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篇 人格:结构、动机与感受 3
第一章 人格总论 3
主体的结构:自体、他者与自我 3
人与世界的关系 10
动机与感受 20
动机的驱力视角与关系视角 28
动机的组合:叠加、填补、动机链、动机网络 35
动机类型 42
神往与魔化:动机的强化运作 49
动机冲突 55
状态 60
第二章 热动机及相关感受 65
世界感与自体感 65
亲和动机与共生感 69
竞争动机、成就动机与优越感、荣誉感 73
人际自体保护动机与耻感 77
第三章 温动机及相关感受 80
自由感与自由意志 80
疑惑感与解惑动机 87
重要感与目标感 88
意义感与无意义感 90
使命动机与使命感 92
公平动机与公平感 94
“应该”动机与道德感 95
第四章 冷动机及相关感受 97
完整动机、清洁动机与完整感、洁感 98
精确动机与精确感 100
秩序动机与秩序感、计划性 101
归类动机、求同动机与例外感、后悔感 104
第五章 元动机 107
元情绪和元动机 107
三种勇气概念 10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气观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勇气观之比较 111
良知勇气和良心勇气 113
冒险精神 116
第二篇 感受分析咨询模式 121
第一章 感受分析总论——基本方法与过程 121
基于感受的咨询与治疗 121
区分三种感受 123
感受分析的第一类方法:感受解析 125
感受分析的第二类方法:内感体察 133
感受分析的第三类方法:感受转化 135
感受分析中的注意模式 141
第二章 感受解析举例 143
发现支持着认知的感受,以及规范着感受的认知 143
感受分解:发现强感受之下的弱感受 144
感受分解的层进技术 146
第三章 感受激活的方法 149
感受的内省觉察激活 149
在行动和面对现实中激活感受 152
通过文学艺术激活、表达与分析感受 154
沙盘对感受的表达与唤起作用 157
第四章 感受的转化及其对人格的修复作用 165
提升感受中的积极成分 165
自我肯定的修复 166
禅定中的积极感受 169
感受调整的游泳池法 171
第五章 感受释梦 173
梦的凝缩作用 173
梦的触发作用 179
梦境的基本结构 183
梦的漂移作用 187
梦境的自然发展及梦的衍生情绪 192
感受释梦的操作要点 197
儿童的梦 203
第三篇 强迫性人格的感受分析咨询 209
第一章 强迫性人格的诊断 209
采用五轴诊断系统进行立体诊断 210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症状 212
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215
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219
注意力失调、极度兴奋性、感觉寻求倾向等与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223
前人提出的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干预方法 231
第二章 强迫性人格结构 236
强迫性人格者的四极自恋式内在关系结构 237
强迫性人格者的能力动机 244
强迫性人格者的关系动机 248
自恋结构下能力动机与关系动机的交互作用 249
自恋结构下的权威客体与权威主义 250
强迫性人格倾向与其他人格倾向的关系 252
第三章 在强迫性人格的咨询与治疗中运用感受分析模式 259
强迫性人格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般过程 259
共生感与易受暗示性的分析 268
不安全感与安全感的平衡 270
对不完美焦虑感、完美冲动的体察与解析 273
应对强迫感 277
调整依赖感 281
应对得失感与“患得患失” 283
温情表达的改善 285
解析与体察恐新人格结构 289
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改变 291
第四章 强迫性人格者常见轴I问题和障碍的感受分析治疗理念与技巧 294
压力感 296
拖延 300
强迫症状 304
焦虑情绪 308
社交恐怖 316
抑郁情绪 323
考试焦虑 330
成瘾行为 333
神经性厌食 336
第四篇 感受散论 343
第一章 经验与文化对人格偏差的影响 343
创伤与极乐 343
施惠者偏差 346
人生神话 354
第二章 对人性的矛盾与对立的理解 364
爱与恨 364
性善论与性恶论 366
对俄狄浦斯情结之再析 371
第三章 关于因果性、规律性和科学的客观性 387
因果问题 387
临床研究方法与科学的客观性 391
走向生态主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396
附录一 DSM五轴诊断系统 400
附录二 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 404
附录三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ZPPQ) 415
附录四 不完美焦虑问卷(IAQ) 424
附录五 对权威的畏惧感问卷(FOA) 428
附录六 对权威的顺从感问卷(CTA) 431
附录七 感受分析治疗的理念 437
参考文献 440
词汇表 453
后记 456