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儒者关怀的宏观定位——对佛老之学的批判反思 27
第一节 走出佛老的迷宫 27
一 一贯忠恕之辩 28
二 杂学异端之辨 37
第二节 辟佛(老)心态之变化 48
一 思想形成时期 48
二 初遇陆学时期 54
三 反击浙学时期 58
四 思想成熟时期 64
五 庆元党禁时期 75
一 佛(道)教之挑战 82
第三节 排拒佛老之旨归 82
二 儒家之回应 88
三 三教之定位 98
第二章 个体生命的意义安置——修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05
第一节 功夫体系的形成 108
一 从理会分殊到格物精义 108
二 丙戌之悟与察识端倪 120
三 己丑之悟与庄敬涵养 133
四 知先行后与知行并进 146
第二节 功夫体系的矛盾与特点 156
一 格物致知与知行矛盾 156
二 修养功夫的总特点 172
一 《仁说》与仁 183
第三节 修道目标与圣贤境界 183
二 孔颜乐处与曾点气象 210
第三章 社会理想的执著追求——改造现实的理论与实践 223
第一节 隆兴和议前后 229
一 壬午封事:剖析利害 229
二 癸未奏对:严辨义利 235
三 沉痛反思:格君心之非 243
第二节 南康浙东任上 250
一 斥佞幸而指君心 250
二 抑贪霸以护民本 263
第三节 刳沥肺肝的执著 277
一 武夷山中论王霸 277
二 延和殿上绎旧闻 284
三 戊申封事竭愚诚 291
第四节 帝王之师的悲剧 299
一 知漳州:革弊政而正经界 299
二 帅湖南:申教令而严武备 304
三 入经筵:辅君德而预朝政 307
四 陷党禁:辨义利而守归宿 313
附录:儒者经世致用的两难选择——朱陈义利王霸之辩解读 322
一 王与霸 322
二 三代与汉唐 331
三 成人与德 339
四 道与道统 350
五 担当与失落 363
主要参考书目 376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