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电泳发展简史 1
1.2 电泳分类 3
1.3 毛细管电泳特点 5
1.3.1 毛细管电泳与常规电泳比较 5
1.3.2 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 6
1.3.3 毛细管电泳特点 7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基础理论 9
2.1 电泳 9
2.2.1 电渗 11
2.2 电渗及电渗控制 11
2.2.2 电渗的控制 14
2.3 毛细管电泳原理 17
2.3.1 分离原理 17
2.3.2 迁移时间和迁移率 18
2.4 柱效和分辨率 19
2.4.1 扩散与理论板数 19
2.4.2 分辨率 21
2.5 焦耳热和电场强度优化 22
2.5.1 焦耳热和温度梯度 22
2.5.2 温度梯度曲线引起的方差 25
2.5.3 焦耳热和温度梯度的控制 26
2.5.4 电场强度优化 27
2.6.1 影响柱效的因素 28
2.6 影响柱效的其它因素 28
2.6.2 进样区带宽度 29
2.6.3 溶质—毛细管壁相互作用 30
2.6.4 电扩散作用 32
参考文献 34
第三章 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FSCE) 35
3.1 电泳迁移率 35
3.1.1 迁移率与分子体积的关系 35
3.1.2 缓冲溶液离子对溶质有效电荷和迁移率的影响 36
3.1.3 迁移率的测定 38
3.2.1 溶质的体积和电荷 40
3.2 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40
3.2.2 缓冲溶液 43
3.2.3 其它操作条件对分离的影响 47
3.3 缓冲溶液添加剂 49
3.3.1 添加剂的类型 49
3.3.2 表面活性剂 50
3.3.3 络合剂 50
3.3.4 环糊精 51
3.4 毛细管壁修饰 54
3.4.1 键合相和涂覆相 55
3.4.2 动态修饰 58
3.5 应用 60
参考文献 63
4.1 阴离子分析 65
4.1.1 原理 65
第四章 毛细管离子分析(ClA) 65
4.1.2 电渗流改性剂 68
4.1.3 背景电解质 71
4.1.4 影响分离选择性的因素 74
4.2 阳离子分析 75
4.2.1 原理 75
4.2.2 络合剂对分离的影响 76
4.2.3 背景电解质 77
4.3 应用 79
参考文献 80
5.1.1 胶束 81
第五章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 81
5.1 胶束及其增溶过程 81
5.1.2 胶束增溶过程 83
5.2 原理 85
5.2.1 基本原理 85
5.2.2 溶质的迁移速度表达式 85
5.3 基本参数 87
5.3.1 容量因子 87
5.3.2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K 88
5.3.3 分辨率 88
5.3.4 柱效 89
5.4.1 表面活性剂种类 93
5.4 影响分离的因素 93
5.4.2 表面活性剂浓度 94
5.4.3 缓冲溶液 95
5.4.4 有机溶剂及其它添加剂 95
5.4.5 其他操作条件 96
5.5 其它电动色谱方法 98
5.5.1 带电β-环糊精衍生物 98
5.5.2 微乳液 98
5.6 应用 99
参考文献 100
6.1 原理 102
6.1.1 原理和迁移率表达式 102
第六章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102
6.1.2 聚合物的种类 104
6.2 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柱的制备 104
6.2.1 结构和孔径 104
6.2.2 凝胶柱的制备 106
6.3 线性聚合物溶液(无胶筛分) 107
6.3.1 基本原理 107
6.3.2 重叠阀值 108
6.3.3 网络大小 109
6.4 影响分离的因素 110
6.4.1 毛细管尺寸 110
6.4.5 重现性 111
6.4.4 进样 111
6.4.2 凝胶浓度 111
6.4.3 电场强度 111
6.4.6 柱寿命 113
6.5 应用 115
6.5.1 肽和蛋白分子量测定 115
6.5.2 低聚核苷酸及DNA分析 117
6.5.3 其它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七章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119
7.1 原理 119
7.1.1 基本原理 119
7.1.2 分辨率 120
7.1.3 与区带电泳比较 121
7.2 两性电解质及pH梯度形成 121
7.2.1 两性电解质 121
7.2.2 pH梯度形成 122
7.3 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3
7.3.1 电渗流和吸附的消除 123
7.3.2 阴极和阳极漂移 123
7.3.3 聚焦区带的移动 124
7.3.4 蛋白沉淀的抑制 125
7.4 实验方法和应用 125
7.4.1 实验方法 125
7.4.2 应用 126
参考文献 127
第八章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128
8.1 分离原理 128
8.2 区带特征及定性定量方法 130
8.2.1 区带特征 130
8.2.2 定性定量方法 132
8.3 方法比较和应用 132
8.3.1 CITP与FSCE比较 132
8.3.2 应用 134
参考文献 135
9.1.1 噪声和漂移 136
9.1 检测器 136
第九章 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 136
9.1.2 灵敏度 137
9.1.3 检测限 138
9.1.4 线性范围 139
9.1.5 选择性 139
9.1.6 时间常数 140
9.2 紫外吸收检测 140
9.2.1 原理 140
9.2.2 检测器结构 140
9.2.3 间接检测 142
9.3 荧光检测 142
9.3.2 检测器结构 143
9.3.1 原理 143
9.3.3 荧光衍生检测 144
9.3.4 间接检测 145
9.4 质谱检测 145
9.4.1 CE—MS联用流程 145
9.4.2 接口和离子化方法 146
9.5 安培检测 147
9.5.1 原理 148
9.5.2 检测器结构 148
9.5.3 检测模式 149
9.6.1 电导检测 150
9.6.2 激光光热检测 150
9.6 其他类型检测 150
9.5.4 间接检测 150
9.6.3 激光喇曼检测 151
9.6.4 化学发光检测 151
9.6.5 放射性同位素检测 151
9.6.6 折射指数检测 152
参考文献 152
第十章 仪器和操作 154
10.1 概述 154
10.2 进样 155
10.2.1 静压力进样 156
10.2.2 电迁移进样 156
10.2.3 在柱样品浓缩 157
10.3.1 毛细管 159
10.3 分离 159
10.3.2 温度控制 161
10.3.3 高压源 161
10.4 检测 161
10.5 数据记录和处理 161
10.6 定性定量分析 162
10.6.1 迁移时间和迁移率的重现性 162
10.6.2 定量分析 164
10.7 CE操作常见故障分析 166
参考文献 169
11.1 氨基酸 170
第十一章 毛细管电泳应用 170
11.2 肽 176
11.3 蛋白质 186
11.4 核苷酸 196
11.5 无机离子 203
11.6 有机酸 209
11.7 有机化合物 219
11.8 药物 235
11.9 手性化合物 242
11.10 碳水化合物 259
附录1 缩写说明 264
附录2 符号说明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