员教育活动 232
四、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235
第七章 千锤百炼,一块没有杂质的“吸铁石” 237
一、任期长达56年的党支部书记 237
二、学习、吃亏和服务 238
三、张国忠一班人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 241
第五篇 胶东半岛上的一座现代化村庄——濯村发展纪实 于福成 史本武 张莉引言 245
第一章 从贫穷到初步富裕 247
第二章 营造优美环境 250
第三章 发展新型农业 255
第四章 实现工业兴村 259
第五章 党组织与村民水乳交融 264
结束语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