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基本问题 1
一、草地退化问题 2
二、经济发展问题 4
三、经济社会意义 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
一、草地生态退化 11
二、生态经济模式 12
三、草地牧业发展 14
四、传统游牧文化 16
一、研究方法 19
第三节 研究思路 19
二、基本思路 21
三、结构安排 25
第二章 理论基础 31
第一节 环境经济理论 3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31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33
三、发展经济学理论 43
第二节 草地生态理论 45
一、草地基本概念 46
二、草地分布规律 48
三、草地生态系统 50
四、草地基本功能 56
一、草地双重属性 59
第三节 草地资源配置 59
二、双重配置准则 64
三、生态经济影响 74
第三章 背景特征 83
第一节 草原牧区 83
第二节 青藏牧区 90
一、西藏牧区 95
二、青海牧区 96
三、四川牧区 98
四、甘肃牧区 98
第三节 基本特征 100
一、自然生态 100
二、人文环境 108
三、地缘位置 113
四、自然资源 114
第四章 草地退化 118
第一节 总体背景 118
第二节 现状趋势 124
一、数据来源 124
二、退化趋势 126
三、总体趋势 131
四、草地沙化 134
第三节 自然因素 137
一、两种因素 137
二、自然环境 142
三、气候变化 146
第一节 草地垦荒 151
一、全国垦荒情况 151
第五章 退化原因 151
二、牧区耕地分布 153
三、历年垦荒 158
四、经济动因 169
五、青海牧区垦荒 171
第二节 超载放牧 179
一、草地超载 179
二、数据来源 180
三、超载状况:1951—2000年 182
一、计量模型 185
第三节 计量检验 185
二、分析结果 187
三、主要结论 192
第六章 草地牧业增长 196
第一节 历史演变 199
一、草地游牧业 199
二、历史变迁 200
三、现状特征 202
第二节 理论模型 205
一、生产函数 205
二、增长模型 206
三、模型简化 207
一、数据来源 211
第三节 计量分析 211
二、二要素模型 214
三、三要素模型 222
第四节 增长贡献 228
一、系数修正 229
二、增长趋势 231
三、二要素框架 234
四、三要素框架 243
第五节 增长极限 250
一、理论分析 251
二、实证检验 253
三、主要结论 257
第一节 引言 263
第七章 发展模式 263
第二节 相关理论 267
一、生态产业 269
二、生态农业 272
三、生态旅游业 272
第三节 草地生态产业 274
一、基本概念 274
二、现实意义 279
三、可行性分析 282
第四节 基本对策 285
一、发展草地生态牧业 286
二、发展草地生态工业 287
三、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 288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